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稱賣開水的地方為老虎灶,亦稱茶爐子。老虎灶從早到晚都是爐火熊熊,屋里彌漫著水汽霧氣。在淮安城的老虎灶沖開水是市民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因而老城的街頭巷尾都有賣開水的老虎灶。
老虎灶都是天亮開門迎客打開水,晚上九、十點鐘打烊。每年臘月二十四”送灶” 至正月初五,每瓶開水價錢加一倍。
燒開水的灶,為何稱之老虎灶呢?因整個灶臺看上去就像一只站立的老虎,燒水處的爐膛口開在正前方,如一只張開大口的老虎嘴,灶尾用磚頭砌成高高豎起的煙囪,就像老虎翹起的尾巴,因此被人們很形象地稱之為老虎灶。
老虎灶爐膛口上方,灶臺的正前方是用一塊約80公分對方的木板,木板用2根粗鐵絲吊在房梁上,專門用來放置熱水瓶打水的,后來都改為磚砌水泥的臺子。灶臺前端放置四只燒開水的大湯罐,湯罐之間有一約15公分的圓形加煤孔并配有鐵蓋子。湯罐和煙囪之間還有兩只積水鍋,稱為“積口”,緊靠煙囪的最后一只積水鍋安有木甑子,用作燒冷水的。老虎灶燒開水是按順序投著走,先從木甑子舀水,往另一只積水鍋里投,然后再將積水鍋里沒有燒開的水,投入湯罐再燒,待湯罐里水燒得直冒泡,就可往熱水瓶里沖開水了。
開老虎灶人家,都有2-3口存水的大水缸,而且都半埋在地下。這樣便于挑水人不用從肩膀上卸下扁擔,彎下腰便可直接將水桶里水注入水缸。挑水的水桶里放有蘆柴編的水晃子(形狀如蒸饅頭的竹笠子) ,水桶里的水就不朝外面霍(音:huo) 。老虎灶所耗的燃料,早先用大蘆柴扎成把子,也有燒木材、鋸木屑、礱糠的,后改換燒煙煤。
老虎灶使用的裝有短木柄的水舀子和漏斗,都是用紫銅鍛打的,亮爍爍的,選擇紫銅質(zhì)地,主要是舀子和漏斗整天同水打交道不易生銹。老虎灶另外還有與眾不同的長長的大火剪,頂端裝有鐵環(huán)的搗火棍,投煤炭的炭勺子,形狀如同高爾夫球的球拍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淮安城里的機關(guān)、工廠等單位,喝的開水,大都去附近的老虎灶沖。老虎灶先賣出沖開水的竹籌子,單位的人就憑竹籌子沖開水。夏天工廠里的人喝開水多,開老虎灶的就將開水送上門,但挑開水不同于從河里挑水回家,水桶擔子挑在肩膀上,走起路來急匆匆的。挑開水只能挑半桶并蓋上水桶蓋子。走路只能不緊不慢,悠悠蕩蕩的如同賣油郎挑香油擔子一般。
七十年代前,由于家庭生活用的燃料單一,絕大多數(shù)人家只能靠經(jīng)濟煤爐或煤餅爐燒水,且煤炭要憑計劃供應,因此,一般家庭都到老虎灶沖開水。最初,開水1分錢一瓶,后來由于燃料緊張和漲價,逐步漲為2分、4分、6分、一毛……
20世紀80年代后,家庭用上了熱得快、電水壺,單位里安裝了電熱水器。淮安城內(nèi)的老虎灶便逐漸走向衰落,90年代后,老虎灶已徹底消失。最后一家的老虎灶關(guān)門歇業(yè)的是南門更樓西街朱姓老虎灶。
老虎灶雖然已很難覓其蹤影。但好在有的城市民俗博物館內(nèi),按原樣復建了昔日城市中與市民每天生活相關(guān)的老虎灶,讓游客從中回憶過去生活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