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驤故居是晚清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楊士驤的家宅,其址位于淮安南門內(nèi)更樓東街,是典型的晚清時期淮安民居建筑。布局整齊,結(jié)構(gòu)嚴謹,雕梁畫棟,占地面積數(shù)千平方米,故居建筑基本保存完好。2006年9月8日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楊士驤故居概況
楊士驤祖籍安徽泗州,自其祖父楊殿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來淮以兵部侍郎銜任漕運總督起,逐步在城內(nèi)興文街、更樓東街等處購置房產(chǎn),直至咸豐三年(1853)卸職,其家族已經(jīng)全部居淮安城內(nèi)。咸豐九年(1859),身授太仆寺卿銜的楊殿邦去世。次年,即咸豐十年(1860),楊士驤出生在淮安城南門內(nèi)更樓東街的楊氏宅院。其父楊鴻弼共育有八子,其中五子登科。即楊士燮,光緒甲午進士;楊士銓,光緒癸巳舉人;楊土晟,光緒壬辰進士;楊士驤,光緒丙戌進士;楊士琦,光緒壬午舉人。實為罕見。其中八子楊士驄還與袁世凱結(jié)親,為候補四品京堂、廣東補用道、京奉鐵路總辦、放山西巡鹽道,民國初年當(dāng)選多屆眾議院議員。楊鴻弼英年早逝,家中逐步衰落,楊士燮作為長兄,挑起了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dān)。后楊士燮與漕運總督吳棠次女吳述仙成親,這讓楊氏兄弟繼續(xù)擁有良好的條件,勤奮讀書,科舉及第,為楊氏家族興盛帶來轉(zhuǎn)機。楊氏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更樓東街西段的近半條街,舊時也有人稱這所大宅院為楊公館。楊士驤死后,其宅歷經(jīng)百年變遷,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解放后,故居的大部分建筑被政府征用,又被改建為淮安襪廠,作為生產(chǎn)用房。少部分房屋由楊氏后人以及外姓居住至今,也有部分沿街房屋被改建作為商店。因為故居被改作它用,才得以幸存,使整體風(fēng)貌維持了原狀。
楊士驤故居現(xiàn)存房屋建筑數(shù)進近百間。主屋坐北朝南,抬梁結(jié)構(gòu)硬山式建造,面闊三間12.1米,進深七檁6.3米,檐高4米,明間鋪設(shè)方磚,次間均為天花、地板。
楊士驤生平
楊士驤,字萍石,號蓮府,光緒丙戌進士。光緒十二年(1886)授任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直隸按察使、江西布政使、直隸布政使、山東巡撫,光緒三十三年(1907),官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兼),宣統(tǒng)元年(1909)授太子少保銜。楊士驤為官,“以干練稱于時”,二十一年時間,從庶吉士到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成就了一生的輝煌。光緒三十年(1904),楊士驤接替袁世凱為山東巡撫;光緒三十三年(1907)楊士驤又繼續(xù)接替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宣統(tǒng)元年(1909),猝卒于總督任所。楊士驤曾在生前題挽聯(lián)自嘲:“平生好讀游俠傳,到死不識綺羅香。”楊士驤逝世后,朝廷追贈謚號“文敬”,并下旨淮安讓其靈柩入城,后葬于淮安城南建淮鄉(xiāng)許王村,依制設(shè)神道,立牌坊,置文武官員石像及神獸石像,并立御賜祭文碑。墓碑上書“皇清誥授光祿大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楊文敬之墓”,墓志銘由清末協(xié)辦大學(xué)士、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xué)士鹿傳霖撰。
據(jù)《清史稿》載,楊士驤政績頗受朝廷及地方百姓好評。光緒三十一年(1905),其已在山東巡撫任上。此時黃河淤高而堤薄,歲漫決為巨害。楊士驤命員吏大作河工,興修水利,并定章程:歲安瀾,官奏敘,弁兵支款如例;河決,官嚴參,不得留工效力,弁兵依律論斬。身巡河堤,厲賞罰。此后數(shù)年,山東已無黃河水患。其任職之時,山東曹州一代盜案猖獗,楊士驤針對此地案情,嚴督捕,最終得以平息。又有入侵山東的德兵違約,強占膠州、高密,且久不撤退。楊士驤主動與德國駐華官商議,遂盡撤德兵,捍衛(wèi)了國土尊嚴。
光緒三十四年(1908),已任直隸總督的楊士驤又見永定河泛濫成災(zāi),殃及京津。親自沿河視察河工,發(fā)現(xiàn)河水一是由于下口高仰,宣泄不暢;二是因為減水壩失修,分流無路而導(dǎo)致河水泛濫。河水經(jīng)盧溝橋之時,原有減水壩,但因年久失修,加之淤塞嚴重,一旦汛期到來,周邊洪水泛濫。楊士驤奏請朝廷“撥帑四十六萬兩”,大修河工,并挑減河淤,得到朝廷的批準(zhǔn)。宣統(tǒng)元年(1909)光緒帝梓宮奉移西陵,朝廷詔以:“所需不得攤派民間”,受到民間好評。楊士驤慨然思革百年之弊,上疏曰:“國初因明季加派紛繁,民生凋敝,屢降旨申禁科累。近畿繁劇,供億多,不能盡革,故田賦較各省輕,而歲出差徭逾于糧銀之?dāng)?shù)。新政迭興,學(xué)堂、巡警諸費,無不取給于民,輸納之艱,日以加甚。擬官紳合查常年應(yīng)官差徭,實系公用者,酌定數(shù)目,折交州縣自辦,不得濫派折錢;胥役書差,官給津貼。庶積弊一清,上下交益!倍啾怀ⅰ皟(yōu)詔答之”。《清史稿》中稱楊士驤:“少孤露,起家幕僚,至於專閫,與人無迕,眾皆稱其通敏云!
楊士驤逝于宣統(tǒng)元年(1909)任所。其中傳聞有情殺、仇殺、暗殺等,無一足信。不過,依據(jù)楊士驤當(dāng)時的能力及政治趨勢,如若其在世,民國早期的國家重職定有楊士驤之名,乃至此后任職民國大總統(tǒng)的徐世昌等人也只能隨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