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西游文化 > 1506-1580:吳承恩的生卒年

1506-1580:吳承恩的生卒年

2014/7/19 10:43:41    作者:蔡鐵鷹    閱讀:6945    評論:0

  摘  要:《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生卒年此前一般標示為:生年約1500-1510年,卒年約1580-1582年。這是大致范圍,顯然不夠精確。由于現(xiàn)代科技已經(jīng)可以根據(jù)頭骨對吳承恩的逝世年齡做出比較肯定的檢測,我們也就具備了將其生卒年確定為1506-1580年的條件。
  關(guān)鍵詞: 《西游記》 吳承恩 生卒年 
  吳承恩的生卒年早已大致圈出,但缺少肯定,在微調(diào)的范圍內(nèi)仍有爭議,此前一般都標示為生年約1500-1510年,卒年約1580-1582年。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具備了進一步確定為1506-1580年的條件。


  一、 關(guān)于卒年:1580
  1577年(明萬歷五年),洪澤湖大堤高家堰段決口,洪水浸漫下游長達近兩年。1579年(明萬歷七年)一月,下游寶應(yīng)縣黃埔鄉(xiāng)積水干涸,現(xiàn)出巨大動物骨骼(可能是大水沖刷出土的恐龍化石),當?shù)厝苏J為是巨龍尸解化去留下的遺蛻,稱其為龍骨,將其送往府治淮安陳列。當時人們認為龍骨的出現(xiàn)是祥瑞之事,駐淮官吏和文人士紳多有以詩文稱頌者,吳承恩即其中之一。①作于1579年春的《瑞龍歌》是我們見到的吳承恩的最后一首作品,此后再也沒有見到他的行蹤,估計他的謝世距此也不會太遠。
  當年胡適、魯迅開始研究吳承恩時,不約而同的都將吳承恩的卒年定為1580年②。雖然他們都沒有說明證據(jù),但估計與注意到了《瑞龍歌》有關(guān)。后來董作賓給胡適的信中明確提到了《瑞龍歌》。
  當時的1580年說,只是猜測,只是給了出吳承恩謝世時間的一個上限。但后來,大家注意到了吳承恩的好友,曾任淮安府知府的陳文燭于萬歷十八年(1590)夏日為吳承恩詩文集《射陽先生存稿》寫的一篇序言,其中說:“吳汝忠卒,幾十年矣”!叭曛摇笔菂浅卸鞯淖郑皫住笔俏难栽~,意為 “幾乎”、“將近”、“大概已”,“卒幾十年矣”就是逝世已幾乎十年的意思,這肯定了吳承恩的謝世就在1580年前后的猜測是對的。
  但“幾近十年”畢竟是一個語氣上有彈性的說法,究竟是幾年,目前還有歧見。以蘇興先生為主,近些年流行的意見認為“幾近十年”雖然表示的是將近十年意思,但語氣中看出與十年還是應(yīng)有一段距離,所以以提1582年說為宜③。
  我認為,1582并不是很合理的時間,合理的時間仍是1580年。
  1、從一般的語言習慣看,所謂“吳汝忠卒,幾十年矣”的追述,語氣中強調(diào)的是非常接近十年,更可能是指1580年。如果吳逝世于1580年秋冬,那陳文燭1590年夏日作序時說“幾近十年”也是通的。
  2、以蘇興《吳承恩年譜》和劉懷玉《吳承恩詩文集箋校》的系年為據(jù),可以看出吳承恩自隆慶四年從蘄州荊王府回鄉(xiāng)之后,仍年年有有據(jù)可查的作品和事跡,如隆慶四年與知府陳文燭交往,有作品1篇;五年與李春芳交往,有作品3篇;六年與陳文燭、李春芳交往,有作品1篇;萬歷元年與陳文燭、徐中行交往,有作品2篇;二年與陳文燭交往,有作品1篇;三年有作品1篇;四年有作品2篇;五年與知府邵元哲等有交往,有作品4篇;六年與知府邵元哲等有交往,有作品1篇;七年參與慶祥瑞活動,有作品1篇。但萬歷七年之后,也就是從1580年起,卻再也沒有見到吳承恩的墨跡和活動痕跡,這應(yīng)該緣于他已經(jīng)謝世的原因。否則,吳承恩的表外孫丘度萬歷四年已中進士選官,前后幾任知府都以文友相稱,吳承恩鄉(xiāng)耆的身份日顯,不應(yīng)該忽然就此默默無聞。
  3、以下將要談到,對吳承恩頭骨的鑒定表明,吳承恩逝世時的一般年齡是72歲左右,極限不會超過74歲。從以下我們考定的生年1506年上推,1580年也是合理的。
  二、 關(guān)于生年:1506
  關(guān)于生年,目前有多種說法。
  1、較為傳統(tǒng)的1510年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大中文系的《中國小說史》、游國恩主編的《中國文學史》都取這一說。這一說并無可靠證據(jù),似乎只是一種大致的判斷和約定俗成。
  2、劉修業(yè)主張的1500年說。1958年,劉修業(yè)根據(jù)1930年故宮的鉛印本《射陽先生文存》重新輯校出版了《吳承恩詩文集》,并在后面附了一個《吳承恩年譜》,提出吳生于1500年一說,但也沒有明確的直接證據(jù)。由于劉氏《年譜》的影響,接受1500年說的人不少,如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
  3、蘇興力主的1504年說。蘇興先生1980出版的《吳承恩年譜》對吳承恩生平的研究多有突破,其中包括將吳承恩的生年定為1504年。蘇興先生利用吳承恩詩文的系年,指出1510年說和1500年說不合理之處甚多,但他也承認1504年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數(shù)據(jù),而只是一個區(qū)間,1506年或稍后也有可能。近年來采用此說的人漸多。
  4、1506年說。最早為汪馥泉提出。蘇興曾提到過吳承恩生于1506年的可能,未予否定。1991年劉懷玉箋校原劉修業(yè)輯校的《吳承恩詩文集》時,附錄了一個由他整理的“吳承恩年表”,也定吳承恩生于1506年,但年表過于簡略,未提出更多理由。
  把吳承恩的生年圈定于1500-1510年之間,主要的根據(jù)是吳承恩的詩文,不會有錯,但這個圈定的時間跨度還是大了些。從現(xiàn)有文字資料看,一時還無法進一步精確的判斷具體年份。
  然而機遇終于出現(xiàn)了。我們知道,吳承恩的頭骨尚存,1982年,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親自主持,對頭骨作了鑒定,認為吳承恩逝世時的年齡應(yīng)在七十歲以上④。這個判斷與資料考證的1500-1510年的結(jié)果大體相符,但限于當時的科技水平,其精確度仍然不夠。前不久,我國著名刑事偵破專家,中國刑警學院的趙成文教授在淮安吳承恩紀念館內(nèi)對吳承恩的頭骨進行一次新的測量。趙成文被認為是中國刑事相貌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學術(shù)帶頭人,他對人體相貌和年齡的鑒定已非常準確,由恢復馬王堆漢墓女尸、西漢倉利侯夫人的原貌起,他將這一技術(shù)運用于文化領(lǐng)域。他介紹說,由于有了數(shù)碼技術(shù)和有計算機處理數(shù)據(jù),因此目前頭骨年齡鑒定的技術(shù)可以認為已經(jīng)比較成熟,他和同事們對吳承恩頭骨做過精確的分析后可以確定,吳承恩逝世時大約在七十二歲左右,上下可能會有兩歲的誤差,但不會再多。⑤
  這個結(jié)論對于確定吳承恩的生年大有用處,恐怕可以稱為我們通常追求的鐵證。
  以1580--1582年為吳承恩逝世年,以72歲為吳承恩逝世時的年齡,將正負誤差考慮在內(nèi)——即不排除逝世時70---74歲的可能性,吳承恩出生時間的極限范圍應(yīng)是1506—1512之間。也就是說,生理上的證據(jù)已可以肯定的排除了1500年說和1504年說,而保留1506年說和1510年說。
  在這兩說之中,我們可以再參考旁證加以選擇:
  1、吳承恩有兩個年齡相仿的童年朋友,一個是嘉靖年間的進士、官至南兵部員外郎的朱曰蕃;一個是高中狀元、官至南監(jiān)祭酒的沈坤,這二人都與吳承恩保持了多年的交往,互有詩文往來。蘇興先生在《吳承恩年譜》、《吳承恩小傳》中對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作過比較詳細的研究,認為朱曰蕃在贈詩中對吳有期待、責備的口吻,年齡應(yīng)長于吳承恩;而以吳承恩對沈坤的口氣上看,其年齡無論如何要大于沈坤(這個判斷學界是接受的)。案:朱曰蕃生于1501年,沈坤生于1507年,吳承恩的年齡不能長于朱曰蕃,不能小于沈坤,那在主證的背景下就只有1506年一個選擇。
  2、吳承恩在1570年曾經(jīng)寫過一篇《賀笛翁太丈七十壽詞》,其中有一句:“承恩締姻門下,余四十年。”吳承恩的夫人姓葉,受賀人葉笛翁,是吳承恩的叔岳。吳承恩說與葉家聯(lián)姻已經(jīng)四十余年,所謂的“余”是多少?2—5年之間應(yīng)是正常推測,那吳承恩結(jié)婚應(yīng)是在1525--1528年前后。以古代一般人結(jié)婚的年齡論(18—22歲),顯然也更支持吳承恩生于1506年之說。
  3、吳承恩在1541年(嘉靖二十年)曾經(jīng)寫過一篇《鶴江先生誄》,憑吊前一年去世現(xiàn)棺木回鄉(xiāng)安葬的鄉(xiāng)先賢、正德九年探花、官至侍講學士的蔡昂(號鶴江),其中說道:“昔受公知,昉于童孺,登龍識李,即以詩文見賞,有懷雅遇,二紀于茲!倍o為約數(shù),指二十多年吧。正德十五年(1520年)蔡昂中探花后衣錦還鄉(xiāng),“童孺”之年的吳承恩在未被邀請的情況下之下登門拜訪了這位鄉(xiāng)前輩并受到賞識。童,古代8—19歲都可稱童,《說文》稱15歲為童;但孺則一般指幼童,年齡偏小。吳承恩自稱1520年的自己是“童孺”,又用“登龍識李”的典故自比孔融(當時孔融十歲),表明他當時的年紀不會太大,也應(yīng)是十余歲或略大些。這和他生于1506年的推定又是吻合的。
  4、吳承恩在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寫過一篇《石鼎聯(lián)句圖題詞》,其中有句:“……是時或謂是昌黎戲作,或以為真出彌明,雖晦翁亦嘗有辯。因憶少小時,侍客談此,仆率爾對曰:‘道士既云不解人間書,何以知禮部韻邪?’客悟而笑;厮即藢,二十余年矣!边@里說的事見《太平廣記》卷五十五“軒轅彌明”,也就是石鼎聯(lián)句的神話故事。吳承恩說道士(“軒轅彌明”)稱是唐人,卻用宋人韻書,其真?zhèn)尾恢狄晦q,言下頗有譏朱熹(晦翁)之意;厮荨岸嗄暌印,“余”仍取2—5年,其事應(yīng)在1521-1524年之間。吳承恩稱當時為“少小時”,也有相當?shù)膹椥裕c“客”交談的內(nèi)容,卻是非常入行的,絕對不是15歲以下能說的。如果定吳生于1506年,1521-1524年之間正是15-18歲,既符合自我回憶的“少小時”,又大體上與內(nèi)容不悖。
  以上四條,都沒有精確的年份,因此只能做旁證。但當主證出現(xiàn)時,這些旁證的共同指向當然就是非常有力的。因此我相信吳承恩生于1506年是成立的。
  現(xiàn)在回頭照顧一下前面留下的懸念。以確定生于1506年為基點,按照吳承恩逝世時可能的最大年齡74歲上推,那他卒于1580年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注 釋:
 、、參見劉懷玉箋校、原劉修業(yè)輯校的《吳承恩詩文集箋校》“《瑞龍歌》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吳承恩作品均引自《吳承恩詩文集箋!。
 、、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胡適《西游記考證》。胡文引自《胡適論中國古典小說》,長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董作賓的信即附于胡文之后。
  ③、蘇興《吳承恩年譜》,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吳承恩小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
 、、1982年淮安市政府有關(guān)人員將吳承恩頭骨送交賈蘭坡先生鑒定,其意見曾在1982年十月的全國《西游記》學術(shù)討論會上形成資料宣布。此后介紹吳承恩塑像的各種資料都有說明。
  ⑤、鑒定的時間為2003年7、8月,參加人有淮安市、常州市公安系統(tǒng)的法醫(yī)和中國刑警學院的研究人員,其結(jié)論由趙成文于2003年9月25日在淮安吳承恩故居召開的“吳承恩人像復原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當?shù)孛襟w有報道。2004年6月24日央視十套“走進科學”欄目播出《復原吳承恩》,其中趙成文再次肯定吳承恩逝世時72歲左右,誤差不超過兩歲。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