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河廟會
2017/11/27 11:47:46 作者:王忠珍 閱讀:4913 評論:條
從我記事起至今六十多年來,在我們淮安東南地區(qū)方圓百里民間最大的集會莫過于每年春季的陳河廟會(后改為車橋廟會)。
在淮安區(qū)車橋鎮(zhèn)南邊有個陳河村。當(dāng)年鎮(zhèn)政府所在地的陳河街,有兩華里長,有南街、中街、十字街等六街巷通往各處。商家林立,有大小店鋪200余家。街上整天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箲(zhàn)時期遷居蘇北蔣橋的國民政府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洗澡就到陳河浴室。
陳河鎮(zhèn)之所以遠(yuǎn)近百里聞名,除了商業(yè)發(fā)達(dá)外,主要是這兒有座始建于明末繁盛于晚清的東岳廟。每年的農(nóng)歷自三月二十八日開始后三天為陳河?xùn)|岳廟會。那是淮安東鄉(xiāng)無與倫比的盛大集會。
兒時,只要到了三月二十八,我就歡呼雀躍了,因為可以隨父母去陳河廟會燒香。村里人,在三月二十八之前幾天,就忙乎起來了,做好買賣之物準(zhǔn)備。家家戶戶都有人去,大家像趕集一樣去賣土特產(chǎn),買農(nóng)用物資等。更多的人是去看熱鬧。老年婦女都去東岳廟燒香拜佛,也有少數(shù)中年婦女也去燒香。也有小時候嬌慣通過“巫婆”“仙姑”允諾的香火,到了“3.28”也得去燒香。
凡是去燒香的人預(yù)先在家里準(zhǔn)備好一張“文書”,是一種印有龍祥花紋的黃色薄紙,當(dāng)時謂之“龍牌”。在這個“龍牌”上寫上(也有預(yù)先印好)諸如尊神敬佛,祈求來世好命的句子。最后要署上燒香人地址、姓名,年月日等。所注地址是“南京部洲,淮安東鄉(xiāng)。”然后男的寫上姓名,女的一律寫某門某氏。例如黃姓女人嫁到王家即署王門黃氏,倒大有西歐人風(fēng)俗。這份“龍牌”和香一起燒?墒翘煜掠卸嗌賯同門同氏的女人啊,即便陰司神靈,閻王爺能搞得清這份香是誰燒的嗎?但是這些信男善女虔誠得很,小心翼翼地把香和“龍牌文書”包在一起,非要趕廟會去燒不可。
我跟隨父母往陳河趕,路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背的、挑的各式土特產(chǎn)及手工編織品,川流不息直奔陳河街。要到街頭時,母親即拉住我的手,生怕我“丟”了。到了陳河街,啊!好一派人山人海氣象,難以盡述。四面八方黑壓壓的人群像潮水般涌向陳河街。呦喝聲,叫賣聲,傳話筒里的喇叭聲,匯成一股震耳的“交響樂”。這人群密集到你不走,人群會推著你走,我就死命拽著母親的手,在人縫里拼命擠,渾身是汗,滿臉通紅。有人喊鞋子擠掉了,有人喊錢被偷了,有的孩子擠丟了……整個的陳河鎮(zhèn)活像一鍋滾開的粥。真正讓我領(lǐng)略了“人山人!,“摩肩接踵”的景觀。
這陳河街上的人群,除了遠(yuǎn)近百里前來燒香的信男善女,更多的是來自涇口、流均、安豐、曹甸、水泗、益林、平橋、石塘等周邊地區(qū)鄉(xiāng)民,以及來自江浙滬魯豫等遠(yuǎn)地商人,他們 在廟會前期就趕來擇地擺攤設(shè)點進(jìn)行物資交易了。且不說陳河街上各家店鋪及其街兩旁邊外阜攤點的物流之繁忙外,單就廟周圍,從岳廟廣場到樊河碧霞宮路兩旁也有數(shù)百米帳篷林立。
廟會期間,有買車木農(nóng)具的;有賣桌凳椅子的;有賣斗笠蓑衣,簸箕笆斗的;有賣兒童玩具、狗皮膏藥的;有賣荷藕熟食的;賣香燭紙緡的。有圍幔跑馬玩雜技的;有唱戲的,耍猴的;有測字算命的;的說書的;賣老鼠藥的,有拿牙的……五花八門,應(yīng)有盡有,讓眼花繚亂。對于我們小孩兒來說,真正飽覽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的境況。
我母親的主要任務(wù)是到廟堂燒香。我們好容易擠到燒香的道場,母親點著了香和“龍牌文書”一同扔到大香爐中。然后到廟里和尚念經(jīng)的地方蓋章。這燒香的道場上,香火彌漫,火光沖天。老和尚瞇著眼睛,端坐庵堂,敲木魚念經(jīng),一個小和尚忙于為燒香的人帶在身邊的方白布上蓋印。凡是去燒香的人,都 帶上一塊一尺見方的白布。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去燒過香后,廟里都 為之蓋上《陳河?xùn)|岳廟》的朱紅大印一次。我母親說,這塊蓋上印的白布,死后帶在身邊,作為到閻王爺處請求減罪的證明。對那些年去東岳廟燒香的癡男信女來說,這塊白布上蓋的印章次數(shù)越多越好。說明其敬神拜佛的心虔誠。那么“閻王爺”到底能給這些信男信女什么呢?我當(dāng)時雖是小孩,已持懷疑態(tài)度了。單說眼前吧,那些為了擠到庵堂去燒香的老奶奶,老爹爹,幾乎擠斷了氣,提前到閻王爺處報到。有的老奶奶“三寸金蓮”被踩得皮開肉綻的,也未見神靈來保佑她。
我母親說,越擠越要去,這才顯得心誠。如果把香給別人帶去燒,或把白布帶去蓋印也不靈,必須得親自去。否則地府里閻王爺不認(rèn)賬。也就是說刀山火海也得沖上去,可見這些癡男信女趕廟會的決心和迷信到何等程度。燒了香以后,我們就盡情地去看熱鬧;蚩磻,或看雜技,或聽說書,或買雜物。中午就到小飯店吃點,也有的自帶干糧買點開水就餐。我們喜歡吃陳河高大胖子家面館里面條。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仍清晰地記著高家面條的美好滋味。
傍晚時分,人們陸續(xù)回家,每個人都買點雜物,至少為小孩買一兩樣玩具。記得有一年母親為我買了一個白陶瓷的百靈鳥,灌上水吹,和真的鳥叫一樣。我家住綠草蕩邊,樹木繁茂,在樹下一吹,惹得許多鳥一起叫,忒有趣。
人們年復(fù)一年風(fēng)雨無阻地去趕陳河廟會。那繁華的陳河廟會到了1978年已遷到車橋去了。昔日的陳河廟會改為車橋廟會當(dāng)初的廟會變成名副其實的商品交易會了。那美好的民間童話般的陳河廟會成了我永恒的兒時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