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骨紙裱,扎出一個精彩世界
2015/1/23 21:36:17 作者:曹盈、朱友光 閱讀:3735 評論:條
初冬的河下古鎮(zhèn),陽光懶懶地灑下,走在湖嘴街幽長的青石板路上,兩旁灰墻青瓦的老房子似乎在向來訪者訴說著這座古鎮(zhèn)厚重的過往;窗彩蟹俏镔|文化遺產(chǎn)李記紙扎的傳承人李國祥的家就在這條老街上————清道光年間,李氏祖輩便在河下開鋪“李記紙扎”,至李國祥已經(jīng)是第11代傳人。今年58歲的李國祥是個憨厚的漢子,不善辭令,但面對自己親手扎出來的作品卻有說不完的話。
明朝之后 紙扎遍及中國城鄉(xiāng)
紙扎,顧名思義,就是以紙為主要材料,扎制成各種形態(tài)的物件。據(jù)載,從明朝之后,紙扎就遍及中國城鄉(xiāng)。據(jù)李國祥介紹,紙扎的內容很豐富,包括彩門、欞棚、戲臺、店鋪門面裝璜、匾額及扎作人物、紙馬、戲文、風箏、燈彩等等!笆聦嵣,凡是生活中能夠見到的東西,都是紙扎的對象。”李國祥告訴記者。
據(jù)悉,紙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自漢代造紙術發(fā)明之后就開始有了這種藝術,相傳,它源自民間迎春活動“打春!,繼而引入我國傳統(tǒng)的年節(jié)、喜喪風俗,如節(jié)會上扎制彩燈,喪會上扎糊紙人紙馬。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紙扎實物,是1973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中發(fā)掘的紙棺。棺體骨架用細木桿扎成,從前至后,有五道弧頂支撐作支架,再糊上紙張,外表為深紅色。根據(jù)墓主人隨葬品上的記載,這具特殊的紙扎棺材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到了宋代,紙扎以它精美的彩繪和特有的藝術造型而達到鼎盛時期。清末以后,受各種文化沖擊,開始漸漸走向式微,紙扎離國人生活漸行漸遠,風光難再。
代代相傳 16歲起正式學藝
李國祥是李記紙扎的第11代傳人了。據(jù)李國祥回憶,李家在來河下定居之前,祖輩一直兼做紙扎手藝。手藝傳到李國祥的祖父李福恒時,在河下有了兩開間的店門面,后面隔個院子的是三間大屋。李國祥的祖父生有三子,都學得紙扎絕技。排行老二的李壽山也就是李國祥的父親最為聰慧,雖說只上過半年私塾,可寫出的毛筆字,在外人看來就像名家手跡;扎個紙人,也能現(xiàn)出栩栩如生的面容;扎只喜鵲,從前后左右去看,都像活的,就要飛走似的!拔矣浀眯r候,父親扎盆紙花放在門外,路過的人都會忍不住湊上去聞一聞,得知是紙扎品無不贊嘆。”
紙扎是李家養(yǎng)家糊口的手藝,小時候的李國祥免不了要幫父親搭把手,“小時候,左看看右看看就學會了!痹诩彝サ难障,李國祥七八歲就可以給大人打下手?恐约簮鄞Φ膭蓬^,在父親的不斷鼓勵下,十多歲時他就已經(jīng)能獨立完成一些小的紙扎作品了,小兔子、駿馬、仙鶴等在他的手里變得栩栩如生,父親李壽山看在眼里,高興在心里!安贿^由于文革,我一直到16歲才正式跟父親學習紙扎。”李國祥回憶道,那個時候他已進入一家五金廠工作,“眼看著一肚子絕活妙計斷了傳人,父親的心里很不是個滋味,后來家里眾親友就慫恿尚有一點年齡優(yōu)勢的我從工廠辭職,一門心思跟父親學藝!本瓦@樣,16歲的李國祥成為李記紙扎第11代傳人,在父親的傳、幫、帶下,他進步很快,獨立創(chuàng)作了紙扎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十八相送》、《白蛇傳》中的《斷橋會》等作品。其中《斷橋會》在1989年淮陰市民間美術作品展覽會上,榮獲優(yōu)秀作品獎,緊接著被選送到江蘇省首屆民間美術博覽會上展出。
輝煌年代 多件作品堪稱一絕
長久以來,紙扎都是慶祝節(jié)日的一種裝飾藝術,每逢節(jié)日或喜慶之際,民間藝人都要施展技藝,扎制成寓意詼諧的各式彩燈、花船等……在李國祥的記憶里,他一直是憑著手藝打天下,只要手藝好就不愁賺不到錢,在最輝煌的上世紀90年代,方圓幾十里的鄉(xiāng)民都會請他家扎彩燈、做花船,每天都要忙上十幾個小時。
那時候,淮安區(qū)每年都會有花燈展,各個單位都要參展,而李國祥做的花燈,得過好幾次一等獎!澳菚r候因為生意太好了,不少人都請來居委會、派出所的領導,請我開個后門。快到過年時,居委會的人就上門來打招呼,讓我不要接外地的訂單——其實他們是多心了,本地的都忙不過來了,哪還有空接外地的活啊!崩顕楦嬖V記者,他還曾應漣水有關部門之邀,扎了兩條28米長的龍,“那條龍光是布料就用了200多米,竹篾用了幾百捆。”李國祥說,28米的龍是他扎的最長的,光是耍起來就需要15個人,而這條“龍”,也是李國祥平生最大的一筆訂單——7000元。最讓李國祥津津樂道的是他曾“救活”一頭黑叫驢,“大概是在1990年前后,黃碼鄉(xiāng)人扎了頭黑叫驢,可驢頭怎么也動不起來,特地到我家來請教。父親便讓我去看看,到那里我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改裝成功了。那頭驢不僅可以按到地上喝水,還能讓人‘騎’著翻身打滾!碧崞疬@件事情,李國祥的語氣中滿是興奮。
制作技巧看似簡單實則不易
李國祥的家就像一個小型的展覽館,紙扎的人物、動物像擺滿了閣樓,《西游記》中赴西天取經(jīng)的唐僧師徒神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許仙和白娘子”美奐美侖,透著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情趣之美;此外,鯉魚燈、兔兒燈等花燈,做工小巧可愛,讓人愛不釋手。
“紙扎難嗎?”記者問正在制作一艘龍船的李國祥,他憨厚地笑笑,“怎么說呢,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吧。”李國祥告訴記者,紙扎主要有這幾道工序:一是選材。要選取桿直、粗細均勻的蘆葦或竹子為料,并根據(jù)需要剖成篾子;二是根據(jù)所需,扎制骨架。三是根據(jù)需要,糊上紙張;四是配色;五是制作花式;六是貼花,道具本身無法制作的花式,另作并貼附在上面;最后是描繪和整形!耙患此坪唵蔚淖髌罚残枰奈逄斓臅r間!崩顕檎f,扎骨架是紙扎工藝中最難的一道,就像素描中的線條、構圖一樣,只是紙扎工藝以竹蔑構形,線條可以重畫,扎竹篾卻要一氣呵成,不能出現(xiàn)一絲偏差。遇到弧形的線條,不是將竹篾一彎就能了事,而是要用火烘烤,使之慢慢變形,弧形的彎度則全憑手上的感覺!白黾堅皇窃鷤架子糊層紙就了事,它涉及到各個方面的知識,像花卉、動物、人物等怎樣構圖、配色、描繪都需要眼力和功夫!
深深嘆息一手絕技無人傳承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人,紙扎藝術后繼乏人,難以傳承,是李國祥最大的困惑。隨著花燈、花船需求量大大降低,他現(xiàn)在基本靠不固定的喪葬類紙扎訂單維持生計,每月大約一兩千元或兩三千元不等,僅夠老夫妻倆生活!白黾堅鷥H僅能糊口。而且,想學習紙扎這門手藝,還必須有先天條件,既要心靈手巧,還要有悟性,更需要耐心和毅力。這是眼下年輕人不肯學習這門民間藝術的關鍵所在!闭f這話時,李國祥的眼里滿是無奈。李國祥多次勸說女兒學紙扎,她死活不肯:“做這個累死了,我可不愿意!
在李國祥看來,紙扎的制作和它所承載的一些民俗文化就這樣隨著時間正漸漸地消逝!拔覔奈覀冞@一輩人離世后,紙扎藝術將會失傳。我是多么想把這門老祖宗留下的藝術傳承下去啊,更希望能在自己這一代人身上發(fā)揚光大,更上一層樓!闭f完這話,李國祥深深地嘆了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