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秤行
2016/4/12 15:49:21 作者:趙長順 閱讀:6167 評論:條
舊時生意人最離不開的是秤,他們大多數的交易都是要靠秤來完成的。河下自古就是商賈云集的地方,因此,秤也是舊時河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既然人們需要秤,就得有制作秤的作坊,河下就有這么一家制秤的作坊,在舊時很有名,因這戶人家姓許,所以被人們稱為許家秤行。
許家秤行里總掛著大大小小的秤和形狀各異的秤砣,大秤的桿子比小孩子的膀子粗,有二三庹長,小秤的桿子只有小毛筆桿子那么粗,還沒有筷子長。那些秤砣有圓錐形,也有三角形,大的比大海碗還大,小的只有大拇指那么大一點兒。大桿秤稱五六百斤不在話下,一般米店、柴草行老板都到他家訂這樣的大秤。小秤不但可以稱到“兩”,還可以稱到“錢”,一般的銀匠店、中藥店都要到他家來訂做這樣的小桿秤、戥盤。一些不大也不小的桿秤,則是一些街頭小販、雜貨店老板和普通市民常用的。
在許家秤行通往后屋的門頭上,有一個神龕,里面供奉著一位神像,不用說,這應該是發(fā)明秤的祖師爺范蠡。相傳范蠡取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祿壽三星,合十六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十六顆星代表一斤,發(fā)明了沿用千年的十六顆星花為一斤制的桿秤。在通往內屋門頭下兩邊貼有一副對聯(lián):“制衡偶奇求公平,斤兩重輕照眼明”,讓人們讀來有幾分神秘,幾分感慨。
制作秤是一項技術活,不但做工考究,而且用料也十分挑剔。據說秤桿子必須是正宗上等的紅木、柞櫟木,為了保證秤桿不開裂,不但要放在干燥處堆放兩個伏天,還需要用堿水浸泡,且放在水中不能浮起才能使用,這樣的木質才堅硬,紋理更細膩,制出來的秤才能準確無誤。加工一桿秤,從選料到做秤桿、打刀口、包鐵皮、鑄秤盤、定秤砣、打銅絲、碼星線、配吊鉤,前后有幾十道工序,道道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秤就會有偏差。特別是制作秤桿的木材經鑿、刨的處理后,變成了筆直的一頭粗一頭細的橢圓柱體,再用細砂布沾水,打磨得又光又滑,也有的用蓼珠子來回擦拭。從這一點看,秤匠絕對也可稱得上是一位極好的木匠。
河下許家秤行和其他行當一樣,從來是傳男不傳女,自從許老爺子過世后即由大兒子打理。接班后的許老大說話慢條斯理,有點私塾先生的樣子,看上去也就四十來歲的樣子,卻戴著一副眼鏡,坐在柜臺后面,雙手麻利地用刨、銼、鉆等工具在秤桿上敲敲打打,全神貫注的勁兒令行人紛紛為之側目。許老大自幼隨父親學藝,嚴師出高徒,技術可謂爐火純青,他加工的桿秤精度高、外觀好,四鄉(xiāng)八鎮(zhèn)的人都慕名來此買秤。在河下做生意的商販,偶爾如果有人對他的秤產生懷疑,他便會大聲地呵斥道,你知道我這桿秤可是許家秤行的秤嗎?當亮出秤一端“許記”字樣時,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會信服。
其實人們這樣的信任,除了因為許家對制作秤的精細外,更是因為許家對道德的堅守。與其說制作桿秤是一項技術活,倒不如說是良心秤。
也有一些不良商販,曾找到許家秤行,以重金賄賂,想做一桿“鬼秤”,讓許老大在秤桿內裝水銀、戥盤上加墜鐵,從而達到以少變多、欺行亂市的目的。許老大這時不光嗤之以鼻,而且翻臉不認人,把來者罵個狗血噴頭。
許老大還常跟來買秤的人講一些關于桿秤的故事,他說秤上的星花為什么有福、祿、壽三星,目的是為了告誡人們: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并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和幸福;欺人二兩,則后人永遠得不了‘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
在許家秤行的大門前還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良心一桿許家秤,正義千金道德興”,在已制作好的待出售大小桿秤前則有“秤平提滿尺碼足,買賣公平生意好”這樣一副對聯(lián)。因此,到許家買秤的人,是輕是重,是偏是倚,真是天地良心。如今,這種桿秤在歲月的打磨中逐漸消失,但人們心中的一桿秤卻永遠不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