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民,原名維新,清光緒十年(1884)生于淮安,曾任北洋政府財政部庫藏司司長、誠孚信托公司、中興煤礦公司、民生輪船公司董事、董事長。1917年5月創(chuàng)辦金城銀行,任總經理,在華北獲得了與中國、交通、鹽業(yè)三銀行并列的地位。此后一直以該銀行為事業(yè)的基礎,成為金融巨子。金城銀行曾為全國私營銀行之首。周作民歷任金城銀行總經理、國民黨財政委員會委員、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周作民接受周恩來總理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邀請,率先由香港回到北京,被特邀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52年,全國銀行業(yè)公私合營改造后,他擔任統(tǒng)一的公私合營銀行副董事長。1955年3月病逝于上海。
周作民父親是清朝舉人,因性格倔強,看不慣晚清官場的種種陋習,而未入仕途。在家孰館授徒。周作民從小便跟從父親在館中學習,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礎。十五歲那年,父親送周作民入談靜山(大陸銀行董事長談荔孫的祖父)創(chuàng)辦的談氏東文學館學習日文和新學。也正是在談氏東文學館中,周作民遇到了對其一生影響巨大的一位恩師羅振玉。從此,他與這位老師結下了不解的師生之緣。
羅振玉,字叔蘊,一字叔言,號雪堂,又號貞松老人。淮安人,近代中國著名國學大師,敦煌學者,甲骨文學奠基者,為“甲骨四堂”之一。羅振玉和周作民為遠房親戚。羅振玉對這位學習勤奮、天資聰慧的小親戚很是喜歡。在談氏東文學館的三年任教中,對周作民悉心教導,生活上也多有照顧。三年后,東文學館因故停辦。羅振玉應廣東公學之邀赴廣任教。羅振玉到廣東未及安家,便寫信給周作民讓其前去廣東就學。周作民接到老師的信后,便向父親提出去廣東就學的想法,但因家境貧寒,無法湊齊去廣東的學費,而無法成行。幸得同鄉(xiāng)周仲書慷慨解囊,從中資助,周作民方得以成行。
在廣東公學學習期間,羅振玉不僅在學業(yè)上對周作民悉心教導,還為他支付學費,并與學校商議,安排周作民在學校幫助做些謄寫講義的工作,得些報酬用以補貼食宿書籍費用。
周作民23歲那年,參加廣東省官費赴日留學考試。雖已考取公費赴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學校留學的資格,但因周作民本籍江蘇,對廣東人來說為外省人,經審核被取消錄取資格。羅振玉得知此消息后,連夜去找當時的主考官,當面求情。對主考官說:“周作民是我的學生,此君品學兼優(yōu),人才難得,此次如能赴東洋留學,他日學成后定為國家棟梁,為國家民族振興而效力。”考官看在羅振玉的面上,便應允下來。羅振玉至此竭盡全力地教導栽培周作民長達八年之久。這正是周作民人生中最為關鍵的八年。在這八年中周作民在羅振玉身邊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羅振玉嚴謹的治學精神,為周作民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羅振玉對周作民恩重如山,周作民更是對老師的恩情沒齒難忘。
后來,周作民在自己的日記中曾這樣深情回憶道:“我這點小本事四分之一得益于家父,五分之一得益于鄉(xiāng)賢周仲書先生,剩下的一多半得益于恩師羅振玉老先生的言傳身教。羅老先生竭盡全力教導栽培扶持我長達八年之久。這是我人生旅途中最關鍵的八年啊,先生對我恩重如山。沒齒不敢忘懷!我寫日記就是要日日鞭策自己,不負恩師的厚望。時刻想著為民族振興、國家昌盛而竭盡全力!
民國成立后,因羅振玉與周作民政見不合,羅振玉認為周作民為民國新貴,不愿與之來往。但周作民對老師依然尊敬有加。在羅生前每有困難的時候,周作民總是慷慨相助。在羅振玉去世后,由周作民出資并整理羅振玉的大量遺稿匯編成《貞松老人遺集(甲種)》一書,對保存羅振玉的學術思想做出了較大貢獻。解放后,對羅振玉夫人的晚年生活,仍有較多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