復建后的淮安府署自開放以來,凡參觀者無不對府署建筑之恢宏,布展之精細,內涵之豐富,底蘊之深厚而贊嘆,并對古代官衙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繼府署東側寶翰堂等建筑及余樂園等建筑,復建后區(qū)委區(qū)政府又投入一定的資金恢復了西側的軍捕廳,致淮安府署以更為完整的姿態(tài)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為人們研究和了解古代官衙文化提供了形象的標本。
軍捕廳是古代負責軍糧監(jiān)管和案情訴訟審判的機構,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檢、法,是明清時期司法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淮安府署的軍捕廳按原貌重建,其建筑風格與府署相同,一律青磚黛瓦,并與東側寶翰堂建筑成對稱之勢,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美學要求,只是東側以休閑為主,而這里則是多了幾分威嚴之風,蕭條之氣。
這里主要有四個大院,第一個院落中有一座為軍捕廳較大的建筑叫“皮場廟”,實際上就是土地廟,里面供奉著土地神,淮安民間叫土地老爺,可別小視這土地老爺,土地爺上管地方活著的人,下管此地死去的鬼,是懲惡揚善的化身。進入廟內,東側是一個工作坊,是用來執(zhí)行“剝皮楦草”的地方,明清時期,一個貪官如貪污60兩銀子,就要處以“剝皮楦草”,就是將人處死后,剝下整張的人皮,里面填滿草,懸在公堂官座旁,以警告繼任者以此為戒,故此廟名叫“皮場廟”,實際上就是執(zhí)行此刑的地方。西廂房叫“反思室”,這里關押的是在地方有一定身份和影響的人,他們犯了法,先不關進牢房,而先在這里審訊,相當于現(xiàn)在紀委的“雙規(guī)”,待案情搞清楚了再行定奪?梢姟半p規(guī)”不是今日之創(chuàng)造,古代就有了。在西側的墻上,布展者在這里展示了一首古代民間的“息訟歌”,勸誡人們少打官司,否則要花錢花力傷感情,與民間流傳的《莫生氣》歌相似。但在今日法制社會,依法治國,依法辦事,一切以法律為準繩,息事寧人,有冤不告也為不妥。
在“皮場廟”的院內,陳列了17種不同規(guī)格的“站籠”,又稱“立拁”,這是明朝大太監(jiān)劉瑾發(fā)明的一種刑具,籠上有一口,卡住囚犯的脖子,讓犯人日夜站在籠子里,有的還在腳下墊一個物件,撤去物件,以致犯人當場窒息而死。還有一座“腰斬臺”,“斬”字是“車”為偏旁,加個“斤”字,“車”為古刑“車裂”之刑,又叫“五馬分尸”,“斤”指的是斧頭,這個“腰斬臺”,就是用斧子將犯人砍死,使人體分裂,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具。
第二個院子,是一個“四合院”。前為儀門,這里陳列了一只“鳴冤鼓”。在古代只有有冤情無處伸或遇到重要案情時才可以敲擊,一般小案如敲鼓,敲鼓人要受到重責。這里有兩塊碑,一邊是“越訴苔五十”,一邊是“誣告加三等”。那時如越級上訴,要先打五十大板,如屬誣告則罪加三等。還有一面“放告牌”,官府每月定期開衙受理案情,視為“放告”,到時會掛出“放告牌”,這時無須擊鼓即可告狀了,有點像現(xiàn)在的“信訪接待日”。院子的東側是“待質所”,這里原是用來給三班衙役的值班室,后來演變?yōu)椤昂驅徆。就是雖是做班房,但還未最后判決,先關到這里,因沒有伙食標準,因此比坐牢更悲慘,有點像現(xiàn)在未判決而關押人的“看守所”。
這里展示了三種刑罰,一是水牢,衙役們戲稱叫“洗澡”,還有“仙人獻果”、“懸心”,都是很殘酷的刑罰。
東側叫“熬審房”是對未取得口供又未能定罪的人犯,審判官員可在這里采取任意的手段進行逼供。這里也展示了幾種刑具,一叫“鬼見愁”,連鬼見了都發(fā)愁,可見其殘忍程度。還有一個叫“二龍吐須”,這種刑法是將面條作刑具,先讓犯人餓肚子,然后逼他吃兩大碗半生不熟的面條,再將犯人倒掛在刑架上,不一會犯人被掛得眼睛發(fā)直,百脈顛倒,面條一根根從嘴、鼻孔里流出來,使人難受之極。
還有一種刑具叫“匣床”,就是讓犯人平躺在床上,把他的手腳頭胸用鐵索銬牢,然后將有三寸長鐵釘?shù)尼敯宸诺饺朔干砩,衙役再睡到木板上,致犯人疼痛不堪,這種刑法起始于元代,明朝沿用,清朝限制,直到1912年才廢止。
這里還復制了一個“皮人”,主要是用來培訓行刑衙役的。一個皮人里面裝的是磚塊,一個皮人里面裝的是紙,衙役打“磚人”時,磚塊要打碎;打紙人時不能打破。訓練到這種程度,衙役們還真的要下一番功夫,如想把人打死,就練“磚人”,想要照顧誰,就練“紙人”。
這里還有放置酒器食具的桌子,這是給行刑衙役喝酒的地方,這些如狼似虎的打手們唯一麻醉自己神經的就是喝酒。
這個院子里最大的建筑叫“法鑒堂”,是用來輔助知府審決訟案的法堂,“法”指國家的法律,“鑒”指的是鏡子。這里復制了一個清代劉鶚所著《老殘游記》里記敘的一堂審案場景,還布置了一個“剝皮楦草”的酷刑刑具,這里還掛了一根“蒲鞭”,就是我們淮安做蒲兒菜的蒲做的鞭子。清康熙皇帝詩說:“齊民但示蒲鞭辱 ,報國應同竹節(jié)堅”,對一些人犯僅用蒲鞭抽打,以示責罰,體現(xiàn)用刑審案也要“人性化”一些,這就與“剝皮楦草”之刑形成極大的反差,體現(xiàn)“德教為主、刑罰為輔”的理念。
大堂上懸掛了一面“秦鏡高懸”的匾額。一般過去的官府大堂都是“明鏡高懸”,而這里是“秦鏡”。因為秦朝滅亡時,漢高祖劉邦進入咸陽,發(fā)現(xiàn)阿房宮中有一面奇怪的鏡子,人直走來,可見你的倒影,如果你摸著心胸走來,能見到你的五臟六腑,如果發(fā)現(xiàn)你膽張心動,說明你有不軌之心,即當場殺掉。有點像現(xiàn)在的“哈哈鏡”,因此鏡出自秦朝,故叫“秦鏡”,懸掛在這里是用來比喻那些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官員。
這間房里還陳列了一乘六品官出行的官轎,官轎是古代官員權力的象征,清朝皇帝出行是16人抬的大轎,郡王、親王可乘8人大轎,京官一二品乘四人中轎,外官總督、巡撫可乘八人大轎,隨行人員能騎馬。
在大堂的后面有一個大寫的“灋”字,這個字由三部分組成,三點水是古刑的一種,古時一般將犯人放到河里淹死,又叫“沉河”為死刑,其次是“麋”字,這是傳說中一種四不像的獨角獸,再下面是“去”字,“去”字也有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矢”字,指箭,下面是弓,合起來就是對犯人由獨角獸裁判,然后用弓箭射殺,最后放到河里淹死。
軍捕廳二堂是古代的一個刑具展示館,陳列了歷代官府使用的刑具,還通過多媒體演示了各種刑具執(zhí)刑的過程。其中有一個大缸,又叫“甕”,就是將犯人放到大甕中,外面用火燒,燒到將犯人烤死,武則天時期,有個酷吏叫來俊臣,用過這個刑,后來有個成語叫“請君入甕”,說的就是最后也讓來俊臣死在這個“甕”中。
三堂里面陳列的也是一些刑具和歷朝歷代的刑法。
另一個院子設立了一個火神廟和水龍局,水龍局是負責救火的民間機構,沒有編制,官府也不撥款,經費多為當?shù)厣倘司柚@里不僅布置了一些古代救火的工具,還有一個大“水龍”,從缸里抽出水來,可沖壓出丈余高的水柱。
火神廟是供奉火神的地方,火神屬道教,傳說道教先祖張?zhí)鞄煹搅司⿴,也住在火神廟;鹕裼纸小盁苫笮蔷保供奉了一個火神娘娘,她是火神的夫人,傳說她是一位神醫(yī),淮安民間又稱其叫“疙瘩奶奶”,誰生了疙瘩或臉上長粉刺,來拜拜火神奶奶,就能得到醫(yī)治。
最后是庫房,清代各級衙門都設“倉”儲糧,設“庫”儲銀。一般庫房都是四合院,院里有一口井,周易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水主財,井造型為古錢,加起來就是錢財?shù)囊馑肌?BR> 庫房里陳列的是銀錢、元寶,元寶是元代發(fā)明制作的,所以后來人都稱這種銀器叫元寶。銀錢有各種形狀,有船形、條形、餅形、方形還有牌坊形,這里還用多媒體演示了銀錢制作過程。
清朝有兩種特殊的制度。一叫“捐官”,朝廷為彌補財政之不足,明碼標價“賣官”;第二個就是“高薪養(yǎng)廉”,比如淮安知府一年俸銀只有105兩銀子,而養(yǎng)廉銀一年就有4000兩。民間順口溜說:“千里去做官,為的吃和穿,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十萬兩銀子從何而來呢,三年算下來,共可得12300多兩紋銀,但還有名目繁多的“敬”,夏天的叫“冰敬”,冬天的叫“炭敬”,相當于我們曾有過的什么“取火費”,再加之過年過節(jié)和知府家人過生日、婚喪嫁娶的收禮,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三年下來,十萬兩銀子就有了。當然,如是貪官,那就另當別論了。
清朝把官位設為十個等級,從一品到九品,還有一個叫未入流,都有俸銀,當時一品為年俸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是45兩,八品是40兩,正九品33兩,未入流的公職人員也有33兩,當然還有祿米,如京官每100兩銀子還外加50石米,算起來,當官的收入頗豐。
復原后的淮安府署軍捕廳,不僅再現(xiàn)了當年軍捕廳的原貌,還布展了歷代的刑具、刑法、庫房、水龍局等,內容非常豐富,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明清時期淮安府的司法體系,也從中可以看到歷代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為維持其統(tǒng)治而不擇手段設置的各種酷刑,這里不僅是我們了解研究古代刑法的形象標本,也是我們今天進行廉政教育的極佳場所。軍捕廳布展已近尾聲,不久將正式對外開放,故撰此文,以饗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