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公益慈善事業(yè)的程氏家族
2018/3/21 8:46:44 作者:政協(xié)文史辦 閱讀:4596 評論:條
安徽歙縣岑山渡程氏家族,自明末遷淮以來,多經(jīng)營鹽業(yè)。該家族成員多落籍安東(今漣水縣),定居山陽(今淮安區(qū))河下。他們普遍家資殷富,財力雄厚,生活富足,樂善好施,經(jīng)常賑濟孤弱。他們把淮安當(dāng)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并且積極投入到淮安的公益慈善事業(yè)中去。像程量越出資建育嬰堂于北門府下坂,創(chuàng)建紫霄宮后樓,修其前殿廡、大門,程鍾造普濟堂以收養(yǎng)孤貧,程昌鳴重建魁星樓,程夢鼐重建河下淮瀆廟,助修新城外古紅橋,創(chuàng)建郡城東黃土橋,程丹林等鋪設(shè)石板街等等,至今傳為美談。程氏家族所做的公益慈善事情還有很多,這里再舉出一些。
程必忠修建安東縣學(xué)
程必忠(1594—1662)字以信,安徽歙縣人。誥贈光祿大夫、工部虞衡司主事,加十級。他是較早來淮的鹽商,初來時應(yīng)在明朝末年,居住在安東縣,即今之漣水縣。其寓所離安東縣學(xué)很近?h學(xué)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程必忠對人說:“圣人之教,維系萬世,而遺廟鞠為茂草,幾筵不肅,神何以憑?吾雖上一介布衣,一定要將它修好。”于是便一點一點修起。到了其子程朝宣手里,又竭力修葺,逐漸有了新的氣象。后來,他的孫子程埈、曾孫程鑾,又捐助修建明倫堂、大成殿。數(shù)代人之接力從事,才得實現(xiàn)當(dāng)初的心愿。
程朝宣出資修茆良口
程朝宣(1618—1690),字輯侯,程必忠之次子,有偉略,從父客漣水。遷居淮安河下,綜理兩淮鹽筴,疏積引,開淤河。他“急人難如恐不及,黃河決開茆良口,百姓廬舍漂沒無算,水即將淹至漣水城。時朝宣雖移居山陽,聞難慨然曰:“吾從先人居漣數(shù)十年,其長老,吾故人也;其少壯,吾故人子弟也,何忍棄之!”乃破產(chǎn)獨力助其堵塞決口,招集人工筑長堤擋水,堤成,水患少息。并躬廁畚鍤,親自參加搶險行動,指揮籌畫,漣水城賴其力以全。又為漣民代輸采柳之役。程朝宣去世之時,四方百姓都到他家哭喪,參加葬禮,有莫能舉其姓字者。漣水人十分感其恩義,請他入安東籍。程氏之占籍安東,就是自程朝宣開始的。封建社會里一個外地人想加入本地籍,就要擠占本地人許多利益,一般都是不可能同意的。漣水人主動請程氏加入安東籍,可見漣水人對程氏感恩之深。
康熙初,高家堰潰堤,死于水災(zāi)者有上百萬家。不少災(zāi)民棲于大樹之上,復(fù)為毒蛇所吞噬,血肉狼籍。一個和尚欲募舟拯救災(zāi)民,苦于自己無力。程朝宣傾囊出三千金給這個和尚置船,因而救活了很多災(zāi)民。
程朝徵領(lǐng)銜集資修復(fù)魁星樓
程朝征(1635—1696)字叔獻(xiàn),號二樵,程必忠之第三子!惰骼锎玟洝酚涊d,魁星樓在河下竹巷街玉皇殿西側(cè),樓建在一座橋上,橋跨在羅柳河上。在康熙年間,本是一座更樓,上有屋頂,是用草苫蓋的。后來由鹽商程朝征領(lǐng)銜,與里中文人黃宣泰、胡從中等,籌集資金改建瓦頂,規(guī)制宏敞。旁有耳樓,樓上奉祀魁星像。當(dāng)時由胡從中撰文立碑于其樓下,碑文今載于《淮安河下志》中。碑中云:“虔祀魁星于其上,文光四射,凡我同志,以及諸子弟,弦誦鼓歌,科第駢集,正有未艾!鄙倘顺鲑Y,文人辦事,有益地方,鼓舞地方文風(fēng),皆大歡喜。據(jù)碑,與其事者鹽商中還有程朝宣、程量越、程特(程量入之子)、閻詠等人。此橋俗稱板橋,原有個名字叫唐家橋,有了魁星老爺在上以后,也就跟著叫魁星樓橋。嘉慶年間,魁星樓欲傾圯,鹽商程昌鳴又出五百金,依照舊制重修。
程量越捐資創(chuàng)建育嬰堂
同治《山陽縣志》卷2:淮安育嬰堂在北門內(nèi)府下坂,雍正十一年(1733),漕運總督魏廷珍利用舊河庫改建。共瓦房二十余間,收養(yǎng)拋棄嬰孩。其經(jīng)費初由淮北鹽商歲捐銀270兩,淮關(guān)歲捐銀80兩。又奏撥寶應(yīng)入官田一莊。凡莊各務(wù)皆歸有力公正紳士經(jīng)理!都螒c兩淮鹽法志•雜記六》則云,程量越“出貲建育嬰堂于北門府下坂”。大約“淮商歲捐銀”的主要部分出自程量越,所以這則記載里直接說,程量越出貲建育嬰堂。
程量越(1626—1687),字自遠(yuǎn),號蓮渡,安徽歙縣人,來淮時住河下竹巷街西頭。同治《山陽縣志》卷15《人物五•流寓》有程量越的傳記:業(yè)鹺淮北,居山陽。康熙九年(1670),淮北大水,量越募船筏拯數(shù)千人。明年,水益大,鹽城、高郵、寶應(yīng)尤甚,流民逃荒進(jìn)入山陽縣者千余戶,量越筑廬棲之。吳三桂等三藩構(gòu)亂,溫州、臺州諸郡婦女被俘過淮者甚眾。程量越出金贖下千余人,并發(fā)給各人路費遣歸,這些人感其恩德,多立生祠祀之。雍正十一年(1733),程量越出貲建育嬰堂,創(chuàng)建紫霄宮后樓,修紫霄宮的前殿、廊廡、大門。他若振饑民,償逋賦諸善事,行之終身。
程鑒散資周濟窮人
程鑒(1691—1770),字我觀,號鏡齋,州同知。祖父程朝聘,父程堦,世代為鹽商。程堦曾官紹興府同知,告歸后去世,程鑒為其第三子,當(dāng)時還年幼。年十七補安東諸生,后放棄舉子業(yè),繼承先人從事鹽筴,成為巨富,遂為淮北大商人。他的別業(yè)園林叫荻莊,在蓮花街北蕭湖中。他有兩個兒子很知名,一個是程沆,字琴南,進(jìn)士,官翰林庶吉士,一個是程洵,字濄亭,號少泉,附貢生。
程鑒為人忠實沉毅,事母孝,內(nèi)行醇備。性仁慈,好施與,親串交游中,緩急推解,不遺余力。所做慈善之事很多。他時時以恤人為念,淮城貧苦人近萬戶,每年年底,每戶贈錢二三百文以度歲。如果遭遇火災(zāi),家產(chǎn)被火焚毀者,“豐其數(shù)赒之”。
有一故家衰敗,剩下孤兒寡母,程按月送錢,并以禮相待。進(jìn)士曹師圣任彭澤令被罷官,虧空官府庫金,將抵于法,不得返鄉(xiāng)。程鑒出資3000兩代納,方才得歸。歸未久即病死,程鑒為其殯葬。又撫育其孤女,至出嫁年齡,為之選擇士族人家嫁之。一片古道熱腸。
某年冬月,有城內(nèi)友人到他家,他問人家道:“你是乘小舟來的嗎?”友人說:“河已凍數(shù)日,那里能有船?”程鑒蹙然說:“弄船的皆是窮人,家無升斗積蓄,此時船不能動,無有收入,日子怎么過呀?”程鑒馬上派人找到全城船戶,各家給錢300文,為數(shù)日薪米之資。
一個寒夜,程鑒睡在家中,忽然嗚咽失聲大哭。家人驚問其故,他回答道:“我蓋幾層被還感到如此寒冷,那些沒有棉絮被的人,是怎么過冬的呢?想到這里我就心如刀割!”說完,又大哭起來,一夜沒睡成。早晨起來,派人設(shè)法查訪,凡是無棉被之家,都 “量勢”散給棉絮。他之“仁心悱惻,不能自己類此”!捌淦骄鱼瓙耪\篤,好周人之急,葢天性然也。”尤不樂有施惠之名,凡做過的善事,皆“深自諱匿”。官府想表彰他,讓別人學(xué)習(xí),他必“宛轉(zhuǎn)固謝”。
其子程沆,字琴南,號瀣亭,癸未進(jìn)士,選翰林庶吉士。未散館,即告病歸。傳其家風(fēng),有慈善心。他宅心仁厚,廣施德意,克肖其父。聞人道疾苦之甚者,至“推箸不能下咽,淚涔涔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