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獨”面筋應(yīng)作“篤”
2016/7/22 8:48:39 作者:高成鳶 閱讀:4800 評論:條
十多年前天津市舉辦烹飪大賽,商委曾首倡邀請文化人做評委。一次點評“獨面筋”,張仲先生說津菜師傅做的有絕活,起鍋前加點糖,吃起來“外口甜、里口咸”。后來拙著在分析“美食原理與時空變化”時,曾拿天津“獨面筋”來舉例。
《中國菜譜網(wǎng)》說:“淮揚菜、常熟名菜所謂獨面筋,應(yīng)該寫成篤面筋。篤指的是燉面筋時小火咕嘟的過程。”關(guān)于做法說得很詳細,指定的配菜是綠豆芽。
查字書,“篤”的字義較多,基本意思是深厚,例如《中庸》說“慎思之,篤行之”。深厚跟獨面筋什么關(guān)系?“篤”讀上聲,怎么變成陽平的“獨”?較完備的陶文臺《中國烹飪概論》中還特別刻制鉛字“火篤”。既然涉及到文字學,就要參考權(quán)威著作——國學大師章太炎的《新方言》。我終于找到這部難覓的書。
《新方言》中講到一個“□”字,是享、烹倆字的古體,篆字“□”的字形跟篆字“厚”相近,解釋都是“重味”。接下來的一句,透露了上述“獨面筋”的謎底:“今蘇州‘筍芼肉’稱為筍 肉,乃是本義!逼d,是動詞,意思是向肉羹里加蔬菜。章太炎曾常住蘇州,對當?shù)氐姆窖院筒穗犬斎皇煜。原來“篤”字帶竹字頭的緣由,是一種肉料烹調(diào)技法,特指用竹筍做配料。近年出了一部《〈新方言〉研究》,引用了各地《方言詞典》的例句;蘇州字典中“篤”字的解釋說:“用文火煮”,例句正是“筍篤肉”。揚州字典的解釋是“燒菜沸騰后仍繼續(xù)加熱”,例句是“蹄要多篤篤”,失去了跟竹筍的關(guān)系。
記得烹飪大賽那天,品評的“獨面筋”正是用竹筍當輔料的。印象中天津民間和菜館中的“篤面筋”也都配加竹筍,絕沒有用綠豆芽的。至于再加青椒之類,那多半圖的是節(jié)省成本,在舊時北方的天津,竹筍可是夠珍貴的。津人對筍片的別稱“云爛片”不知由來,不過筍要“爛”就得“咕嘟”。天津篤面筋是否確實必須筍片做輔料,有待津菜大師們來證實。
“獨面筋”讓讀者費了這么多腦筋,值得嗎?研究就講究旁征博引。不僅改正了“獨”這個大白字,更大的價值在于證明“津菜”中誠篤地保存了“淮揚菜”的精華。天津食客不喜歡蘇州菜的過甜,改進獨創(chuàng)出“外口甜、里口咸”的美味。津菜館不妨推出“太炎篤面筋”這個老而又新的菜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