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諸藩王的避難所——綰秀園
2016/5/3 11:32:09 作者:張璞 閱讀:7864 評論:條
吳進在他的《山陽志補遺》中寫道:“杜氏園為淮陰園亭極盛者!闭f的便是位于河下湖嘴由明末鹽商杜氏修造的私家園林——綰秀園。在當(dāng)時,綰秀園是江淮名園,不但能稱得上是“淮陰(舊山陽古稱,即今淮安區(qū))極盛”,且還是明亡清興時,前明諸藩王的避難之所,他們久住不肯離去,并成為開啟南明王朝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江淮名園
綰秀園位于河下湖嘴大街之南,西湖向北湖嘴。主人杜光紹原籍山西,有秀才功名在身,因經(jīng)營兩淮鹽業(yè),而著籍淮安府山陽縣,明末之際為淮安知名的大鹽商。杜氏在淮安修造了當(dāng)時江淮間著名的私家園林——綰秀園,成為了淮安園林建造史上的一段佳話。
綰秀園是明末淮安園林的代表作,是杜氏高墻深宅、曲廊環(huán)抱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園以水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shè)亭,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園中有揮塵亭、如如室、天心水面亭等勝。其中,如如室源引白居易“不禪不動即如如”之句,而“天心水面亭”則從北宋哲學(xué)家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的詩句中取名。園內(nèi)布局緊湊,有“咫足山林”的意境,由太湖石構(gòu)造而成的巨大山石群上高高的豎有三座奇峰,巍峨起伏、氣勢雄渾,周圍奇峰怪石,玲瓏剔透、洞壑深邃,揮塵亭便建在山上。在當(dāng)時,園中崇樓幽洞、名花奇木、竹林綠地,湖水、山石、碑刻、小道錯落有致,盡善盡美的襯托出主人的意境,也體現(xiàn)出了建造者杜氏的雄厚財力。
杜氏被吳進稱為:“在淮昔稱巨富”、“世以資雄里中”,所建園林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阮葵生在他的《茶余客話》中也記載了綰秀園的秀美景色:“水石 花木之勝,甲于一郡。名士滿座,尊酒不空,有孔北海之目!泵髂┲畷r,但凡大江南北名士過淮,無不造訪綰秀園,這也帶動了其鄰湖心寺的香火興旺。
到了清初,綰秀園由杜光紹之子杜首昌繼承,因其字湘草,在淮安人稱杜湘草。杜首昌文化修養(yǎng)特別高,他能詩能文,擅長行書、草書,留下了不少的書法作品存世。因他的“黃鸝養(yǎng)就嬌性情,罵得桃花沒處飛”之句,又被人稱“杜黃鸝”。他經(jīng)常在綰秀園中舉行雅集,彈琴、聽琴、品茶、聞香,喜于同淮安文人交往,作詩、作文、印刻書籍,他的藝術(shù)成果絕非是淮安普通鹽商富賈所能比擬。
杜首昌的名氣要大于他的父親杜光紹,不但因為他長相俊俏,還因為他在文化、文學(xué)上的成果頗豐,乃至于很多人都認為著名的綰秀園是因為杜首昌喜愛花草而筑。他曾著刻《綰秀園詩選》、《綰秀園詞選》等書,記錄了他大量的詩詞作品。清代學(xué)者震鈞在《國朝書人輯略》中就引用了《今世說》之句“書法文詞冠絕一時”稱贊杜首昌的書法。據(jù)說清初之時杜首昌買過官,但又不愿意當(dāng)官。他還喜愛游歷大好河山,在他《綰秀園詩選》中就有一詩《送吳平子還燕》,“把酒長安憶昔游,無端忽遇古蘇州”,便可看出他和友人曾同游長安,又在蘇州相遇,如此游歷大好河山的詩、文甚多。康熙初年內(nèi)閣中書高士奇在《綰秀園詩選》序中說道杜首昌:“足跡半天下,訪名山川,不以塵埃自累。蓋孟浩然、張志和一流人也!鹿诠艠悖e止疏放,如繁花縟秀中孤松挺出!敝娙擞榷币苍诖藭蛑蟹Q其:“杜子年七十矣,少壯不仕,終為大布衣。名山佳水,恣意遨游。所至,名公巨卿無不倒屣而迎。其人品之高,為何如耶?”
不過作為留名至今的一代文人騷客,杜首昌卻沒有留下準確的生辰年月記載。但在清代詞人徐釚《南州草堂集》卷十四《杜湘草六十初度,招同人集華林寺錦繡灣,適曇花大開,即席分賦》一詩中,卻可推斷出他的生辰。徐釚作此詩之時為康熙三十年三月(1691),即“辛未三月至十月”,此時正值杜首昌六十歲生日,按淮安人使用虛歲習(xí)慣向上推五十九年,即是明崇禎五年(1632),即杜首昌出生于此年。清代文人蔣楛《天涯詩鈔》卷三中作于康熙十年(1671)的《長安道中杜湘草四十初度》一詩,也有所證實,此時杜首昌又正值四十歲生日。
綰秀園與政治結(jié)緣是在杜光紹之時,而與文人墨客結(jié)緣則是在杜首昌手里。正是因為杜首昌整天忙于詩文書畫、締文結(jié)友,無心經(jīng)營家族生意,加上清軍入淮后,鹽商紛紛散去,杜氏家族便由巨富開始中落。雖杜氏徹底敗落是在清代中期,但從杜首昌起便埋下了坐吃山空的根源。據(jù)《缽池山志》中載,杜首昌家道中落后,他還曾借寓于板閘缽池山的山紫庵之中?滴跏迥辏1711),淮安大水,淮安西湖水位猛增,最終杜氏鹽商宅院以及綰秀園被大水沖毀。而后,宅園荒圮,人去樓空,只留下一堆柱礎(chǔ)和瓦爍。
四王避難
綰秀園在明末清初之時就聞名全國,除了建造奢華廣為流傳之外,還因為清軍占領(lǐng)北京后,前明周王、潞王、福王、崇王四藩均避難于此。他們聽聞淮安綰秀園景色秀麗,南逃淮安之后,都躲在此園避難,久久不肯離去。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農(nóng)民軍進攻懷慶府,福王朱由崧由懷慶逃往衛(wèi)輝投奔潞王朱常淓,而僅僅到了三月初四,農(nóng)民軍開始進攻衛(wèi)輝,福王朱由崧又隨他的叔叔潞王朱常淓逃往淮安府,并在三月六日與南逃的周王朱恭枵、崇王朱慈爚在淮安相會。雖不從一處而來,但卻是同日抵淮。四王前往淮安避難的船只,就有八十余只。此時,總兵劉澤清、高杰等放棄駐防南下淮安,漕運總督路振飛也率領(lǐng)部將在淮安迎接諸王到來。四藩王到達淮安后,只是寓居在淮安西湖中的一只木舟之上。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一日,虛歲六十五的周王朱恭枵客死在淮安西湖的木舟之上,而后不久,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崧、崇王朱慈爚三藩王實在無法忍受船上的生活,于三月十八日上岸,住到了西湖邊上杜光紹宅子的綰秀園。第二天,即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農(nóng)民軍攻陷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吊殉國。消息很快傳到淮安,最先知道的便是漕運總督路振飛,此時的三位藩王全然不知,他們正在綰秀園中安逸的度日,享受美景,衣食無憂。
而就在此時,已經(jīng)虛歲三十八的福王朱由崧,在綰秀園中無意看到了杜光紹女兒虹影,楚楚動人,婀娜多姿,便心存愛慕之情,就私下和杜光紹訂下了婚約。杜光紹的女兒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被福王朱由崧看中,并要征其為后,在杜光紹看來是心存一喜。而正是因此,福王最終南去之時,囊中羞澀,便得到了杜光紹的贊助。
雖北方大片國土被占,但淮安府所在的南京(南直隸)以及南方諸省仍然在明朝的控制之下。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具有與北京同樣地位的南京諸臣商討對策,認為國不可一日無君,開始討論重新定立新帝的事宜。南京戶部尚書張慎言在廷議中就主張:“福王朱由崧是神宗萬歷皇上的孫子,無論是從輩份上,還是排行上,按序都應(yīng)該立他為新帝。但是他有七個非常不好的缺點,即貪、淫、酗酒、不孝、虐待屬下、不讀書,而且會去干預(yù)各單位工作。然而,潞王朱常淓,雖然只是神宗的侄兒,但是他有賢明之才,應(yīng)當(dāng)立為新君!弊h論中,南京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太子太傅姜曰廣等人均對此表示贊同。但在此事的另一面,督師鳳陽的馬士英和阮大鋮并不贊同大臣們這樣的討論結(jié)果,他們主推福王朱由崧立為新君,并會同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杰等武將派兵,準備將已經(jīng)從北京南逃至淮安的福王朱由崧從淮安接到儀征。
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初一,福王朱由崧由淮安乘船轉(zhuǎn)抵至儀征,再至南京,并從南京三山門登岸,先對太祖朱元璋的孝陵進行了祭拜,而后由南京正陽門途徑東華門進入皇宮,步行拜奉了奉先殿,再由西華門出宮城,以內(nèi)守府為自己的住所。五月初三,福王朱由崧從大明門入內(nèi)朝,并行告天禮,隨后便在武英殿開始監(jiān)國。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皇宮武英殿登基即位,并宣布次年改元為弘光。由此,南明王朝的政權(quán)開始建立。
與此同時,潞王朱常淓乘船從淮安經(jīng)無錫去了杭州暫避,弘光元年(1645)五月下旬南京失守,朱由崧被俘,朱常淓便于六月初八在杭州監(jiān)國。六月十四日,貪生怕死的朱常淓奉表降清,而后杭州城淪陷。崇王朱慈爚離開淮安后,先是寓居錢塘,后輾轉(zhuǎn)至臺州,不久之后便也降清。次年四月初九,朱由崧等被俘九位藩王以“謀不軌”之罪,均被殺害。
之后,杜光紹之女拒為南明自盡殉國,并在混亂中逃出南京,回到淮安家中,獨居于杜宅綰秀園夢虹樓,且?guī)资晡、琴為伴。直到洪水襲來,她不愿離去,便攜書抱琴投入洪水之中。清末,古香閣女史還根據(jù)此事,寫過一篇《虹隱小傳》,講述了杜光紹之女不愿屈從人格卑劣的福王朱由崧,直到朱由崧登基稱帝仍然以死抗?fàn)幍牡母腥斯适,最終得上風(fēng)疾之癥,才得以免于入宮,講述了這位烈女堅韌氣節(jié)的故事。
杜氏宅園廢毀之后,留下了大量山石、柱礎(chǔ)殘件,且不斷有文人來此感嘆。而在大量的杜宅遺存中,以福王曾住過的院落大廳四尺見方的柱礎(chǔ)最為出名。至2003年,巨大的柱礎(chǔ)被移至河下吳承恩故居內(nèi)妥善保存,這也成為了如今已知尚存的杜氏宅園重要文物,成為了見證綰秀園輝煌的最好“物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