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地方文化 > 淮安方志續(xù)談

淮安方志續(xù)談

2014/6/19 15:09:44    作者:丁志安    閱讀:3404    評論:0

  濰縣張兆棟序《重修山陽縣志》云:“山陽地居淮東,海濱為近。春秋吳城邗溝通江淮,而道始通。自有明因河流入淮,以為運道。歲漕東南秔稻四百萬石輸于京師,遂為總匯之區(qū)。故漕臣駐節(jié)其地,以管理天下之轉(zhuǎn)輸。而東南土物之作貢者:楚、蜀之木,滇之銅,豫章之窯,吳越之織貝,閩粵之橘柚,亦皆經(jīng)行其地,以直達于天津。山陽與天津,南北兩大鎮(zhèn),屹然相對。五百年來莫之有改矣!
  上述確非虛語。山陽地固殷繁,人尤杰出。漢有淮陰侯韓信、枚氏父子。唐有詩人倚樓趙嘏。宋有右史張文潛,與蘇東坡、秦少游齊名。女英雄梁紅玉桴鼓親操,抵抗侵略。元有老畫家龔開,并撰寫文天祥、陸秀夫傳狀。明有文學(xué)家吳承恩。清有民族英雄關(guān)天培。推翻專制的有清末烈士周實、阮式,而近代更有中外人士所敬愛的周恩來同志。以故淮安方志尤為重要。筆者曾就唐宋以來府縣鎮(zhèn)志舉其概略,輯為《淮安方志漫談》(載《淮安文史資料》第四輯。——編者注)。
  然吾鄉(xiāng)先輩,更多私撰之書,且有方志中未載資料,足資研究參考。余自幼年喜搜枌鄉(xiāng)掌故之書,茲就管見所及,不拘詩文筆記,輯為“方志續(xù)談”,雖非府縣鎮(zhèn)志,確可補方志之不足,分別匯列于下:
  (一)明《淮郡文獻意》二十六卷
  明邑人潘塤等編纂,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每半頁十行,行十四字。前有淮安知府衛(wèi)輝蔡揚金及潘塤自序。
  末有吳承恩后序。第一至七卷為“先賢爵諱”,第八至九卷為“儒林”、“文苑”、“流寓”、“方技”、“列女”等傳。第十至二十六卷為“詩文”,其中第十卷為“賦”,第十一至十五卷為“各體詩”及“詞”,第十六至二十一卷為“各體文”,第二十二至二十三為“先賢行實余錄”,第二十四至二十六為“先賢詩文余錄”。別有“郡縣沿革”、“文獻流源”列于卷首。
  蔡序有云:“上下數(shù)千載,表里三百余人,總?cè)舾扇f言,列為若干卷,采先代之絕言,集諸家之佚旨。鉤極玄深,搜窮廣遠。凡為淮之人文,而在正德以前者,雖片詞微蹤,例入纂也!辈_自序有云:  “自春秋迄于皇明正德,搜羅傳記,捃拾見聞。問與水部倪子伯雨,太學(xué)吳子汝忠商評校訂。
  凡得名臣、碩儒、忠孝、文節(jié)、遺老、貞媛之屬共三百有九人。上下數(shù)千年,德業(yè)文章會于一書。蓋經(jīng)一寒暑乃成!
  (二)《續(xù)淮郡文獻志》
  清邑人沈卹孺編輯,未見傳本!吨匦奚疥柨h志》卷十八(藝文)著錄。卹孺字允濟,篤學(xué)好古,以質(zhì)行自勵,不求聞達!吨匦奚疥柨h志》卷十四(人物四)有傳。
  (三)《淮城日記》
  明末張?zhí)烀裰缎》綁佚S叢書》本。天民字無功,山陽人。前有自序,后有崇禎十七年八月淮陰羽民,清咸豐十一年五月段朝端,光緒十二年四月王錫祺等三跋。所記為甲申(1644)二月初一日至六月二十日之事,以《淮城記事》校之,則所記多不相同。但三月二十八日,軍門閱操;二十九日閱城;四月十三日周知府親詣各坊,給賞義勇,三日始完;十四日軍門令城內(nèi)義士將各坊柵欄同時關(guān)閉,捱察奸細;于太清觀得四人,三皇廟得三人發(fā)本府審實梟首等事,二書無異。
  自序云:“淮陰本人文地,而干戈忽興,此事之變者也。不佞有慨于衷,自聞警防河,守城以及兩臺所行大事,輒援筆密記,然不敢以示人。近見刻者紛雜,多非實錄;蛞詿o為有,或以后為先。至如崇世子之誤為恒藩。周王薨于三月十一日,而刻中注為四月朔。劉總鎮(zhèn)五月初一日公集盱眙縣議事,乃謂四月二十四日已到揚州。王按臺四月初七方巡歷到淮安,妄注三月內(nèi)事。高郎中五月初六日方到淮安隨軍門監(jiān)軍,而刻中注守南門。黃鉉去任已一年,而刻中注守東門。此皆重大事體,件件舛錯,其他可知。不佞讀之,恐晦兩臺之苦心,致來耳食之疑竇。爰搜奚囊,付之剞劂。語雖不莊,事卻蹠實云!
  羽民原跋略云:“正當兩公恢復(fù)境土,先后報捷之際,朱撫寧、馬閣部不忍以睚眥之怨,自(扌切)長城,固不足論。乃念臺劉公,當世之人望也。痛哭時艱,亦云路某將淮北一塊土,拱手而授之賊,倡逃應(yīng)斬。當事者即擬票,宣付史館。此雖劉公激于義憤,砥礪忠義之言。而不核其實,剛兩公一片血誠,竟付東流逝水。惟時閣部史公抗疏剖白,然路公以丁艱去任,王公亦詭升山東巡撫。斯時山東之地何在?不處之處,當事者亦可謂巧于計矣……某等淮人俱受兩公撫字之恩,目睹兩公保障之功。見兩公受誣而不能為之白。今得無功日記之梓,庶可止紛紛之議矣!
  段跋云,“明張無功《淮城日記》一卷,久無傳本。惟其文略見《山陽志遺》中。去年于阮氏七錄齋得見全冊,如獲拱壁。亟假以抄,惜脫誤累累,無從是正。今年夏正復(fù)得一本,蓋即阮本之所自出也;ハ鄥⑿#撜哐a之,訛者正之。義可兩存者,則錄而不斷。句可致疑者,則注而仍闕。
  反復(fù)審訂,始稍稍可讀矣”。
  王跋有云:“天民字無功,日記外無他撰著。近修府志,始采其略入雜記。原本存阮氏七錄齋,多脫誤。吾友段君笏林得善本,細加訂正,余錄而刻之。竊嘆公非不泯,私史有征。成事難乎其難,(齒奇)龁則古今一轍!
  高子上(延第)先生有《重鈔淮城日記序》,見《山陽藝文志》卷六。
  (四)《淮城紀事》一卷
  作者未署名,亦無序跋。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印入《痛史》第八種。所記自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九日至六月初一日之事。五月廿四日記武愫事有“乃械禁淮安獄中,一飛往觀,見其人堂堂乎一表人才,惜乎有貌而無心也!薄耙伙w”二字,似即作者之名。又四月朔有“是日周藩薨于湖嘴趙家!卑础痘闯侨沼洝纷魅隆笆蝗帐鶗r,周藩薨于舟中。軍門為買趙啟申民舍治喪!
  二書殊異。此書所記,雖較《日記》略少,要亦當時留心之人也。
  (五)《淮故》二卷
  清山陽阮葵生撰,附列小方壺齋排印《茶余客話》后。
  宋焜(文獻)《靜思軒藏書記》:《荼余客話》小方壺齋傳錄阮葵生稿本。此書相傳三十卷《藝海珠塵》節(jié)刻八卷,固非足本。小方壺齋刻本二十二卷自詡為足。今以底本按之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乃二十九、三十兩卷所涂改,中空八卷,則原缺也。余幼時每艷羨王壽萱先生嗜學(xué)好士,恨不得與之樽酒論文,商榷國故。稍長觀所刻書,深惜校讎未善。
  故購是書,冀有補正。乃展讀首頁阮傳本末“相于為詩文會”一語,校云“‘相于’疑作‘相與’未改俟正!笨瘫揪棺鳌跋嗯c”,當時主校無學(xué)至此,良可驚詫,又恨王氏之不我待也。撫卷慨嘆,烏能已已!
  按王壽萱(錫祺),卒于民國二年(1913)焜年己二十五歲。其時淮安故家藏書,紛紛易米。焜以賤價收買,轉(zhuǎn)手鬻于上海蟫隱廬書肆(羅振玉之弟振常開設(shè))。故《靜思軒藏書記》中各書皆有售價,是“藏書記”而兼“價目表”
  耳。然雖流入外地,或展轉(zhuǎn)得為公藏。十年劫火,得免一炬,亦不幸中之大幸也。
  (六)《淮陰脞錄》四卷
  清山陽丁晏撰,未刻。
  此書一名《柘塘脞錄》,又名《淮亭脞錄》,大半采附《山陽詩征》各家詩后,其自序并見《頤志齋文集》卷六。
  今人武新立同志《明清稀見史籍敘錄》著錄揚州古籍書店傳抄本,“每半頁十行,每行二十字,小字雙行,毛邊紙”。
  按先高祖(丁晏)手稿作二卷,舊藏敝簏,十年內(nèi)亂中佚去,每一憶及,不禁撫然。
  (七)《梓里待征錄》一卷
  未刻,有傳抄本。清山陽李元庚撰,文孫鴻年編次,阜寧裴楠(梓卿)參訂。有清宣統(tǒng)二年(1910)九月鴻年序。
  元庚世居河下鎮(zhèn),錄中所記均河下之事,故曰“梓里”。
  (八)《春宵囈!钒司
  未刻,有傳抄本。無序跋。
  題“寶群山香無隱庵夢花僧輯纂”,實楊笏山(慶之)先生所撰。慶之貢生,工考證。光緒《淮安府志》卷二十九,同治《重修山陽縣志》卷十三皆附阮應(yīng)商、楊開沅合傳。
  (九)《山陽掌故記》一卷
  同治四年(1865)春,徐嘉、沈家駒、段朝端陪同楊慶之雅集曹紫璆(榘之)、甘白齋,共聽楊慶之暢述地方掌故,徐嘉濡筆記之。后編入《味靜齋文存續(xù)選》名《山陽掌故記》。
  (十)《淮雨叢談》四卷,續(xù)一卷,補二卷
  未刻,有傳抄本。清山陽程鐘撰。鐘字袖峰,別號竹西道人。咸豐中諸生,義貞祠裔。此書正編有同治二年(1863)自序。續(xù)編有同治五年(1866)自序。補編有同治十二年(1873)自序。此卷首有光緒十七年(1891)丁芃序,卷末有“同治乙丑(1865)仲冬十二日笏林段朝端校畢”題識。竇筠生題詩,丁酉(1957)仲冬丁步坤跋。所談均屬淮安文獻掌故。
  (十一)《漱經(jīng)齋筆記》一卷
  山陽丁壽恒撰。壽恒(1832—1892)字叔居,丁晏第三子,諸生。無序,有顧云臣(持白)跋,一九四七年印入《山陽丁氏兩先生遺稿》。
  (十二)《沈蝶庵雜言記》一卷
  清山陽沈家駒撰,家駒號蝶庵,咸豐七年(1857)諸生,晚歲雙目失明,友人徐嘉據(jù)其所談之地方掌故記之,后輯入《味靜齋文存續(xù)選》。
  (十三)《遁庵叢筆》
  山陽徐嘉撰。嘉(1834—1913)字賓華,號遁庵,同治九年(1870)舉人,昆山教諭。著有《夜存錄》、《顧詩箋注》、《裴光祿年譜》、《味靜齋集》。此書未見傳本。光緒二十一年(1895)門人王錫祺續(xù)編《山陽詩征》,多采列于名人詩后。
  (十四)《楚臺見聞錄》、《葉打庵隨筆》、《跰(足鮮)余話》,《巴人談》、《半人瑣記》。
  山陽段朝端撰。朝端(1843-1925)字笏林,號蔗叟,貢生,嘗署甘泉訓(xùn)導(dǎo)、海州學(xué)正。與楊慶之笏山皆熟于地方掌故,當時號慶之為“老笏”、朝端為“小笏”。上列數(shù)種皆未刻,今有傳抄本。
  (十五)《望社姓氏考》一卷
  清山陽李元庚撰,《小方壺齋叢書》本。此書以范眉生(介)《詩苑天聲集》卷首?毙帐夏┝谢窗餐缛。
  稽其事略,各系數(shù)語而成。為李挺秀、黃申、靳應(yīng)升、郭為珙、張玙若、沃起龍、卞為 、胡從中、嵇宗孟、陳臺孫、張鎮(zhèn)世、沃起鳳、潘取臨、程 、張養(yǎng)重、閻修齡、張新標、楊方、陸求可、徐轉(zhuǎn)迅、陳谷駿、程淞、馬駿、趙朗、李孫偉、張新棟、倪之煌、邱象升、邱象隨、閻若璩等。前有元庚自序,后有其子鐘駿及王錫祺跋。然考之阮葵生《茶余客話》尚有陳碧涵(美典)《阮氏族譜》中阮和叔(偘)、阮鶴緱(晉)皆望社中人,此書未刻。
  (十六)《落籍諸生事略》
  清末徐嘉撰。此稿印入《味靜齋文存續(xù)選》卷二。前有小序云:“烈皇殉國,明社為墟。滄海橫流,天崩地坼。隨時俯仰者戀朝紳,污偽命固不足道。蠹名濫竽之流,往往改操于中道,而失身于暮年。士無節(jié)義,如世宙何哉?吾邑青衫十數(shù)子,郁悲憤,甘槁餓,焚巾志壑,事歷二百六十余年矣。偶展遺文,撫時事, 然傷之。顧后生小子有詢其名而不知其人者,將何以存人類,振士氣耶?合諸稗乘, 次其略。非傳耆舊,亦廣宋遺民錄之意,冀相勉于行已有恥也。”其所傳張養(yǎng)重、吳瑰、吳璜、吳珊、岳薦、張玙若、郭允現(xiàn)、李挺升、閻修齡、方能權(quán)、方可權(quán)、張我襄、李自憲、楊士鼎、彭震龍、岳鐘精等十六人,按《重修山陽縣志》卷十二張養(yǎng)重傳中無李挺升、閻修齡二人。張我襄字端甫。閻爾梅《壽張端甫》詩云:“君長予一歲,今年四十一!币姟缎熘荻z民集》卷五。
  (十七)《淮人書目小傳》
  近代段朝端撰,曾總纂《續(xù)纂山陽縣志》,此書原稿,余少時嘗見于淮安私立“集一圖書館”(原址即今淮師附小——編者注),今不知猶能存否?朝端一生留心地方文獻,其搜得之書,寫《淮著收藏記》記之。其書名與未得者,別輯《淮人書目》二卷。后又各附簡略為《淮人書目小傳》,無序、跋,里人曹應(yīng)熊撰有《淮人書目序》,見《山陽藝文志》卷六。
  略云:“吾淮東濱海,南絡(luò)江,北橫大河。扶輿清淑之氣,磅礴郁積,代產(chǎn)瑰奇之士。顯達者,固夥矣。而林泉遺軼,殫精著作。所謂藏名山,傳其人者,顧不多見于世,何歟?豈其書不足表見歟,抑率因無資刊刻,遂致久而失其傳也。段子笏林慨然有意于收拾全書,不可盡得已。爰就見聞所及,編為淮人書目二冊!
  (十八)《曲江十子事略》
  清末徐嘉撰。此稿及《落籍諸生事略》同印入《味靜齋文存續(xù)選》卷二!笆印睘橹馨酌(振采)、王鏡湖(家貴)、劉萬資(培元)、劉萬吹(培風(fēng))、邱浩亭(謹)、邱長孺(重慕)、吳慎公(寧諤)、邊頤公(維棋),程水南(嗣立)、戴伯玉(大純)。十子佚事,散見于《山陽河下園亭記》、《信今錄》、《淮壖小記》等書。風(fēng)流文采,照耀一時。稿末云:  “其后休寧張生振聲得曲江諸老手書于書肆,高征君(子上)題曰《名賢尺素》畀余題詠,誠重之也……”段朝端《椿花閣詩集》卷二有《曲江手跡為丁衡甫寶銓題》詩。注云:“冊中皆曲江樓執(zhí)牛耳諸老宿與吾淮周白民先生互商文藝之札,原署‘名賢尺素’!彼贫纤},當系一物。先后為張、丁兩家遞藏耳。
  (十九)《玭珠賦鈔》四卷
  清王琛輯。同治五年(1866)刻巾箱本。前有自序及高士魁序。前三卷皆淮人賦淮事,第四卷則為外地人士之作。
  篇后皆有題解,嘉惠來學(xué),以省查檢之繁。琛(1807-1880)字獻南,號玉航,清河籍,世居山陽。道光十七年(1837)拔貢。著有《玭珠分韻解題》、《漢隸僅存錄》、《山陽金石略》、《玭珠山館詩文集》諸書,又輯《淮安藝文志》。
  士魁(1791-1866)字紫峰,道光九年(1829)進士。四川丹稜知縣,簡州、蓬州知州。著有《丹稜縣志》、《虛靜齋詩草》。
  高序云:“近今功令學(xué)使兼試生童古學(xué),崇尚賦體。間取郡志中記載為題目。清河王君玉航館余家,嘗就淮人所賦淮事,擇其善者而甄錄之。搜采既富,考證尤詳。題解備登本事,以資參閱。其非淮人而賦淮事者,亦附焉。再歷寒暑,裒成巨觀。名以《玭珠賦鈔》所以嘉惠郡人士者,厥功甚偉……!
  自序云:“同治甲子余館高紫峰先生家,課其孫隱南。暇時搜輯古近體賦,為塾課本。題皆淮事,作皆淮人。其非淮人者附焉……”
  (二十)《淮南詩鈔》二卷,一名《淮人詠淮詩》
  清邑人張鴻烈撰,康熙刻本。此書首行及板心上口皆題《淮南詩鈔》。小引云:  “康熙三十三年甲戍起,至巳卯止擬樂府四十七首、各體詩五十首,總名曰《淮人詠淮詩》!
  實皆四十六首。前有凡例四則:
  ——山陽治在淮水之南,與淮陰本是二縣。載在史冊,總屬淮南地,固以為別號也。故曰《淮南詩鈔》。
  ——專詠山陽、淮陰古跡懿行,故曰:《淮人詠淮詩》。
  上卷擬古樂府,下卷各體詩,也不必盡拘也。賜教者容采入縣志,共垂不朽。
  ——初意撰為詩題,以題征詩,以詩入志。后因字多不能刻,又不能寫,耽擱十年,偶一賦詠,不覺遂至百首。殊欠就止,深愧災(zāi)梨。
  ——山陽即郡治也。事跡可詠可歌者,殆不止此。俟博雅君子,表微闡幽,以光鄉(xiāng)閭,非敢遽謂遂無遺軼。”
  (二十一)《十憶詩》一卷
  清山陽吳玉(扌晉)(山夫)撰,《楚州叢書》本。有乾隆二十二年(1758)桐城方于華序。二十六年(1761)許集、項樟序,貢震跋。同治丙寅、宣統(tǒng)已酉段朝端跋。民國辛酉(1921)冒廣生跋。所憶十事:一、先君子手鈔書;二、沈處士畫冊;三、漢碑;四、古泉;五、手鈔山陽耆舊詩;六、宋硯;七、內(nèi)合同鋼印;八、印章;九、老友陸竹民;十、蕭湖泛舟。
  段朝端跋云:“端從丁柘塘師家借得刊本。前確翁閣學(xué)(方綱)評云:‘詩序,附札(華詩道札)皆雅,只可惜前有三序耳,又云:‘或酌存其一序,即必欲三篇全存。亦只應(yīng)連寫,去其拜手等字。’末有‘覃谿(翁方綱)過眼’小印。道光十六年柘塘師入都,從書肆上得之。因?qū)㈨n傳(韓夢周撰《吳山夫先生傳》)附訂于后。草草照錄,俟他日重鈔。同治丙寅十月朝端志!
  又云:“此書原本字畫秀整,作率更體,刻手亦工。余嘗欲輯《楚州叢書》。凡淮著篇頁無多,易零落,難收藏者胥為傳布。有志未逮。今距丙寅四十三年矣。老病侵尋,非惟翻刻無期,即重鈔亦徒懷虛愿!额U志齋藏書》久已散矣。
  原本不知流落何所,撫卷興嘆。宣統(tǒng)已酉二月蔗叟時年六十有七!
  冒廣生跋有云:“蔗叟跋云:翻刻無期者,今茲殺青。七十九歲老翁當為一快也。辛酉正月冒廣生!
  宋文獻(焜)曾藏有原刻本,見《靜思軒藏書記》。
  (二十二)《淮雅》
  清山陽阮葵生輯,未刻。卷帙無多,稿為先高祖拓塘公所得乃并入《詠淮詩鈔》。
  宋焜《靜思軒藏書記》云:“此古今名人詠淮詩輯本也。系吾山(阮葵生)司寇遺著,郡邑志藝文門均列其目。
  后為柘翁所得,朱筆補輯,改名《詠淮詩鈔》。段蔗叟跋,據(jù)字跡疑出于司寇而未能證實。柘翁序直不言其所自來。余既據(jù)志乘斷為司寇手稿,并詳加補輯。仍名《淮雅》從其朔也。吾淮征文考獻,久推阮、丁兩家!渡疥栐娬鳌芳葌骰慈酥娨樱练腔慈硕伝粗,輯而刻之。足為山川增色,況出于兩鄉(xiāng)先輩之手乎?”
  (二十三)《詠淮詩鈔》二卷
  清山陽丁晏輯,未刻。自序云:“余既輯《山陽詩征》,復(fù)捃摭前人之詠淮者,凡四方之外籍,歷代之聞人,博采廣搜編為二卷。其淮人之詠淮者已載《詩征》,不復(fù)綴錄,省重沓也。夫三洲之詠,合周樂之雅南。叢桂之篇招淮南之隱士。先民有作,斯土興歌。至如輏軒所歷,竹帛所傳,藝擅九能,才掩群雅,山揚桐柏之輝,川耀玭珠之采,考占紀事,其在茲乎。采風(fēng)陳詩,是之取爾!
  (二十四)《淮流一勺》二卷
  清山陽范以煦撰,咸豐間刻巾箱本。皆分詠淮安古跡,卷上第一題為《甘羅城懷古》卷下第一題為《康州行》,、題下均詳注出處。前有小序云:  “道光乙已(1845)仿張?zhí)?鴻烈)《淮南詩鈔》作詠淮詩,久之成帙。分為二卷,得詩一百七十八首。及門諸子郝少溪(如 )、張懋修(士敏)、徐硯農(nóng)(鑄)、郝海門(云漢)、曼青(慶云)、杜云岑(文蔚)、傅海秋(福增)(后改名“卓”字“介清”)、高蓬仙(履灜)、陳景仲(正卿)、岳姑丈冠芬、王妹倩振鏞、程表弟錫銘、同懷弟以照等集資付梓,以省傳鈔。重感其意,過而存之。覆瓿之譏,殆不免也。誤文脫字,未及悉正,容俟后日云。息影居士記!
  (二十五)《詠淮紀略》二卷
  近人山陽盧福臻撰,民國七年(1918)仿宋排印本。福臻字介清,諸生。世居車轎盧家灘。先世固多詩人,止泉(澤)、蓉湖(涌)為尤著。此書仿張鴻烈《淮南詩鈔》、范以煦《淮流一勺》之例,分詠淮人懿行、淮地古跡三百余事。不計工拙,表彰甚力。前有陳重威、鄭孝胥、段朝端、羅振玉、丁寶銓各一序,后有羅振常跋。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