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農(nóng)戶家中都有“土腳”砌的大鍋灶,因?qū),又稱“草灶”。
兒時常去近郊的舅舅家,留下印象最深的莫不過是他家燒飯做菜的大鍋灶了。
村莊農(nóng)戶家中都有“土腳”砌的大鍋灶,因?qū),又稱“草灶”。外人往家里一走,看見這戶人家有幾個煙囪冒煙,不用打聽就知道這家有幾個小家庭了,并已分灶吃飯。大鍋灶正常都砌在廚房內(nèi),也有少數(shù)的剛從大家庭中分出來,沒有條件建廚房,就在房屋緊靠門口處砌個灶。
大鍋灶上有兩口鍋,大鍋是燒水的,小鍋是煮飯、燒菜的。兩口鍋的里面,緊靠灶膛上端,還有一只小湯罐也是燒水用的,但小湯罐里水燒至半開就被用去了。
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只有在舅舅家,才能吃到米飯的鍋巴。有時竟站在鍋臺前,看鍋巴是怎樣從鍋里鏟起來的,看到的是米飯煮熟后,將米飯裝起來,然后再用小火慢慢地燒。待鍋巴的顏色由白變黃后便鏟起來,吃到嘴里那真是又脆又香!
農(nóng)戶過年的時候,一般在除夕這天,都特地留下鍋巴,放至堂屋的福柜上,稱之“元寶鍋巴”。寓意招財進寶,祈盼來年日子過得更好!
用大鍋灶炒出的韭菜味道是特別的香、脆、嫩,誰家鍋里炒韭菜,從外面就能聞到韭菜的香味了。眾所周知,炒韭菜必須用猛火,大鍋灶的燒火是特別旺,加之韭菜又不耐火,只有用猛火,才能炒出韭菜的香、脆、嫩味道。
農(nóng)戶家中辦大事宴請客人,都用大鍋灶燒菜。請來的廚師燒菜,要有專人燒火,并隨時聽從廚師的吩咐,根據(jù)燒菜的需要,一會燒大火、一會燒小火、一會熄火用余火。一般來出禮吃飯的至親,如姐妹們、親家母都會主動地要替主人家燒鍋,順便借此機會拉拉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