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看些古詩和《西游記》,當讀到“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名句時,想到了《西游記》第十六回的故事。唐僧師徒到“觀音禪院”,唐三藏朝拜,和尚去打鼓,悟空去撞鐘,祝拜已畢,和尚停住了鼓,悟空還在撞鐘不歇,被人叫停,悟空笑道:“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才猛然醒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其實是一種敬業(yè)精神,本意是說人在崗位上就應該做好本職工作,哪怕明知自己明天就要還俗,但今天還是和尚,作為撞鐘和尚就要去撞鐘,F(xiàn)在我們常用這個俗語來形容得過且過的生活態(tài)度。在孫悟空身上,顯然不是這樣,他在取經(jīng)路上可謂是兢兢業(yè)業(yè)。孫悟空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實際上是一種很敬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再想,寒山寺的鐘聲之所以名揚中外,絕不是因為它的鐘聲特別響亮,也不是因為夜半敲鐘之故,而是由于它必須在二十分鐘之內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敲在十二點整,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如此純熟的撞鐘功夫,并非一日之寒,更是一種敬業(yè)精神。過去,我也認為撞鐘很簡單,但向佛門一些方丈、長老了解,并非如此,選一個合適的撞鐘和尚很不容易,不僅要挑手腳利索、腦子靈活、責任心強的弟子,而且還要精通經(jīng)文咒語,方可稱職。和尚在撞鐘前,必須默誦佛經(jīng),誦畢才能執(zhí)椎撞鐘,撞鐘時要撞出輕重分明,緩急有至的節(jié)奏,鐘聲還要抑揚頓挫,傳得遠還要回蕩不息。拿晨昏兩次鐘來說,緊七下、緩八下、平平二十下,為一通,如是者三,名為三通,共一百零五下,然后再撞三下,前后總撞鐘一百零八下。如此可見,任何工作都有一套章法,做好本職工作是不容易的,要用心、用腦,持之以恒,方可稱職。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對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一點也不負責,總覺得工作又苦又累,對工作敷衍了事、漫不經(jīng)心。這樣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是難以改變的,即使有機會讓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時,你的習慣已形成,也將一事無成。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哪怕是一份卑微的工作都做到極致的人,才能取得成功,真正的成功者、杰出的企業(yè)家,甚至偉人,大多如此。我們只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做事,并將其作為一種習慣,即使遇到八十一難,終就會成功。其實無論我們現(xiàn)在做什么工作,都是在積累工作經(jīng)驗,掌握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優(yōu)秀的習慣和品質,從而提高自我價值,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因為通過工作,鍛煉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優(yōu)秀的習慣和品質,為我們取得人生事業(yè)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其實不是告訴我們用一種消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而是要求我們用心用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