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地方文化 > 淺談徽州古民居建筑特色與保護經(jīng)驗

淺談徽州古民居建筑特色與保護經(jīng)驗

2017/2/4 10:13:52    作者:章來福    閱讀:8369    評論:0

  2016年6月,淮安區(qū)歷史文化研究會組織部分會員,赴安徽黃山市的歙縣、宣城市的績溪等地,考察調研徽派古民居建筑特色及其保護方面的做法。通過考察,筆者認為歙縣、績溪兩地在保護徽派古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功經(jīng)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明清時期的徽州地域內人口和土地矛盾突出,帶給貧困群體較大的生存壓力,為謀求發(fā)展之路而萌發(fā)的“憂患意識,”出現(xiàn)了有錢人在家上學堂讀書,無錢人外出投親學生意。
  在徽州流傳著一句俗語“前世不修,往外一丟!笔臍q的大小男孩帶著油布傘,身背布包袱,結伴在徽州出外的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上行走,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離開家門。如清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從徽杭古道走出去的徽商中的杰出人物。
  同是徽州人的胡適先生把徽商比喻成“徽駱駝”,說他們艱難地在外邊行商邊讀書、邊開眼界長本事,便有了徽商“賈而好儒”的稟賦,從而更有了明清徽商鼎盛三百年的千古佳話!徽州商人一旦在做生意發(fā)財了,便不惜重金在家鄉(xiāng)大興土木,建筑宗祠祭祖宗,構造豪宅讓生活在老家的家人改善居住環(huán)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那些不商、不農、不官者的徽州人從事建筑業(yè)的匠人,提供了施展技藝的機會,他們師徒傳承,成為了得的能工巧匠,營造出那么多令世人驚嘆的徽派民居建筑,讓徽派建筑技藝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傳統(tǒng)和優(yōu)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獨具的徽派建筑風格。粉墻、黑瓦、馬頭墻、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 曲徑回廊、亭臺樓榭等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筑的基調。徽派古民居規(guī)模宏偉、結構合理、布局協(xié)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梁柱 、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式多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各進皆開天井,充分發(fā)揮通風、透光、排水作用。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圖個吉祥”( 即為“肥水不外流,集聚財富的寓意”)。 
  徽派建筑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粗大,且注重裝飾。其橫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宏、華麗、壯美。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稱之肥梁柱,形像比喻成“冬瓜梁,絲瓜柱!保ǘB接門廳與房屋之間的廊檐柱子,則選石頭鑿成方形石柱,這主要考慮到地處山區(qū)雨水較多,地面潮濕等因素,石柱與木柱之間相比,石柱具有不需油漆且抗潮濕、不腐爛等優(yōu)勢)。房屋梁架一般都刷髹漆或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墻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墻(亦稱封火墻、女兒墻),其主要功能是連體房屋一旦遭遇失火,“防范失火帶鄰居”起到了隔火的實用價值,另有“出人頭地的寓意!庇绕涫敲窬拥膰鷫ζ龅酶卟豢膳剩饕瞧鸬浇d功能,讓人居住有安全感。
  徽派民居大多兩層多進,少數(shù)的也建有三至四層。而最后一進的繡樓,則是是小姐居住的地方,小姐至小住進來直到出嫁,都在禁錮這個與外界隔絕環(huán)境中,唯一能接觸外面的,只有依欄桿而倚坐在“美人靠”上小憩,仰望天空,俯視庭院來打發(fā)時光了。
  徽派民居中擺設的家俱物件都帶有寓意,如堂前擺放的鴛鴦桌(即圓桌的一半,平常是分開而放),以示已婚的男主人不在家,外出做生意了。告誡外來男人不要輕撓,避免閑語碎語。當男主人榮歸故里,拼置另半張,亦稱“團圓桌!碧梦莸臈l幾東首擺放花瓶,間板上掛一面鏡子,寓意男主人在外沒有拈花惹草,個人生活的很平靜!白浒宓省 這句市井俗語在這里也有實物擺設,冷板凳放在堂屋的右下角。其擺設的目的,即為冷落你,不理你,讓來人長時間的等待主人接待。
  此次考察活動中的一個靚點—徽商大宅院,讓前來考察學習的人員在此大開眼界,收獲不小,零距離,直觀地接觸到原版的徽派古建筑。對該縣異址保護古民居的成功做法,贊嘆不已!
  歙縣是明清時期的徽州府所在地。位于歙縣縣城的徽商大宅院的景點,是將散落在全縣范圍內瀕臨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國時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進行拆遷和修繕(其中有不少是近20年來從民間征集、收購來的古建筑物中散件)。按照“復原”的原則,整體搬進來。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戲臺、亭閣、花園、水榭等于一體,為組合式的宅第群體。其中宅第26座、房屋數(shù)百間、天井36個、柱子1580根。徽商大宅院氣勢宏偉,馬頭墻層層昂起,飛檐翹首,亭閣橋榭、牌坊宅第渾然一體,“三雕”(石雕、木雕、磚雕)精品比比皆是。擺放屋內的各種老家具、老物件,使屋內室外皆皆是景,讓人感到有穿越時空,回到農耕社會之驚奇!
  明清時期,淮安河下是淮北引鹽批驗所的所在地,有著“無徽不成鎮(zhèn)”說法的徽州商人。在淮經(jīng)營著鹽業(yè)、典當?shù)壬猓玺饪h的程氏、曹氏、吳氏、休寧的汪氏、王氏等,他們麇集駢至城內、河下,同時也帶來了家鄉(xiāng)徽派民居的建筑風格式樣,并讓民居中的三雕技藝在淮落地生花。
  淮安的古民居式樣,具有江淮地區(qū)建筑特色,與徽派古民居建筑特色也可以說是一脈相存,但也各有不同之處。如徽派建筑的都以“粉墻黛瓦”為特色,色調明快,體態(tài)輕盈;而淮安則以“青磚灰瓦”為特點,體現(xiàn)的是古樸、渾厚和莊重的氣氛。另外,淮安的古民居所有的木料,沒有像徽州古民居做的“冬瓜梁”那樣用料粗大。雖然這里民居房梁的木料直徑小,但兩端雕出的祥云、動物等圖案,讓人看起來房梁是既細長又美觀。木柱普遍選用碗口粗細的杉木,被稱之為“絲瓜柱”,運用了“直木頂千斤”的力學原理,這樣既可節(jié)省了木材又可放寬了通行的路道。
  據(jù)淮安地方文史專家劉懷玉先生考證,大鹽商程夢鼐宅院建在河下繩巷(今河下大橋北面城西干道的東側,原部隊營房后面),宅院內建有房屋近百間,后進建有轉樓,主建筑名曰“懋敷堂”。清乾隆年間,因其孫程國表在甘肅做官,犯了貪污朝廷銀子的巨案,家產(chǎn)入官。嘉慶年間,此宅院改為淮北鹽批驗大使公署。咸豐十年(1860)淮安府衙大堂維修,程氏又請求將其住宅中的“中進廳堂”撤除助工,因而府衙大堂所用的木料是從程夢鼐宅院中拆來的。當游客走進淮安府衙大堂參觀,看到大堂粗大梁柱的用料,有游客還誤以為是混凝土仿木結構的,在游客認為淮安屬平原地區(qū),境內無山地森林資源,這也合乎事實。但從導游的講解中得知,淮安府衙大堂是全國現(xiàn)存面積最大的一處(面積達480多平方),而大堂的部分木料竟然來源于一個鹽商私宅的一處廳堂,聽后都驚訝起來,真可謂是一個讓人難以想象到的歷史事實。
  如鹽商周鶴九住宅,位于城內岳廟西街的楚州州實驗小學校園內,計房屋60余間,其中包括楠木廳房和松、柏、桐、椿的主屋共五進主屋,其中楠木廳面闊3間14.15米,進深4柱9廩9.05米,檐高3.5米。系磚木結構,抬梁硬山式,筑有軒廊,2廩、寬2米,隔扇門窗。梁柱廩椽皆為楠木所制。整個宅院從前廳到后進都有走廊,陰雨天不濕腳,可以從大門走到后面。周鶴九宅后改為江北慈幼院(楚州實驗小學前身)。
  10多年前,因擴建教學樓拆去了周宅。后將楠木廳整體移建淮安府衙東路建筑藤花廳。筆者有幸在炎日之夏的午餐后,在藤花廳小憩,室外是烈日炎炎,坐屋內絲毫感受不到暑熱的感覺,讓人覺得在這環(huán)境中有心情舒暢之感!
  目前,淮安還尚存的鹽商住宅,如從房屋外觀看上去門臉很小,很難看出這曾是鹽商的住宅,但走進去,讓人有一種“車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越往里走可謂是藏龍臥虎之處,建有幾進院落的房屋及轉樓,猶如當?shù)氐墓琶窬咏ㄖ┪镳^一樣。這也許是富甲一方的鹽商在建造私宅時顯得低調,或許是出于戰(zhàn)爭動亂,時局不穩(wěn)等因素吧?
  通過實地考察學習,筆者認為淮安對古民居本體及古建筑物的散件保護利用方面,前人和當代也有過這方面的成功做法。但像歙縣這樣大手筆的運作,還應統(tǒng)籌考慮,出臺相關政策。讓有歷史價值、民俗風情的古建筑物的散件,不毀滅,不流失,充分地利用起來,彰顯淮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古民居建筑特色。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