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牙與照相聯(lián)袂經(jīng)營趣談
2014/6/19 21:32:48 作者:樊國棟 閱讀:2626 評論:條
民國初年,院東街(今鎮(zhèn)淮樓東路)青龍橋頭有兩家緊挨一起的座北朝南的店鋪:東邊店號是“金山鑲牙”,西邊店號是“惟肖照相”。這兩家店主系同胞弟兄,都姓劉,老三劉金山(1889—1943)從事鑲牙,老二劉佐庭(1887—1947)從事照相。 難道鑲牙與照相,在業(yè)務上當真是井水不犯河水嗎? 淮安城內(nèi),偏有一家店鋪,干脆以“耀真鑲牙照相”的店號,公開宣稱兼營鑲牙與照相。該店鋪位于土地祠市口北邊的雙府街(今西長街中段)頭。店主蔣紹武(1888—1955)為了張揚店號,特意雇請工匠用木塊制作6個立體的赭色楷書大字,再一個個橫向排列著固定到門楣上方,與新穎的門窗很協(xié)調(diào),洋氣而醒目!耙骅傃勒障唷边@一獨特的立體招牌,直到上個世紀的1958年馬路拓寬時才連房屋被一齊拆掉。 無獨有偶,始創(chuàng)于清末的河下天真照相館,在城內(nèi)小八字橋街開了分店后不久,店主陶然(1884—1970)將年方十幾歲的三兒子陶洪藻送到新浦去學習鑲牙技術。學成歸來后,在店招牌中增加了“鑲牙”二字對于鑲牙與照相這兩個行業(yè)的協(xié)作關系,其實也并不難理解。 人們照相屬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他們追求影像的真與美,為的是給自己帶來精神的慰藉與振奮;至于交朋友、做生意互贈照片,談親事互閱照片,更得追求自己的影像能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印象。為了滿足這種心理需求,照相館都附設梳妝臺、更衣間。 但比發(fā)型、衣飾更關鍵的是五官臉面。舊社會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很差,牙病屬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育不良的齜牙撅嘴,未老先衰的掉牙癟嘴,都會嚴重影響自己的美觀與尊嚴。熱衷寫真照片的女孩還往往醉心于微微露齒的莞爾一笑,闊佬財主也每每得意于笑露金牙的闊綽氣派。所以,在舊社會,照相之前的補牙、換牙、矯正全口牙、乃至安裝金牙,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當然更多人不在這上面用心。但遇到非拍不可的特殊情況,如鬼子盤踞時期被強迫拍“良民證”照片,當他們坐到照相機前,經(jīng)攝影師提醒牙齒的缺陷及補救的方便,手頭稍微闊綽一些的大都會樂意暫停拍照,起身就近去鑲牙的。鑲牙與照相一體化,在金錢與時間的花費上更討巧,對顧客也多了一層心理誘惑。 類似這種鑲牙與照相一體的現(xiàn)象,今天更普遍也更發(fā)達了,如相關行業(yè)的一條龍服務,如綜合商場甚至超市的出現(xiàn)。不妨說,鑲牙與照相兼營的嘗試,是現(xiàn)代“一條龍服務”的初級形式,是“超市”的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