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認識淮安 > 三親資料 > 淮安老區(qū)教育情況片斷回憶

淮安老區(qū)教育情況片斷回憶

2014/6/16 17:17:07    作者:黎民    閱讀:2896    評論:0

  抗戰(zhàn)期間,淮安地處敵、偽、頑包圍之中,西邊淮安城內為日寇和偽軍大本營.南邊(漁濱河以南)為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所盤踞,北邊漣水城內亦駐有閂寇和偽軍.周圍土匪多如牛毛,僅東邊與我鹽阜根據地連接,敵我雙方斗爭相當激烈。一九四二年初夏,我受鹽阜區(qū)文教科派遣,任淮安縣文教科長,至四五年冬離開淮安去鹽阜地委參加整風。在歷時三年多的時間內,和同志們一道,歷盡艱難,為開辦淮安老區(qū)教育事業(yè)做了一些工作,但因年深月久,這里僅作片斷回憶。
  (一)
  一九四二午七月,為了發(fā)展抗日力量培養(yǎng)新民主主義建設人才,團結知識分子參加根據地的各項工作,經鹽阜區(qū)行政公署批準,在淮安縣政府的領導下,淮安縣中學于七月十六口籌備就緒並正式招生。招生對象主要是貧雇農子弟。
  這所學校的創(chuàng)建,受到當?shù)馗鹘缛耸,特別是貧下中農的熱烈擁護和支持,使也們認識到共產黨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幫助他們翻身,而且也在文化上幫助他們翻了身。同時,也粉碎了國民黨誣蔑共產黨輕視文化的宣傳。
  當時校長是由抗日民主政府縣長趙心權同志兼的,副校長聘請當?shù)厥考澩粑颊湎壬鷵危請了汪育材先生(曾任淮安抗日民主政府參議會議長)以及陳越襄、顏逸塵。牟杰人等擔任文、史、數(shù)學教員?h委派林浩同志(中共黨員、女、北京某大學學生)擔任生活指導部主任(即相當于過去中學里的訓育主任工作),並兼任政治課。彭震同志為生活指導干事,具體管學生生活及學生思想和組織工作?倓沼芍軜渑嘞壬撠煛
  淮安縣中學校址設在蘇嘴街上的一個大寺廟里,有教室、禮堂、教員住房、生活指導部辦公室及校長、總務辦公室等。這在當時條件下,已是很不容易的了。學校還成立了校董會,蘇嘴街上一位姓張的(名字記不清了)擔任校董會的副主任。張先生積極為修建校舍,幫助解決教師、學生食宿等問題出力,認為把中學設在蘇嘴,並請他出來擔任主委,是蘇嘴街人民的光榮。當時新四軍三師二十團團部的駐地也在蘇嘴,他們實際對學校起了安全保衛(wèi)作用。九月份,學校舉行了開學典禮。不久,新四軍三師副師長張愛萍同志到校向全體師生作了“學以致用”的報告,使大家進一步明確了教與學的目的。
  當時淮安縣中實行的是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針,實際上就是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為政治服務,為生產服務。學校所用教材,基本都是鹽阜行政公署文教處編印的,但仍不能滿足需要,特別是語文教材,沒有現(xiàn)成課本可用,因此往往選用新華社社論和領導同志的一些文章。記得當時曾用過陳毅同志悼念韓紫石先生的悼詞,李一氓同志為八十二烈士寫的悼念文章,和中共中央追認鄒韜奮先生為中共黨員的決定及對他悼念的唁電等文章,有時還用陳毅同志的詩詞作教材。
  思想教育,主要是進行抗日愛國,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主思想教育;反對封建專制、法西斯獨裁和投降賣國教育和階級分析教育,使學生懂得誰剝削誰、誰養(yǎng)活誰、以及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創(chuàng)造文化等道理。並結合當時全國和根據地政治形勢及黨的中心任務進行社會發(fā)展史教育。這些教育主要在平時教材中和對學生講話中貫徹執(zhí)行。當時共有學生一百多人,分初一、初二兩班。學生中除農民子弟外也有少數(shù)地富子弟和干部子弟。學生不繳學費,家庭貧困的,可以申請吃補助糧或由學校供應伙食。學生基本上都是走讀,有的學生從一、二十里外徒步趕來上學。因為上中學機會是難得的,所以,學生都很勤奮認真,政治上也要求進步,積極爭取入黨。學生生活很樸素,能吃苦耐勞。因處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師生都吃集體伙食,過著艱苦的生活。為了保證抗日前線的需要,首先保證部隊供養(yǎng),所以政府每月只能發(fā)給每個教師一百多斤小麥(具體數(shù)字記不準了),校長可能多二、三十斤,但沒有人有任何怨言,因為同其他同志比較,他們生活待遇還是從優(yōu)的。他們認為能當上一名中學教師,受到黨和政府的信任和重視是很光榮的,所以大家教學、備教、尋找教材都很認真,生活也很愉快。
  日寇時刻都在妄想撲滅抗日力量——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所以總是不斷地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我黨、政、軍機關實行精兵簡政,文教科暫時撤銷,我被調到淮安縣中擔任校長。當時,學校已由蘇嘴轉移到北季鄉(xiāng),繼續(xù)上課。為了縮小目標,學校又分一部分在小孫莊,一部分在后谷,以便學生就近繼續(xù)到校學習。這時,行署又派來李青山同志來學校任生活指導部主任,兼語文教員;另外還有黃河同志、吳琳問志,雖然學校分散,造成教學上和師生生活的種種網難。但由于大家懷著抗日必勝的信心,仍堅持教學,直至放寒假。
  四三年春節(jié)過后,中學準備在順河區(qū)湯莊繼續(xù)開學。日寇突然以大規(guī)模步兵和騎兵從漣水城出發(fā),經茭陵鎮(zhèn),首先向國民黨地區(qū)“掃蕩”,而后又回過來在我鹽阜地區(qū),包括淮安整個根據地進行反復“掃蕩”。我軍民英勇地展開了反“掃蕩”的斗爭,僅一個多月,部隊即攻克了被敵偽一度占領的欽工鎮(zhèn)和順河集等據點,我淮安縣解放區(qū)又擴大了。學校在這次“掃蕩”與反“掃蕩”期間,不得不停課,損失了一些教具。
  敵人的大“掃蕩”被我粉碎后,中學在漁濱河北岸的一個大村莊復課,師生均紛紛到校。此時,學校又增開了音樂課,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
  當時,在新解放區(qū),我們曾拜訪並邀請了解放前在蘇北一帶教育界知名人士來我根據地開座談會,征求他們對解放區(qū)辦學的意見,並歡迎他們出來工作。我記得被邀請的有陳天馬、陳海鰲、陳稼稈、陰景曙等人。不久,我們即邀請了陳天馬先生但任縣中的副校長。此時,行署文教處派來朱澤浦同志任縣中校長兼生活指導部主任。副校長是汪渭珍、陳天馬。葛龔同志亦擔任生活指導部主任。后又從解放區(qū)聘請了周諍杰來縣中教授數(shù)理化課程,每月發(fā)給二百八十斤小麥或大米。為了爭取知識分子參加革命工作,這種待遇在解放區(qū)是很高的。
  四三年那次反大“掃蕩”以后,我根據地不斷擴大,形勢一天天好轉,車橋、風谷村敵據點相繼撤去,淮安縣中又遷至風谷村北面的東城頭。此時學校的教室、辦公室、教師宿舍等,都比過去大有改進,這個地區(qū)可以說是當時淮安縣的大后方,可以安心教學了。
  (二)
  四二年秋,淮安有小學二十八所,發(fā)展不平衡,馬廠區(qū)最少,僅一、二所小學,欽工區(qū)、順河區(qū)可能多一些。
  主要缺乏教師,不能做到一鄉(xiāng)一所完小,一村一所初小。記得當時擔任小學校長的有茭陵的相偉庭,高蕩的高殿亭,李碼的李杰人,北季的季品山,后谷的谷向陽,還有韓選賢、高彥春,陳作籛、王汝祥、程月山、潘某某等。在當時緊張頻繁的敵我斗爭和艱苦生活中,這些同志出來創(chuàng)辦淮安教育事業(yè),是需要有一種可貴的勇氣的。
  當時小學教育內容主要是進行抗日、民主、愛國和階級教育,教材由行署文教處統(tǒng)一編印,學生自己買,但往往印數(shù)跟不上需要,困難是很多的。
  教室、課桌,都由鄉(xiāng)政府同本鄉(xiāng)人民自己動手解決,有的利用廟宇,有的自己動手夯土蓋房。課桌一般是用磚頭、土塊砌成矮柱,擱上塊木板便成,凳子學生自帶。即使在這種艱苦條件下,每鄉(xiāng)每村仍希望能辦小學,培養(yǎng)自己的子女,只要政府同意在哪個鄉(xiāng)或哪個村辦小學,再有困難,政府和群眾都想方設法解決。這說明當時根據地人民是如何迫切需要文化知識!
  小學教師生活是艱苦的,每月政府發(fā)公糧(小麥)八、九十斤,校長頂多一百斤,外地外鄉(xiāng)教師往往是在學生家中繳糧代飯。
  教師除擔任教學外,還配合和協(xié)助鄉(xiāng)政府完成各項中心任務,如開展征糧、參軍、控訴地主土豪等宣傳教育工作,有的教師還直接參加民兵組織。
  為了提高在職教師政治、業(yè)務水平,每年暑假都要舉辦一個月小學教師講習班,并吸收私塾教師參加。學習班的內容主要講黨的各項政策、教學業(yè)務,有時請領導同志來做報告。
  每年冬季農閑時,都開展冬學運動,由鄉(xiāng)政府出面組織,鄉(xiāng)長擔任鄉(xiāng)冬學委員會主任委員,組織廣大農民進行識字教育。識字課本的內容主要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如準備反“掃蕩”,擁護共產黨、減租減息、搞好農業(yè)主產等,以識字為主,在識字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以后又發(fā)展為“小先生”運動,即凡識字的,哪怕只識幾百字的小學生也可以去教不識字的,以此普及識字運動。
  為了發(fā)展小學教育,我們曾將一些比較進步的私塾改為民辦公助小學。他們教政府規(guī)定的課本,受政府領導,同時政府每月補助其幾十斤公糧。這種民辦公助小學,一般都設有校董會,負責管理并幫助解決具體困難。
  整個小學教育在四三年反大“掃蕩”以后,因地區(qū)擴大,小學教育有了較大發(fā)展。除原有小學恢復外,車橋,蛇峰、季橋、涇口等小學也都紛紛開學上課,整個淮安小學校這時已有四、五十所之多。
  當時各區(qū)區(qū)政府都設有文教區(qū)員,專管各區(qū)小學教育工作。但由于當時一切都必須為抗戰(zhàn)服務,雖然設有專職干部,但往往大多數(shù)時間都投入到配合中心工作中去,顧不上文教工作。其時,文教科也只有科長一人,科員一人,沒有對教師的考核鑒定制度和管理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當時因強調輕裝,隨時準備敵人“掃蕩”,往往是在一個村莊頂多住三、五天便轉移。緊張時,一天就得轉移。所以,就更談不上積累資料、建立檔案了。
  小學教育也是貫徹教、學、做合一的方針,對學生采取民主管理,強調啟發(fā)式,反對體罰,有的采用小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
  一九四四年冬天,我離開淮安去鹽阜地委參加整風,以后工作便由章繼成同志接替了。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淮城獲得第二次解放,組織上決定我擔任淮城市教育局長。解放區(qū)的教育政策是維持現(xiàn)狀,照常上課,中小學教師工作職務不變,薪金照發(fā)。因為當時淮城雖然解放,但大軍還未過江,淮海戰(zhàn)役仍在進行。為了爭取、團結知識分子來歸,消除他們思想上由于長期被國民黨反共宣傳所產生的疑慮,因此我一到任后,立即著手發(fā)工資。小學教師每人每月發(fā)大米100—120斤,折成貨幣發(fā)放,反映良好,因為國民黨長期不發(fā)工資了。中學校長發(fā)大米220斤,也折成貨幣發(fā)放。
  接著,我們召開中小學教師會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希望大家學習魯迅精神,杜絕反共教育。
  兩淮解放后,原受騙去吳江蘆墟的十八位教師和九十三名學生歸來。在此基礎上,淮城市成立了兩淮市二聯(lián)中,譚稚成(中共黨員)同志任校長并兼教導主任,汪育材先生任副校長。同時,還聘請了當時淮城內幾個老大學畢業(yè)生到二聯(lián)中分別任英語、數(shù)、理等課程的教學,還請了幾位紳士參加教學,以體現(xiàn)黨的團結知識分子的政策,影響待解放區(qū)內的知識分子。
  由于當時淮城地處前線,中小學雖然復課,但學生入學人數(shù)不多,主要原因是家長有顧慮,怕時局不穩(wěn)定,但教師都紛紛到職。
  一九四九年元月,淮海戰(zhàn)役勝利結束,四月,我隨大軍過江,以后情況就不知道了。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