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士美是誰?丁士美(1521-1577)乃“御書堂”丁氏五世祖也。丁士美是嘉靖、隆慶、萬歷三朝重臣,每次御前直言勸諫,可謂正直無私。萬歷皇帝感其高貴品德,御賜書“責(zé)難陳善”四字相贈。明神宗于1577年賜清河丁氏為御書堂。先人為紀(jì)念御書堂遷淮和世代繁衍情況,特制定對聯(lián)恪守之:“派演江西六百年詩書繼業(yè),裔留淮北十九世忠厚傳家!
據(jù)《御書堂·丁氏族譜》載,丁氏祖籍在江西省南昌縣。丁士美為人縝密,端重,以道義自持。是明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狀元。丁士美大魁天下,京師有個貴族想把女兒許配給他,請人說合。這是其他新科狀元求之不得的好事,但丁士美卻婉言謝絕。他的名聲由此大振。丁士美中狀元后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襄!队罉反蟮洹罚酃僦晾舨孔笫汤杉媸套x學(xué)士。曾五次出任考試官,公正選拔人才,不徇私情。后因父喪,哀傷過度而卒。死后朝廷追贈禮部尚書,謚“文恪”。史家稱其為“謹(jǐn)篤君子”!痘搓幙h志》等均有記載。我自小聽祖輩傳說,我們丁氏一脈源自南昌,于是南昌滕王閣和狀元丁士美在我心中烙下深刻記憶。
盛世修譜。十余年前聽說故鄉(xiāng)丁氏30余人組成第五次修譜編纂委員會,我聞訊后立即請陳立夫先生題字。不久,99歲陳立夫先生親筆題寫“丁氏族譜”,為族譜增色。當(dāng)我拿到這部燙金封面的族譜時,激動不已,連續(xù)多日吃睡不香,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根”。從中我查到了我自己和妻子、兒子們的輩分和名字。作為士美公直系后裔,我為“御書堂”丁氏十九世孫。由此上溯,查到我父親、母親、祖父母、曾祖父母……一直到五世祖士美太爺。四世祖儒(1490—1575)太爺還累封同議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享年86歲。卒后有明代小說家《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約1500—1582)為丁儒太爺作墓志銘:翁諱儒,字希賢,世為淮郡清河著姓……前客安東(漣水),徙盱眙澗溪……晚因倭變,遷郡城……葬于城東三里壙新阡……
為了更多了解士美公生平事跡,我曾去蘇州購買《中國狀元全傳》(1993年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并在“2007上海書展”購得《狀元殿試卷大全》(上下卷,200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最近又從上海四川中路“古舊書店”淘得《中國人名大辭典》(民國十年版商務(wù)印書館)等典籍,均有“丁士美”辭目或?qū)N慕榻B。尤其《狀元殿試卷大全》書中所刊“殿試策問”“狀元殿試卷”附一:及第謝恩表,附二:會試試題等與《御書堂·丁氏族譜》所刊完全一致。只是族譜中有士美公繡像,而其他典籍中均無繡像。最遺憾的是沒有士美公墨寶傳世,不知故宮博物院或明朝皇家檔案中是否有收藏?于是我請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國畫家嚴(yán)平亞先生精心繪制了士美公造像,并請著名書畫家施南池教授題“謹(jǐn)篤君子”。配以紅木鏡框,懸掛在著名書法家任政先生賜額“墨趣齋”居室內(nèi),與恩師潘學(xué)固先生及陳立夫先生、施南池教授、梅葆玥與梅葆玖先生的墨寶、丁聰大師的漫畫等相對,我天天仰視猶先賢在旁,時時激勵我刻苦攻讀和創(chuàng)作,以求寸進(jìn)。尤其《丁氏族譜》(第401頁)中刊有文恪公書案箴言:“百倍功要有自盡,一等事豈讓人為”,成為我的座右銘。
上海圖書館早已建成當(dāng)代中國家譜收藏與研究中心,成為上海又一極富魅力的“文化窗口”。據(jù)說已收藏家譜12000多種,10余萬冊,共有328個姓氏。我曾去查詢過,其中“丁”姓家譜約有16種不同版本,以寧波、無錫居多。但獨(dú)缺《御書堂·丁氏族譜》,我家這部族譜彌足珍貴,上海也許僅此一部了。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期間,聽說有大批海內(nèi)外華人、華裔、外國友人光臨上海,其中一部分客人到上海圖書館家譜中心“尋根”?梢韵胂髲募易V中找到自己血脈之源的炎黃子孫是何等自豪與激動,我想或許其中也有一些海內(nèi)外的士美公后裔宗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