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湖韻
2016/9/24 17:14:45 作者:羅志 閱讀:16264 評論:條
在一座名字中帶有三點水的城市中生活,總會暢想著擁抱那一脈碧水藍天。穿城而過的運河,輕柔嫵媚,串綴起從清江浦到淮安府的數(shù)十里繁華,在流連徜徉之際,心中卻略有一些落寞。恰想漫步湖澤,親水桃源,在清泓一方中尋覓煙雨空蒙的自然感悟和寧靜致遠的處世心境。
清晏臥波,清浦街巷喧囂中圍出這處精致的小景。清代江南河道總督駐蹕于此,數(shù)百年苦心營建,“泉石花木之勝甲于袁浦”。園小水活,步移生姿,既有巖川池擬于姑蘇,也有曲院荷芳摹寫西子。最勝之處是湛亭,曾有楹聯(lián)曰:“云影函虛,如坐天上;泉流激響,行自地中”,實得造園妙趣。
自黃淮決肆,淮安久當(dāng)其沖,泛濫于古城四野,沖盈出大小如珠的湖泊,如管家湖,如徐家湖,山子湖。管家湖為清江浦水道之淵藪,湖嘴即為河下古鎮(zhèn),商賈墨客曾影際云集,西湖之名播于淮上。徐家湖名傳“雷湖八景”,山子湖有景會寺、愛蓮?fù),均得一時風(fēng)流。惜壑岸為陸,水澤淤平,樓臺觀宇,如夢幻泡影,成無為法了。
今淮安古城西首,尚有三湖勝境,曰蕭湖,曰勺湖,曰月湖。蕭湖極盛時,周臺名園環(huán)筑,游賞幾無虛日。菰蒲蒼蒼,洲渚茫茫,雨霽晚笛,廊閣飛臨,文史雅士詠景留墨,不勝枚舉。月湖古名萬柳池,池畔有清溪館、淮陰驛、開元寺、理刑司,也是名流薈萃。
我且獨愛勺湖,西長街底,文通塔下,晨可見日起淮樓,暮自迎月上塔剎。湖如一勺,勺柄便是文通塔。此處原是座古寺,寺名勝因寺,始建于東晉義熙年間,唐代改為開元寺,寺中有尊勝塔,唐中宗景龍年間建,明代重修時更名文通塔,黃身青檐,七層八角,睥睨運河風(fēng)情,飽覽古淮滄桑。
今日市區(qū),除卻這些水泊園亭的景致,也在城市發(fā)展中營造出煥然一新的秀水佳岸。漫步其中,鬧中取靜,倒也怡然自樂。
楚秀園本是清江浦城東南的一汪池洼,經(jīng)過近年修整,水系回繞,島湖相依,迤北連文廟,望浦樓,東西隔淮海路、承德路兩道通衢,與城西的清宴園遙相呼應(yīng),卻又視野開闊,更顯怡然曠達。
夾運河與古黃河?xùn)|首,缽池山下,曾經(jīng)是洪水激回而成的一圍池水,俗稱大口子。山子湖、景會寺遠去,缽池洞天無存,今亦綠植蔥郁,面山覆土,一派花紅柳綠,悠悠新妝。
生態(tài)新城的森林公園內(nèi),也是綠茵蔭蔭,波光粼粼,雜花迷樹,魚翔潭底。這兒一面是翔宇大道、有軌電車奔馳于側(cè),里運河、大運河次第排列,另一面則高樓鱗次,新居櫛比,南、北兩面,現(xiàn)代化的氣息延展到森林公園周邊,使得這里不僅花紅柳綠,也漸漸有了歡聲笑語。
憑城而居,因水而立。鬧市中的那一抷清泉,自然還是源于更廣闊的水脈。曾經(jīng)多少次侵逼淮揚、水拍古城的洪澤巨澤,如今已然環(huán)視安瀾,這一千多平方千米的地上懸湖,同淮安城市的發(fā)展密不可分;此查,入于洪澤,千里洪濤,煙波浩渺。唐宋以降,黃河奪淮,方將淮安以西、淮河兩岸的湖泊群連成一片,漸匯聚成湖。明清時的洪澤為天下險工,“堤堰有建瓴之勢,城郡有釜底之形”。如今,長淮既已伏波,洪澤也從淮安人的視野中漸漸淡去。若有情調(diào),乘一襲晚風(fēng),徜徉于洪澤之濱,既可飽覽“大賈千檣集,長堤一線懸”的詩情,也已領(lǐng)略“春浪棹聲急,夕陽帆影殘”的畫意。湖畔磊磊條石砌筑的古高家堰,從三河一直延伸到碼頭,訴說著曾經(jīng)的水擊滔天與治河功業(yè)。懸湖退,古堰隱,而新城起,百業(yè)興。揖卻城中小園小水,來此湖畔俯仰吐納,心曠神怡之感,吊古思今之情,油然而生。
一脈水城,湖韻悠然,擷取自然之景,生活之趣可怡然自得。恰如西子湖之于杭州,太湖、金雞湖之于姑蘇,玄武湖、莫愁湖之于南京,淮安的自然神韻和人文氣質(zhì),除卻運河的氤氳,其余多得自于湖景,湖韻,湖情。秋雨梧桐的惆悵,抑或是殘陽落照的余暉,均掩映不住槳聲湖影中的那一抹漣漪、一曲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