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名人研究 > 著名詩人王辛笛

著名詩人王辛笛

2015/6/4 14:41:56    作者:郭壽齡    閱讀:7397    評論:0

  2003年12月1 日,我讀到王辛笛的《我與巴金先生的交往》(《揚子晚報》)后,在日記中寫到:“1990年大概也是12月份,我曾在上海北京西路拜訪過王辛笛先生,王老是我十分敬仰的詩人。當時王老78歲,匆匆十多年過去,現在已是髦耋老人了。那次訪問的情況仍歷歷在目,因是淮安人,我們請他為《周實、阮式紀念集》賦詩題字,他欣然應允。后來,他還給我寫過幾次信,贈我詩集《印象•花束》,寄過他與錢鐘書的和詩。辛笛老人還健在,如有機會,真想到上海再見見他。”想不到幾個月后,王老即離世而去。
  王辛笛,本名馨迪,筆名心笛、一民、華緣、牛河之等;窗矌埢闯侨耍谔旖。父親是晚清舉人,母親是淮城何姓大家閨秀。自幼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學薰陶。13歲入天津英國教會創(chuàng)辦的新學書院,學習英語,但他對中國古代詩賦卻十分鐘愛。14歲考入南開中學,插班讀初三。這時他接觸了五四新文學,如饑似渴地閱讀胡適、魯迅、周作人的著作及創(chuàng)造社郭沫若、郁達夫的新詩。讀高中后,他又讀了很多北歐、日本、英、美、俄等文學大師的作品,知識面大大拓展。在高一時寫了白話詩《蛙聲》,發(fā)表在天津《大公報》上,從此,寫新詩成了他的文學取向。當時南開中學的英文原版課本,已不能滿足他的閱讀要求,于是萌發(fā)閱讀翻譯莎士比亞、蕭伯納、法國波德萊爾散文詩的興趣,并獲得成功。此后,還翻譯了英文版的俄國迦爾洵的小說《旗號》、法國莫泊桑的小說《農夫》,先后發(fā)表在《國聞周報》上。這樣的成績,對一位中學生來說,真可謂鳳毛麟角、出類拔萃了。
  1931年,王辛笛高中畢業(yè)后,考入清華外國語系。文學家、著名編輯靳以的弟弟章功敘和王辛笛是南開時的好友,通過靳以他又結識了巴金,以及文學家沈從文、蕭乾、鄭振鐸,還有清華大學學生曹禺、北京大學學生卞之琳等。大學四年,他在《清華周刋》、《文學季刋》(巴金、靳以主編)、《水星》、《大公報》的“文學”副刋發(fā)表新詩。其中包括成名之作《航》,以及讀者廣為傳誦的《夜別》、《印象》、《生涯》、《冬夜》、《告別》、《二月》、《丁香、燈和夜》等詩篇。1936年,王辛笛與弟弟王辛谷出了第一本詩集。從此詩壇出現了一位年青的詩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1935年大學畢業(yè)后,辛笛在北平藝文中學和貝滿中學執(zhí)教一年,講授英文和中國語文。次年去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繼續(xù)研究英國文學。其間兩度到法國游覽,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深深愛上十九世紀印象派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也親眼看到西方社會的“荒原”現象和底層民眾生活的艱辛,并把所見所聞升華為詩行,完成了20多首《異域篇》。其中包括膾炙人口的《挽歌》、《秋天的下午》、《巴黎旅意》、《狂想曲》等。這些詩篇標志王辛笛詩風的成熟,后來收入《手掌集》。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身在異國的王辛笛讀到英文版斯諾著《紅星照耀中國》(即《西行漫記》),受到很大的震動。他擔任愛丁堡中國留學生會秘書長及至會長,忙于在英國各地宣傳募捐,支持國內抗戰(zhàn)。國難當頭,王辛笛已無法安心讀書,決心回國,為挽救民族危亡貢獻一份力量。1939年他啟程回國,途經新加坡,拜訪了他景仰已久的現代作家郁達夫;氐缴虾:螅喂馊A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大學停辦或內遷。此時王辛笛因家庭所累,以進步文化人的身份隱蔽留在上海,改入銀行界服務。他反思了以往所寫的詩歌,大多以抒發(fā)個人情感為主,而此時戰(zhàn)火紛飛、硝煙四起,已不是寫詩的時代,決定暫時擱筆。
  抗戰(zhàn)勝利后,王辛笛重新拿起了筆,寫下了《夏日小詩》、《手掌》、《寂寞所自來》、《憔悴》、《邏輯》等,“啼血的布谷要為大時代啼鳴”,其內容注意情感與現實生活結合,“把人民的憂患溶化于個人體驗之中”,其詩風轉向寫實。1946年至1948年,王辛笛的文學活動和詩歌創(chuàng)作頗為活躍。1947年還訪問美國,以詩記錄了見聞。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家協會理事兼秘書長,美國文學叢書編委,應邀參加周恩來在上海思南路寓邸召集的文藝界人士報告會,創(chuàng)辦進步詩刋《民歌》。
1948年秋冬,上;\罩在白色恐怖中,王辛笛由于參加進步的文學活動被人監(jiān)視,于是,他將妻兒送往香港,只身一人在上海迎接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王辛笛被選入夏衍帶隊的上海代表團,去北京出席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聆聽了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學習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厣虾:,王辛笛轉入工業(yè)戰(zhàn)線服務,他接回家屬,決心對新生活、新事物從頭學起,以促進個人詩風的轉變,開始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沉默期”。
  1956年,黨提出文藝“雙百”方針,反右斗爭后又進行了文藝政策調整。王辛笛訪問了革命圣地延安,發(fā)表了三首新詩《陜北道情》等,一掃自己以前的風格,詩歌變得樸實無華,瑯瑯上口。這時,他與文壇老友交流時則轉向為舊體詩,但均不發(fā)表。文革中,萬馬齊瘖,老友凋零,他只能在心中吟哦,以古典詩歌表達內心的痛苦,自解自遣。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傷逝――沉痛悼念蕭乾老友》、《步槐聚居士(錢鐘書)原韻述懷》、《病中雜詠》等。
  20世紀80年代,王辛笛終于又迎來了文學活動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活躍時期。他遠涉重洋再度訪問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參加國際詩歌節(jié)、國際交流周活動,赴香港參加中國現代文學研討會,并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短期講學,結識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旅美詩人周策縱、葉維廉等。祖國大江南北、邊塞沿海更留下了他的足跡。他還兩度踏上故土,寫下了《在淮安故里出席<西游記>作者吳承恩逝世四百周年紀念會感賦三絕句》、《淮安家鄉(xiāng)烹飪雜詠》。出版了詩集《辛笛詩稿》(1982)、《印象•花束》(1986)、《王辛笛詩集》(1989),還與友人出版了《九葉集》(1981)、《八葉集》(1984)。其舊作《手掌集》也不斷再版,不少優(yōu)秀詩作被翻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在國外發(fā)行。
進入90年代,王辛笛年事已高,加之病痛折磨,很少外出,但不斷有詩作、散文見諸各報刋。《我與巴金先生的交往》大概成了封筆之作了。他和巴金交往70年,“《為巴金先生壽》是我與巴金先生交往40年后第一次落墨于這位始終尊敬的師友。”現將其中幾句抄錄于后:

  你在我的心目中,
  一直是一座長者的銅雕。
  你把全部心血都呈現給讀者,
  自己只贏得光輝的白發(fā)滿頭,
  …………

  這是王辛笛對巴金的歌唱。如今辛笛老人已去,重訪師長的愿望不可能實現了,這又何嘗不是后輩文學愛好者對您——一位家鄉(xiāng)杰出詩人發(fā)自心底的吟唱呢。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