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淮安有一座舉國聞名的大關——淮安鈔關。始建于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山陽板閘古鎮(zhèn)。板閘地處京杭大運河水陸要沖,扼南北漕運咽喉。清康熙年間,梁南趙之璞題關署正堂聯:“淮郡列雄關,據輪蹄舟楫之咽喉,敢以饑征裨國計;海邦標重地,司積貯灌輸之命脈,矢將清慎佐邊籌!弊憧梢娮C板閘當年地理位置重要,經濟繁榮昌盛。
板閘原名鳳里。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傳說春秋末期,吳王夫差開挖邗溝時,天上神鳥飛落古陳許莊后易名。據老人說,若凌云俯瞰,板閘猶如一只金鳳凰展翅騰空:榷關大樓是鳳頭,嘴里含著一條大蜈蚣——船橋,關署是鳳心臟,后湖是鳳腹,篆香樓是鳳尾,東西石板街是鳳雙翼,片片云帆是鳳羽毛。此言繪聲繪色,富有神韻。
《淮關統(tǒng)志》載“淮關八景”為韓侯釣臺、缽池丹井、袁浦千帆、山湖漁艇、漂母遺蹤、新街夜景、景會禪燈、花巷夜市。淮上文人雅士賦詩吟唱可謂極江河之勝慨,盡舟楫之奇觀。清康熙年間鈔關鈔使杜琳《新街夜月》詩曰:“野曠堤平興自饒,最宜涼月此逍遙”,描繪了淮關上下百姓人家到大運河堤岸上賞月之情趣。遺憾的是淮關大運河上還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未能躍然紙上——淮關船橋。
在板閘老人的記憶中,船橋在淮關大樓前碼頭口。船橋日出而撤,日沒而聯。白天?窟\河南岸,仰望舳艫帆懸;星夜橫截河身,臥聽運水濤曲。查閱史料,此言非虛。
淮安鈔關坐落在板閘北岸,實為南北漕運之要津。臨河設有關樓三間,官廳三間,對岸設官房三間,雄踞堤岸,氣勢宏偉。每天南來北往的商船成百上千,檣帆林立,排成近十里長的船隊等候報關、驗關、收稅、放關;搓P是關乎朝廷經濟命脈的天下第一大關。當時雖有關而無閘,南北抵關船只通行無阻。為防止商船偷關漏稅,關署在大關口樓前設一船橋,以船橋代閘門。
船橋由五只大木船用篾纜聯成。船長20米左右,寬約四米。船頭尾均呈方形,船面無艙,全系厚木板鉚接鋪成,船舷兩側設有木柵欄,高約四尺。船尾無舵,船橋連成后,行人、手推車過河如履平地。五條船上有橋夫十二名,大纜更夫五名,專職“放關”、“閉關”。每天以關上鳴炮為準,早上炮響即放關,船撤南岸(俗稱河西);傍晚鳴炮即閉關,五船速聯成橋,似條大蜈蚣橫臥水上,此時任何人不得行走。閉關后,仍有民間小船往來不絕,又不便阻行,就在關房前傍岸處開一小口,名曰“小關”,以利舟行。但須經嚴格稽察后方可放行。若有夾帶,則按淮關《則例》重究不貸;搓P署派一名橋船執(zhí)事負責日常事務管理、維修船只,一年經費共銀三百四十兩,可見淮關署衙對船橋重視度非常高。外派兩名巡船更夫提著燈籠負責巡查船橋,通宵達旦,以防發(fā)生意外。
設船橋后,白天是往來船只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夜晚又成為運河兩岸百姓和等候過關舟船水手、賈客到板閘街市游玩的水上坦道。每當明月初升,繁星閃爍時,運堤新街從上擺渡到下擺渡口家家店鋪燈火通明,猶如一條火龍騰空而起。遠在河北鎮(zhèn)、河下鎮(zhèn)、淮城、清江浦的小商販紛至沓來。賣小吃的,賣醬菜的,賣炒貨的,賣水果的,賣煙絲、洋煙的應有盡有,連薄荷糖都有小販叫賣。板閘街道上更是摩肩接踵,人聲鼎沸,有的下館子,有的品茶,有的泡澡堂,有的看戲、聽評書,有的燒香許愿,更有甚者到北京大道“官土店”里抽大煙……這真是“過午放船齊放渡,笙歌如沸占揚州”。
淮關板閘一些民俗文化風情獨特,源遠流長。
古鎮(zhèn)板閘每年4月18都要舉辦小人會。是時各行各業(yè)會眾奉火星廟中三官駕巡游街市,還有十番鑼鼓、花船、高蹺、歪歪精等表演。隊伍巡游至萬字橋旁篆香樓登壇燒香祭拜。夜晚在淮關大樓前船橋上放焰火,運堤新街人頭攢動,運河上空流星飛舞,火花四濺,焰炮聲震耳,淮關大人都駕臨關樓上觀賞焰火,這是淮關美俗一。每當中秋佳節(jié),板閘人家都喜歡到淮關大堤上賞玩圓月。有的興致勃發(fā),跑到船橋上蹲在船舷邊彎著腰雙手掬月,欲一睹月宮嫦娥奔月之嬌容,吳剛伐桂之英姿。傳說乾隆皇帝與朝廷大臣中秋撈月的佳話就發(fā)生在船橋上。七月半放燈求子是板閘人獨有民俗。七月半是民間鬼節(jié),陰曹地府鬼魂在此日到人世間投胎,家家戶戶燒紙錢,上香火祈禱冤魂平安投生。板閘人卻以“放燈求子”這一獨特的生育美俗表達誠摯的心愿。七月十五月夜,人們手捧燈籠,排著隊從大關旁下擺渡口沿十八級臺階而下,步上船橋放燈。燈籠是用桐油漆過的紙包扎成,有觀音燈、荷花燈、兔兒燈、蛤蟆燈、宮燈等形形式式,其中觀音燈特別引人矚目,呈圓形或六角形,紙壁上畫著慈航普渡觀音老母佛像,燈中點燃紅蠟燭,美名為“觀音送子”。放入水中,頓時繁星滿天落運河,隨波逐流耀運岸,一些熱心人紛紛從船橋上躍身運河,爭搶漂在最前面的觀音燈送給親戚、鄰里中尚未生養(yǎng)的媳婦,以獲得“采頭”。還有一些大膽的年輕人,夏天晚上到船橋上數星星看月亮,乘涼睡覺,吹笛簫拉二胡,真是悠然自得。
全國最輝煌的淮安鈔關被國民政府裁撤以后,古運河上風光一時的船橋亦從板閘人視線中悄悄地消失。歷史風云無情人有情,我是在鳳凰寶地——板閘土生土長的人,為給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留下美好的記憶,特賦詩一首以紀之:
淮關船橋吟:
船橋橫截水潺潺,鎖鑰咽喉第一關。
帆影乘風云外去,沙鷗逐浪葦中還。
舉頭玩月成名俗,求子放燈圓夢篇。
焰火騰空輝運岸,西湖十景亦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