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的人情味
2014/11/21 10:23:13 作者:葉偉亮 閱讀:3483 評論:條
淮安老城雖然不大,但歷史很悠久,街巷的名字很有文化韻味。走在大街道上,只要順著一個小岔道向下走幾步,就會走到一個小巷口。什么打線巷、系馬樁、大魚市口、水洞巷、小羔皮巷、打箔巷、多子巷、大觀音寺巷、竇娥巷等等。
走進這些巷子,靜下心來品味,總能咀嚼出它們各自獨有的味道。如大觀音寺巷,則仿佛飄逸著寺廟中的香火味。竇娥巷則是充溢腦際的怨氣。還有些巷子的味道是嗅得到,卻無法形容出來。
盡管如此,似乎每一條巷子還有一個共同的味道,那就是人情味。
早些年,城里道路還未拓寬,房子基本上是平房,即使有樓房也就是三兩層,人也沒現(xiàn)在這么多。
一大早,濃霧彌漫在巷子的每條道上。早起的老太太,邁著似醒非醒的步子,一手端著漱口杯,一手揉著惺忪的眼,打著呵欠晃悠到水龍頭前。抬頭看看對面,鄰家的水龍頭旁也站著一位老太太,正用牙刷搗鼓著嘴里那幾顆不完整的老牙。兩人昨天和一幫老頭老太擺龍門陣,對面老太因有事先走了,沒聽到結(jié)尾!鞍ィ∷髬鹧,昨兒張大爺講的那故事結(jié)尾我沒聽到,你給我講講。”這邊老太太鼓著嘴,嘴唇上全是牙膏沫,“嗯嗯”點著頭應(yīng)承著,“噗”一口漱口水噴出,“好呀,但這會兒沒空,早飯后一起去買菜,路上講給你聽!
把巷子里所有人都叫醒的是那些小商小販。他們有推著車的,有用擔子挑著的,叫賣聲也是各有千秋。有個賣豆?jié){的,聲音很短,爆發(fā)力很強,每喊一聲,靜伏在墻頭上的灰塵幾乎都跟著騰跳起來。一個老頭賣青菜,挑個擔子悠悠地穿行在巷子的各條道上,那叫賣聲又尖又細,像西北風鉆在門縫里,不男不女,像一只求偶的老貓。臺詞最長的是個收破爛的,那一聲“壞膠鞋壞涼鞋破舊老棉花廢銅廢鐵舊書舊報舊電器舊自行車拿來賣”一口氣一條腔喊下去,這頭到那頭,仿佛穿越了半個世紀的回聲。時常惹得一些睡懶覺的人一陣罵:“號喪哩,一大早吵死了!”
隨著這些叫賣聲的此起彼伏,巷子里車鈴鐺聲,鞋底擦著地面的聲音也就多了起來。霧氣逐漸散去,太陽越升越高,人走在灑滿陽光的道上,影子走在巷子兩邊的墻上。
哪家燃起了小煤爐,煙霧順著巷子的小道,彌漫了很遠,越升越高,爬過了電線桿,漸漸消散了。巷子里的飯菜香也就一陣一陣地濃郁起來。鍋鏟在鍋里叮叮當當?shù)仨,菜在鍋里撲哧撲哧地嘰咕。隔著窗聞著味,就知道鄰居家今天中午吃的啥。有時正在炒著菜的人會忽然停下來,從窗口伸出頭,朝對面喊一聲:“哎,吃過飯還是老地方!”對面的也就抬起頭,應(yīng)了聲“行,等著你,三局兩勝,讓個車,也殺你個片甲不留!”他們彼此說話從不客套,甚至很粗俗,也從不傷和氣;如果哪一天有誰說話忽然文雅起來了,反而覺得很不習慣。
午飯后的巷子似乎安靜了許多,偶爾有個把沒事的,捧著茶杯閑逛在巷子悠長的小道上。對面來了輛三輪車,路很窄,晃晃鐺鐺的車框子像是卡在標尺上的游碼,幾乎是卡在道路兩邊的圍墻上。閑逛的人一時不知怎么辦,只好把身體緊緊地貼在墻上。偏偏那車子還是過不去,于是只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肚子一個勁的往里癟,整個后背,像餅子貼在鍋上一樣緊緊地貼在墻上。氣吸了又吸,肚子癟了又癟,車這才勉強地走過去。等那車走遠了幾步,才罵了句:“充軍找死哩,把個死人車子騎到這巷子里!”罵這話時帶著怨,底氣很足,聲音卻壓得很低,既不想讓車夫聽到又想讓他能多少聽到一點。罵完后一轉(zhuǎn)身,才發(fā)現(xiàn)后背上蹭了一道白灰,撣了半天沒撣凈;剡^頭看看墻上,剛才身體貼過的地方,寫著一行被蹭得有些模糊的不工整的粉筆字:“小**是放屁蟲”。不知哪家小孩從學校帶出了粉筆,寫了這么個“大作”。
太陽漸漸黯淡了,風更緊了。一只狗順著墻根往回溜,到墻角的拐彎處一只貓貿(mào)然出現(xiàn)在面前。于是都往后退了幾步,接著就擺開了陣勢。貓把腰拱起來,像拉滿了的弓;狗把嘴貼近地面,脖子拉得老長。一個從鼻子里發(fā)出哧哧的聲音:“干嘛?”一個從嗓子里發(fā)出“呼呼”的哼聲:“做啥?”一片枯透了的梧桐葉子,刮著水泥地面呼啦啦啦地從它們面前的陣地上穿過。
一輛電瓶車沖散了它們的戰(zhàn)爭。車上坐著一老一小。還是在剛才的拐彎處,一個老頭拎著包不急不慢地從巷子里走出來。相互說了句:“洗澡啊!”“接孩子。 闭泻艉芎唵危瑳]有稱呼,沒有任何客套,但彼此間顯得很熟。兩個人邊說著話邊擦肩而過。人走在風吹起的灰塵里,狗和貓走在人走過的路上。
每條巷子每天大概都是如此。同樣的人演繹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演繹著同樣的故事。假如沒有巷子,人居住的地方可能很富麗,但往往都是盆碗之聲相聞,到死毫無往來,也就沒有了那豐富的人情味。
假如有一天哪條巷子沒有人了,若干年后又能幸存下來,我想這條巷子一定會被當作一種文化遺產(chǎn)保護起來。昔日這巷子里演繹的人情味,也會被當作一種古老的文化去追溯和研究。那時會不會也有幾個研究這種文化的人,興致勃勃地扮成昔日巷子里的人,體驗曾經(jīng)的這“人情味文化”。不知道在體驗這個空殼子的文化時,他們是欣喜愉悅的還是遺憾壓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