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淮安體育場的那些事兒
2017/7/9 13:55:57 作者:政協(xié)文史辦 閱讀:5297 評論:條
老淮安體育場始建于民國初年。前身是漕運總督部院所在地,光緒三十一年,漕運總督部院裁撤后,改為江北陸軍學堂。
淮安體育場位于淮安區(qū)城中心的漕運總督部院東側后花園內(nèi),東至圍墻巷,西止縣學巷,南臨院東街,北抵水洞巷,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場內(nèi)建有簡易體育器材和土山、草坪。民國十二年(1923),體育場建成百米跑道、半個足球場、1個籃球場和障礙木板墻,還建有乒乓球房。
建國前的體育場
1945年9月23日,兩淮解放。一月后的10月25日,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qū)司令部進駐淮安城內(nèi)。為了訓練部隊和群眾集會的方便,需要建一個訓練和開大會的場地。1945年底,華中軍區(qū)司令部決定,利用已破舊不堪老體育場的場地,籌建運動場。由軍地雙方共同撥款擴建了體育場,具體工作由淮城市政府生產(chǎn)建設科負責。舊體育場的場地狹小,加之被駐扎淮城的日寇幾年時間中不斷地摧殘破壞,原有的設施已基本蕩然無存,僅有瓦礫數(shù)堆與廣場一塊地而已。計劃實施首先建大門與司令臺,建筑圖紙由華中軍區(qū)政治部魯莽同志負責設計。在臨街處建筑三開間大門,大門即在舊體育場原址。大門樓設計成人字型,從地面砌起一米見方的四個磚柱,上面鋪3厘米厚的松木板,在木板上再砌成等腰三角形,大門樓高度約7米,看上去非常壯觀。
1946年4月,為紀念新四軍軍長葉挺、王若飛、秦邦憲(博古)、鄧發(fā)等黑茶山飛機失事遇難領導,體育場更名為“葉挺體育場”,門樓上釘有木質透雕的“葉挺體育場”五個紅色正楷大字,場牌由華中軍區(qū)司令員張鼎丞題寫。同時,還拆除了漕運總督部院的大堂、二堂,用大堂、二堂的磚瓦木料,在場內(nèi)北側新建坐北面南的司令臺,其前半部建筑是月牙形的磚臺,周圍砌成三層臺階,高度約2米,司令臺室內(nèi)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大門和司令臺建成后,還擴建300米圓形跑道,并在場地的西邊設置了兒童運動場與成人運動場。兒童運動場設有秋千、滑滑梯、小單杠、小雙杠、蹺蹺板等體育器材;成人運動場設有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網(wǎng)球場、木馬、平衡木、單雙杠、跳高架、跳遠沙坑等。另在大門東邊還建有一幢房屋,中間大房屋為乒乓球室。東西兩間房屋為管理用房和貯藏室。添置的這些體育器材都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簡,軍民得以廣泛開展體育活動。
建國后的體育場
建國后,“葉挺體育場”改稱淮安體育場,縣政府多次撥款擴建體育設施,還新建了兒童體育設施的滑滑梯、翹翹板。1967年建成燈光球場和水泥地面籃球場。1976年擴建了田徑場,將司令臺由體育場內(nèi)的北側移建到西側,坐西面東,上下兩層建筑,底層為運動員宿舍,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1983年4月,體育場室內(nèi)游泳池建成并對社會開放,游泳池長25米,寬8米,有4條泳道,配有鍋爐房。同年10月,體育館落成開館。1991年,體育場已建成6道400米環(huán)形跑道,1個場內(nèi)中心位置的標準足球場和3000座位的混凝土結構的看臺,司令臺南北兩側的兩片燈光籃球場。體育場的運動設施可舉辦縣級田徑、足球、籃球和大型團體操等體育項目的比賽。2002年8月,體育場拆遷搬至楚州大道東側地段,在拆遷過程中,發(fā)掘出漕運總督部院大堂遺址。后改造成漕運總督部院遺址公園,便成了市民健身廣場,每天清晨和傍晚的時間,這里成了市民慢走、做健身操、跳廣場舞的一處難得的鬧中取靜的健身場地。
舉行各類大型活動
建國前和建國后,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淮安縣召開各類萬人大會,會場均設在體育場,大會主席臺設在司令臺上,由縣廣播站臨時在場內(nèi)四周安裝擴音喇叭。按駐淮部隊、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劃分位置,參會人員排隊入場,自帶小板凳按指定位置就坐。1945年9月24日晚,新四軍三師在體育場召開淮安城解放慶祝大會,中共華中分局領導同志出席大會。1945年12月14日,“淮安縣調查懲治叛國罪犯委員會”根據(jù)淮城市下關區(qū)閘口鎮(zhèn)人民的要求,組織特別法庭,在體育場召開兩萬余名群眾參加的公審大會,公審蔣鴻芳、張壽元這兩名無惡不作的漢奸。在日偽時期,這兩名漢奸讓閘口鎮(zhèn)人民飽受其害,作惡多端。1945年12月26日下午,淮城市在體育場召開公審偽縣長沙貴章、偽縣大隊長高必發(fā)大會。出席會議的有華中分局、華中軍區(qū)的首長,以及淮城市各界群眾3萬余人和新華日報(華中版)社、鹽阜大眾報社、美國合眾社記者參加大會。1946年4月,駐淮城的華中分局、華中軍區(qū)等機關領導和社會各界,在體育場舉行追悼“四八”烈士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