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人民教師,先后經歷七所中學;他是一位歷史遺存的搶救者,前前后后搶救了無數處歷史文化;他因熱愛教育而孜孜以求,不斷進;他因熱愛歷史而切身實踐,不斷求證。他就是樊國棟,一位地地道道的河下人。
在外采訪中,樊老隨時做筆記
與90歲高齡的母親一起生活
一、真善美的“雕塑師”
年逾七旬的樊國棟生于一個醫(yī)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的他便對醫(y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夢想著有一天,做一位像白求恩那樣的偉大醫(yī)生。后來,樊國棟讀了魯迅的文章,認為醫(yī)治病人僅僅只是身體得到康復,而思想有病的人更為嚴重,更應該要拯救。于是,樊國棟逐漸地踏上了文學之路。
17歲那年,樊國棟被分配到中學教師崗位,直至退休,樊老在教育園地耕耘了43個春秋。
“那時候,也許得益于工作早,與學生的年齡差距不大吧,對他們的好惡與需求理解較多,課上忘我投入,課后打成一片。師生之間的心理相融性,使我如魚得水!狈闲χf。
樊老回憶,為了不斷完善自己,跟上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在勇于實踐的同時,他一邊勤奮閱讀書報中的相關專題文章,一邊不斷對照總結。結合讀閱與實踐,他寫了上百篇教學札記。
讀書與寫作,磨煉了他的筆頭,夯實了他的語文功底,較快彌補了因工作早而形成的先天不足;更提高了他的業(yè)務水平,養(yǎng)成了勤于思索的習慣,教學科研能力也隨之提高。工作第二年,他被領導提名為語文教研組長。他先后經歷七所中學,累計兼任二十余年教研組長。
在教育的道路上,樊國棟鼓勵學生寫日記,他認為寫日記除了培養(yǎng)觀察力與表達力,也是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樊老講道,為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他每天將學生日記收上,不厭其煩地全部批閱,為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加圈加點,喝彩鼓勁;而對后進生的日記,更是關懷備至,呵護本已十分脆弱的那顆自尊心!芭喨沼洠杀裙芾韴D書吃力耗神多了,但每當翻閱學生敞開心扉的日記,總讓我怦然心動,有什么比受到學生的信賴更幸福的呢,又有什么比雕塑人的靈魂更神圣的呢!”說到此刻,樊老激動萬分。
由于日記的自我教育與促進消化書本知識的特殊作用,教學班內紀律嚴明,學風濃厚,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有效地促進了思想、學業(yè)“雙豐收”。
也許得力于既練思想又練筆的日記功能吧,當年的學生當中有一個叫趙煌的農村學生,入伍20多年來筆耕不輟,寫出大量通訊及論文,立3次三等功。前幾年,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與責任感,趙煌追訪到用機槍擊落美軍飛機的第一人——志愿軍老戰(zhàn)士孫明芝。報道出來,社會反響很大,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劉華清等同志的肯定,并作重要批示。趙煌感嘆,他取得的成功,與當年的日記訓練和樊老的感染是分不開的。
四十三年,樊國棟因熱愛教育而孜孜以求,不斷進;又因不斷取得成功而更加熱愛教育,樂不思返。樊老表示與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yè),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多功能的“志愿者”
鉆研文學是樊老最大的愛好。樊國棟從中學高級教師的崗位上退休后,謝絕了學校的返聘、師友補習班的邀請,除了讀報、看戲等愛好之外,他便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地方文化資源與歷史遺存的搶救上。
他關注城建項目的規(guī)劃公示,針對公示中某些疏漏,懇切地提出維護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定位、避免損害城市空間形態(tài)及歷史街巷肌理的補救措施。他多次向淮安區(qū)政府領導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議,還積極參與區(qū)政府支持的“古楚文化傳承志愿者同盟”活動,與盟友們在地方網站上聯(lián)手搶救多處歷史遺存。
他謝絕了地方網站關于相關版塊版主的主聘,卻熱衷參與各版塊組織的歷史街巷的踏訪活動。與網友們一道博采老人們對往事的追憶,并用手中的相機為古建筑留下大量圖片資料
在外出采訪的過程中,不斷拍照的經歷讓他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即使我沒有專業(yè)的單反相機,僅僅只是一款卡片機,只要我有一顆認真的心,用專業(yè)的角度去拍照,我相信我的每張照片都很精彩!狈险J真中肯地說。
晚間的燈光下,他抓緊歸納總結當天采訪來的零散信息,分類梳理,查核典籍,多方考證,一旦時機成熟則整理成文,投稿報刊,擴大宣傳范圍,也擴大求教范圍。如:《駙馬巷居民的獨特格局》、《河下程公橋的前世今生》、《河下清真茶社與菜館》、《古鎮(zhèn)河下的過街樓——二帝閣》、《河下“李記紙扎”》等。
三、熱心腸的“河下通”
酷愛閱讀的樊老家書櫥里放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由于樊老常年在河下古鎮(zhèn)涉足,同河下的幾乎每一戶人家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深入調查研究、發(fā)掘河下古鎮(zhèn)的文化遺產,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河下通!焙酉氯硕及逊袭斪髯约旱目尚刨嚨囊晃慌笥雅c學者,他是河下百姓與政府之間溝通的紐帶與橋梁。河下百姓對古鎮(zhèn)有什么想法與建議,都會告訴給樊老,并希望政府部門予以采納。樊老搬出幾本厚厚的文件夾,文件夾內收藏著許多致政府部門的公開信與建議書,許多書信中都留下河下百姓的簽名?梢钥闯,樊老身體力行,不辜負群眾的期望,因為每一條建議都反映了百姓的心聲。
在集體采訪及個人追訪中,他結識了一些民間工藝師傅,熱情上網宣傳他們,引起文化部門的重視。他幫助泥塑、磚雕、紙扎藝人順利申報了區(qū)、市級的“非遺”保護名錄后,又激勵昔日的絨鳥藝人恢復絨花的制作,并趕上了“2012遺產日”省文化廳和市政府在大運河廣場聯(lián)合主辦的展示活動。
他曾經提出中國漕運博物館造型應與周圍仿古建筑協(xié)調、為古城中軸線增色等建議被領導采納。他的敬業(yè)精神也為領導所賞識,獲得過市規(guī)劃局獎勵、區(qū)文化局獎賞和鼓勵。他成功搶救了國內罕見的口徑達2.1米特大唐井、宋代守城的大批礌石、許多各具特色的古居民等。
樊國棟已被區(qū)政協(xié)聘為特邀文史委、區(qū)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被區(qū)博物館聘為文物情報員,被市政協(xié)吸收為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為搶救歷史遺存,放大歷史文化名城效應,整合旅游資源,增強我市文化軟實力,樊老在不辭辛勞地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