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區(qū)北鄉(xiāng)舊婚俗
2016/9/24 16:45:44 作者:秦九鳳 閱讀:9789 評論:條
舊時,男女沒有婚姻自由,只憑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結(jié)為夫妻!疤焐蠠o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就是那時男女結(jié)合的真實寫照。
由于這一做法整整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所以留下許多關(guān)于男女結(jié)婚方面的禮儀婚俗。而且,那時交通不便,無論是山區(qū)還是農(nóng)村,相互很少走動,以致有“離家三里路,各地各鄉(xiāng)風”之說。筆者老家是淮安區(qū)北鄉(xiāng)人,至今還記得當?shù)氐囊恍┗榧奘虑椤,F(xiàn)在我憑記憶把它寫出來,作為地方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給后世。
合婚與發(fā)帖
舊社會男女之間的婚姻是憑媒妁之言或遵父母之命,個人不得做主。但是如果這對青年男女之間“命相”相克或?qū)傧嘞嗫耍且膊荒芙Y(jié)為夫婦。
青年男女經(jīng)過媒人或親友提親后,再經(jīng)看人——那時一般都是男方看女方——兩下基本認為門當戶對了就得由男方找算命先生或面相術(shù)士進行“合婚”。合婚是根據(jù)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進行推算,看男女方各是什么“命”,即所謂“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行之間是相生相克的。如相生就意味著互補和相互促進。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符合以上這兩種命相的是可以成親配對的。相反,遇上五行兩兩相克的就不能做親了。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至于屬相相克,則有個口訣叫“白馬犯青牛,羊鼠一逢休,龍兔云中散,雞犬淚常流。虎蛇如刀絞,豬猴不到頭”。這些沒有半點科學根據(jù)的東西,那時卻都信以為真。面相術(shù)士或算命先生的上述做法就叫“合婚”。
合婚的人就根據(jù)上述命相和屬相來確定一對男女能否相配。如沒有上述命相和屬相的相克,就認為他們可以做親。這時,合婚人就將男女雙方的姓名、生日時辰和命相、屬相一式兩份分別寫到兩張大紅紙上,然后由男方托“紅媒”伴一些“小禮”送到女方家。這就是“發(fā)帖”。因為這個“帖”子是寫在大紅紙上的,所以也被稱為“大紅帖子”。
別看大紅帖子上無章無印,它卻具有現(xiàn)代人《結(jié)婚證》一樣的作用。直到建國后新中國《婚姻法》頒布才被自然廢止。但筆者仍親眼見過新中國成立初依據(jù)《婚姻法》離婚后的女方不依不饒地向男方討要大紅帖子的場景。
壓床
男方在娶新娘子頭一天,布置好的新房要找童男子“壓床”。所謂壓床就是那天新房內(nèi)要請一位沒結(jié)過婚的男孩子陪準新郎一起休息過夜。
新房的布置是有講究的。在住房的大門上是象過年一樣貼上對聯(lián)和掛廊,新房的房門口也要貼。房門對聯(lián)的內(nèi)容我記得最多的是“姬子彭年”、“蘇才郭!薄M披是“多子多!薄6,房門上還要掛上嶄新的大紅布做的門簾,窗戶上貼上用大紅紙剪成圓形的“紅太陽”。多少年以后,我才弄清楚那付對聯(lián)的意思:“姬子”是指要有周文王姬昌那樣多的兒孫,史傳文王是“百子千孫”,即他有上百個兒子,上千個孫子;“彭年”是指要享有彭祖的壽命,史傳彭祖整整活了800歲。傳說是因為閻王爺將彭祖的名字寫好后,在裝訂這本生死簿時誤將寫有彭祖名字的紙條卷成紙捻去裝訂生死簿,因此,生死簿上就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了;而“蘇才”則是指蘇東坡的才學;“郭!眲t是指郭子儀的福氣。這些不知是哪位老夫子想出來的吉利話,那時卻非常盛行。
壓床的童男子到了新房之后,就得按“全!睜?shù)陌才牛瘸渤。名為唱(以下所有的“唱”都是指的“說”),實際上是說:“一進新娘房,喜氣繞畫梁;明天新娘到,后天抱兒郎!背晗渤螅斁桶讶境杉t、綠兩色的柏果、花生放在兩個染成紅色的針線匾里,要壓床的童男子一把花生一把柏果地往床上撒。他又在旁邊唱喜唱:“撒得快,生的快,生個兒子當員外!薄叭龌ㄉ,撒柏果,撒得滿床年年有。撒得快,養(yǎng)得快,養(yǎng)個兒子中秀才!币驗橛袃韶易影毓⒒ㄉ,又要求均勻地撒到床上,所以撒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全福爺在旁邊唱的內(nèi)容也比較多,還有什么“撒帳東,撒帳東,童男子壓床月生風;撒帳南,撒帳南,童男子壓床盡生男;撒帳西,撒帳西,童男子壓床抱公雞(指生男孩);撒帳北,撒帳北,壓床人聽到小兒哭”等等,等等。
等那兩匾花生、柏果撒完了,全福爺又拿來一些紅棗讓童男子撒,他還是在旁邊跟著你撒的節(jié)奏“唱”:“撒大棗,撒大棗,今天童男子撒的好,明天新娘子養(yǎng)得早,養(yǎng)個兒子滿街跑!
待童男子撒完這些東西后,就和新郎上床了。這時全福爺則悄悄交待說:“可以摸床上的花生、大棗吃,不可說雜話。”“雜話”是指無意中說出的那些不吉利的話,那時家家窮的叮當響,一般小孩子有好吃的東西當然要往嘴里填,也就顧不上說雜話了。所以,這撒在床上的花生、柏果、大棗除了討吉利之外,也有“堵住”童男子嘴的作用:使他們不便說話,甚至說溜了口,冒出一兩句不吉利的話來,那就是太大的晦氣了。
開臉
舊時男女婚嫁的許多事都是由男方說了算:結(jié)婚的喜日子由“婆家看下黃道吉日”之后,由媒人通報給女方。這個日子女方雖可討價還價,但最終還是由男方說了算的。
喜日子定下后,女方除了備嫁妝外,準新娘子的媽媽就要請人給自己女兒“開臉”。那時未出嫁的少女在娘家都是扎辮子,雙辮子、獨辮子的都有。到吉期前約一個月就要請嬸嬸或老大姐為準新娘子將臉上汗毛全部用線絞掉,平常叫絞臉,而待嫁姑娘是頭一次絞臉,所以稱“開臉”。開臉的大娘通過兩只手和牙齒把線拽成三角形,利用線交匯絞合的力量將人臉上汗毛拔走。一些實在絞不到的地方,就擦上粉用手把汗毛一一拔掉。開過臉的待嫁姑娘就不再扎小辮子了,而是改成梳發(fā)髻了。
花轎娶新娘
在淮安,花轎娶新娘一直沿襲了幾千年。直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因為“文革”將花轎抬新娘納入“四舊”范疇,才被迫中止。改革開放后花轎娶新娘剛剛開始復蘇,又由于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汽車很快普及,花轎很快又被轎車代替,現(xiàn)在如果不是新娘特別要求或是新郎有意安排,花轎娶新娘已經(jīng)看不到了,更多的是電影、電視里才能見到的畫面了。
花轎娶新娘的規(guī)矩很多,其含意豐富,既有祈福吉祥的,也有夾雜舊的、甚至是封建迷信的東西。
花轎娶新娘一般都是一乘,而講究的人家則是三乘。如果是有錢的大戶人家,還有五乘、甚至七乘的。但最多是七乘,筆者沒看到也沒聽說過更多的。
“一乘”就是新娘大喜日子那天,婆家雇請一乘大紅花轎將新娘子抬到婆家;“三乘”就是除了第一天新娘子是坐花轎到婆家外,第二天“回門”時,新郎、新娘都坐花轎回娘家。而“五乘”、“七乘”則分別為第三天的“雙帶”和第四天(也有間隔時間長一些的)的“雙請”也都用轎子。只有過了雙請,新娘子才可以一個人回娘家,但在蜜月里新娘子不準在娘家過夜,如果因為婆家離娘家路程太遠或其它原因?qū)嵲谮s不回婆家時,則新郎倌晚上睡覺時要在腳頭放上一斗糧食,意思是新郎倌沒睡空床,有“斗娘(糧)”陪伴,再者,糧食都是籽種,有“子孫滿床”的含義。
花轎娶新娘重點是喜日子那天規(guī)矩比較多。
忍飯
即節(jié)食。婆家看下喜日子后即派媒婆通知女方家。這時女方家就安排準新娘子忍飯。忍飯一般從喜日子那天往前推一個月開始。起初,準新娘子每天只吃一點由細糧做的食品,然后每天逐步減少,到喜日子前一天新娘子則整個停止進食。直到上轎前才由新娘的媽媽油炸幾枚雞蛋讓女兒吃了上轎。為啥要節(jié)食忍飯呢?因為新娘自娘家坐上花轎后一直要到第二天回門到娘家才可以大小便。新娘房內(nèi)雖有凈桶,但那是日后用的,當天里邊放有紅漆筷子、大棗等,寓意“早生貴子”,哪能讓你大小便呢?因為新娘子喜日子那天不能在婆家大小便,所以得忍飯、節(jié)食。不然的話,“內(nèi)急”了怎么辦?同時,抬新娘的花轎也盡量是遲點發(fā)轎,第二天回門時要早點啟轎,道理也就在其中了。
抬轎子的活兒在舊社會雖然屬于下九流,但在新娘子的娘家還是會受到很好招待的,有條件的還要給足喜錢,目的是怕轎夫們途中使壞,顛晃新娘。因為節(jié)食,新娘子身體本來就差,加之出嫁前的心理緊張,許多新娘到下轎時已被顛晃得云天霧地,下轎時要人攙扶,一付風吹跌倒的慘象。
哭嫁
即新娘上轎時,媽媽要哭。民間有“哭發(fā)”之說。即只有媽媽哭,新娘子到婆家才會發(fā)財。女兒出嫁是個大喜的日子,媽媽怎么哭得起來呢?這就要由伴娘——舊時伴娘都由能說會道的中老年婦女擔任,俗稱“伴媽媽”,后來干脆誤喊成“報媽媽”——引導新娘媽媽說,你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女兒養(yǎng)大,現(xiàn)在卻要到人家做媳婦,去伺候素不相識的公婆和丈夫,還有可能受罪、被欺侮。這樣一說,常常使新娘媽媽百感交集:女兒又不能不嫁,嫁出去又心疼、舍不得……所以一般都是哭成淚人。新娘子見媽媽哭,又不知道丈夫是個什么樣,脾氣好不好,公公婆婆會怎么待她,小姑子會不會“墊嘴”……又哪有不哭的?
伴娘一般走在轎旁。她要隨時侍候新娘子,包括到婆家后人們鬧洞房時,伴娘都要不斷為新娘子打圓場,盡最大努力護著新娘子。
現(xiàn)在結(jié)婚時的“伴娘”和舊時的“伴娘”是大相徑庭的。
換鞋
即新娘子上轎時不能穿自己的鞋走上轎子,而是將新娘子新做好的大紅繡花鞋先放到轎內(nèi),然后穿父親的舊鞋走到轎子跟前,再留下舊鞋,上轎,穿上新鞋。因為女兒是外家女,會帶走娘家“財氣”,所以,臨出嫁時,連她鞋底上的一屑塵土也要“摳”下來,決不能帶走。
因此,在我們那里,如果有哪位成年的姑娘為家里的事和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時,她的閨蜜或鄰居會對她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小狗望著城墻咬,哪塊磚瓦是你的?”意思是指娘家的財產(chǎn)和女兒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
抱轎
本來新娘子是由父親或哥哥、弟弟抱著或背著上轎的。因為都是成年人,即使是親人,也有點尷尬,后來就逐步地改,先改為新娘子走到轎子跟前,由父親抱其上轎;后來則再改為新娘子自己走上轎,但上轎后的新娘子不能立即坐下,還要由新娘子的父親或兄弟站在轎門口,伸出雙臂,圈住新娘子,找準轎子的中間位置,讓她坐下去。這一做法仍像抱新娘子上轎那樣,所以叫“抱轎”。關(guān)鍵是必須讓新娘子坐在轎子中間而決不能偏差。因為新娘子從轎中間坐下后,身子是決不能挪動一下的。據(jù)說挪一下便會改嫁一次。有此一說,哪個坐轎的新娘還敢動呢?
如果轎子“抱”的不準,新娘子坐不上轎子中心位置,那新娘可就遭罪了:新娘子坐在轎內(nèi)失去平衡,只能斜著腰,身子又不能動,那樣顛著抬個一、二十里下來,不暈頭才怪呢。而且,轎夫也十分辛苦,因為一路上要靠雙臂使勁才能維持轎子平衡……
穿著
新娘子的穿戴都以紅色為主。如紅蓋頭、紅披紗、紅褂褲、紅襪子、紅花鞋,手捧棒兒香、大紅花(多是絹花)等等?傊,新娘子全身皆紅色,簡直是一尊“紅紗神”。如果是冬天,還要有點著木炭的銅手爐、銅腳爐,分別置于新娘子的手里和腳下。這些穿著中,衣服鞋襪由家人提供,其他多為轎夫提供。如果轎夫沒有的,新娘的家人則要三莊六舍的去借、去租。
啟轎轉(zhuǎn)三圈
發(fā)轎鞭一響,轎夫便輕聲吆喝著抬起坐上新娘的轎子,四位轎夫首先要找準平衡點,然后要在娘家曬場上連著轉(zhuǎn)悠三圈。曰:“轉(zhuǎn)上三圈娘家路,新娘到老不想家!比D(zhuǎn)過之后,轎子才穩(wěn)穩(wěn)上路抬向婆家。
打洋傘
在新娘花轎前還常見到有三個小角色:一個打洋傘、兩個提大紅燈籠。一般都由十幾歲的少年擔任。傘和燈籠都有給新娘趨兇避禍的功效。打洋傘的還是這三人小組的組長。說是“傘”,其實不好撐開,只是在一根長竹竿上系上一塊又長又寬的紅綢布。行轎路上,遇有“青龍”、“白虎”、“耗蝕鬼”之類的忌諱物時,例如石磙子、石堆等東西,打洋傘的少年要眼疾腿快地沖到前邊,將“傘”展開,遮擋住忌諱物,待轎子通過后再收傘趕到前邊。大紅燈籠還有萬一路上耽擱或路途遙遠而走到天黑時,可將燈籠內(nèi)蠟燭點燃,照亮路面好行轎。
揣懷鏡
由轎夫提供。新娘上轎時用紅頭繩子系掛在胸前的一面古銅鏡。新娘子剛掛上身時,光滑的鏡面朝內(nèi),即朝著新娘子的胸口部位。待轎子走了約一半路程時,轎頭(一般是在轎后的那位)會大聲喊:“新人轉(zhuǎn)鏡啦!”這時坐在轎內(nèi)的新娘子就要把那枚掛在胸前的古銅鏡調(diào)個個兒,即鏡面朝外,也就是朝著轎子前進的方向。據(jù)說,這面鏡子是有著鎮(zhèn)妖、驅(qū)邪作用的。
壓轎
在行轎途中,人們往往還會發(fā)現(xiàn)轎前走著一位翩翩少年。這一角色一般由新娘弟弟承當。新娘沒有親弟弟,則堂弟、族弟皆可替代。這位少年是壓轎的。為何要壓轎呢?新娘出嫁前經(jīng)過節(jié)食忍飯,身體虛弱,坐上轎子后哪經(jīng)得住顛晃呢?因此娘家人希望轎夫能放慢腳步行走才好。這就使新娘子家人和轎夫產(chǎn)生了矛盾:轎夫要快點走,早到婆家完事;新娘子家人要慢些走,不要顛晃得太厲害而傷害了新娘子。如何調(diào)解這一矛盾呢?那就派出新娘的弟弟走在轎前,以“壓”住轎夫步伐,慢慢前行。不過,“壓轎的”只能行至半程,待轎頭喊“新人轉(zhuǎn)鏡”時,就表示轎子已經(jīng)行程過半,壓轎的也就必須自覺的讓到路邊,目送姐姐轎子過去,然后自己回家。
落轎
載著新娘的花轎抬到婆家大門口時,隨著迎轎鞭的聲響,轎子穩(wěn)穩(wěn)地落在地上。由于新娘子在喜日子那天是要避諱日月星辰的,所以,整個轎子被包裹得嚴嚴實實。連穿著繡花鞋的腳也決不能露出一絲半點。落轎后新娘子不是隨便下轎的,首先要由轎夫?qū)ζ偶掖箝T的高寬進行目測,必要時還要丈量,看轎子能否抬進去——這時,一般都已卸掉轎杠,由四名轎夫提著系在轎子四角的繩索將還坐著新娘的轎子“提”進院內(nèi)或屋內(nèi)。
筆者曾親眼見過一戶人家的大門高度不夠,轎夫們只好在室外先將轎頂取下,然后才將轎子提到院內(nèi)。而在取轎頂時,一定要在轎頂抬起的同時將一塊大紅布跟著取走的轎頂從新娘子的頭上幔過去,以不讓新娘子被日月星辰的光芒照射到。
三跨
轎子提進院子后,這時院內(nèi)放著三樣東西:一張?zhí)J柴席子或一窩蘆柴芨子,一只馬鞍,一個燃燒著芝麻稈和松枝的火盆。隨著坐有新娘的轎子從這幾件東西上提過,男方全福爺便跟著唱喜唱:新娘岔席(芨)子,年年做月子;新娘岔馬鞍,一肚子養(yǎng)十三;新娘岔火盆,大人下小人。隨著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聲,轎子最終落到了婆家主堂屋的當廳,這時由娘家伴娘(娘家無伴娘跟來的由婆家全福奶奶)將轎簾打開,攙扶新娘子進入新房。這時,新娘子只能低頭,目不斜視,如果東張西望,說她望到哪,窮到哪。這都是在娘家就千叮嚀、萬囑咐的。另外,全福爺在新娘子掀開大紅門簾進入新房時,還要望著新娘的背影追加上喊上一句:“新娘上搭板,聽見娃娃喊啦!”
至此,花轎娶新娘的程序才全部結(jié)束。
拜天地
喜日子那天,一對新人在親朋好友們的晚宴結(jié)束后要行拜天地的大禮。
拜天地的主持人是全福爺,新娘子由伴娘侍候(娘家未請伴娘的由男方家請的全福奶奶代替)。
早些時拜天地就是拜天、拜地、拜高堂,所以也叫拜堂,沒有夫妻對拜。夫妻對拜是民國年間才出現(xiàn)并興起的。拜天地儀式是在男家當間大客廳舉行,幾案上點燃高香,點亮蠟燭。拜的時候放拜墊,行跪拜磕頭大禮。無論是拜天地神靈還是拜高堂父母,男方都是先長揖,后下跪,再磕頭;女方只是陪襯男方下跪,并輕輕跟著點頭。有新娘子因年紀小不知道的由伴娘或全福奶奶在她耳邊提醒。
如果說拜天、拜地只是象征性的,那么拜高堂就是實質(zhì)性的了。
拜高堂是從男方直系最高輩分的人拜起。不過舊時因為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和生活水平低,人均壽命還不到40歲,到結(jié)婚時能有祖父母健在的就是稀罕事了。所以我們還是孩提時代時,基本上未看到一對結(jié)婚青年拜祖父祖母的。再者,一對新人拜高堂時都期望成雙捉對,祖父、祖母若有落單的,還可以提出免拜。被拜的長輩要按輩分,一般先拜父母,然后拜親戚。輩分相同的親戚要分內(nèi)表、外表。所謂“內(nèi)表”就是指舅父舅媽或舅表兄弟,“外表”是指姑父、姑母或姑表兄弟,再往下排才到姨父姨娘或姨表兄弟。同一輩分的親友如果級別是一樣的話,比如都是舅父,那就要按年齡敘齒,年長的在先,這是絲毫亂不得的。這些親戚在接受新郎新娘磕頭時——也叫“受頭”——是要掏大紅包,給喜錢的,不是白受頭的。因此,有的親戚就因為手頭不寬裕而提出“請免”不肯受頭的。
凡是到幾案前受頭的長輩都是坐到條臺中堂兩側(cè)接受一對新人磕頭的。無論新郎給誰磕頭,全福爺都會在一旁說什么“磕一對,留一對,留把喜爹爹(指新娘公公)添孫子啦!”幾案旁還備有白糖水、糕果,受頭人可以用筷子夾一片糕或一枚果粒放到嘴里,再喝一口白糖茶,寓意“步步登高,甜甜蜜蜜”。
長輩們拜完后,平輩中如果有年齡較大,在地方上有一定聲望影響的哥哥也可上去受頭。其它都一樣,只有給的紅包不叫喜錢,全福爺會說:“這是你×哥給你押兜兜的呀!”
鬧洞房
喜日子當天,等發(fā)轎鞭一響,也就是空花轎啟程上路后,男方的一些喜歡熱鬧的男孩子、男青年們就會將新娘的公公或大伯子“武裝”起來:頭上戴上畫有圖案或?qū)懮稀鞍腔摇倍值钠寻,有的還用稻草、芮草或蒲草編上幾根辮子,甚至用柳條等編扎成武裝帶,身上挎上一只用繩索系扣的夜壺。一般用新的未使用過的,但筆者也見過就使用舊尿壺的。由晚上準備鬧洞房的人簇擁著走村串戶:逢人便要新娘的公公或大伯子說:“請你今晚到我們家看新娘子!”新娘子的婆婆也是每遇上本莊的青少年男子都要恭敬地說:“請你們晚上到我們家來看新娘子、鬧房!”即鬧房是新娘子婆家請的。為啥要請呢?一是那時有“鬧發(fā)、鬧發(fā),不鬧不發(fā)”之說,意思是只有鬧房了,家庭才發(fā)旺,不鬧就不發(fā)旺。再者,人家來鬧房是表示看得起你家,反之就意味著看不起。經(jīng)這么游莊串戶后,鬧房人就要象現(xiàn)在公安人員看管犯人那樣將新娘子的公公、大伯、小叔以及叔伯公公等人嚴格控制起來,不準逃跑。晚飯后待全福爺高呼“鬧發(fā)、鬧發(fā),不鬧不發(fā)啦!”鬧房人就一下子把被鬧者擁進新娘房內(nèi)。這時鬧房人就盡情調(diào)笑新娘的公媳或叔嫂了。而且這時即便鬧房人是被鬧者的晚輩也沒關(guān)系,因為“新娘房內(nèi)無大小”。在所唱的喜唱中,有文言隱喻的,也有直率粗俗的。如“新娘房內(nèi)紫薇薇,一對燕雀往上飛。燕子繞梁生貴子,長大金殿必奪魁!薄靶履锓績(nèi)紅彤彤,新娘腿襠夾棵松,大伯子上前就要拔,小叔子要留著躲躲風”等等等等。一般喜唱由唱喜唱的唱一句,被鬧的公公、大伯子等人要喊一聲“好” !還要求新娘子站起來聽。也有被鬧者和新娘子不配合的。鬧房人就對被鬧者采取胭脂搽臉,黑墨涂抹甚至在新房內(nèi)“耕田”,即把被鬧者按倒在新娘床上,鬧房的人打著使牛的“����”,還讓新娘子手扶梨梢,即叫新娘用手抓著被鬧的公公或大伯子頭上編扎的東西,用吆喝耕牛的做法對付被鬧者,然后還要問:“你‘耕’的是不是頭一犁?”隱喻新娘子是否是處女等等。如新娘子不予配合,則多用粗俗的話甚至故意拖延鬧房時間。
鬧房鬧到何時結(jié)束?沒有規(guī)定。一般都是鬧房人的招數(shù)差不多了,讓全福爺出個臉,請大家止鬧。筆者曾親耳聽本村席緒信當全福爺時勸鬧房者止鬧的說法:“鬧房鬧房,鬧的喜氣洋洋,F(xiàn)在是夜短天長,一對新人等著上床。明兒又要割麥栽秧,又要耕田打場,今天收工不鬧,等明年他家迎娶二娘,再請諸位來鬧房!”他這么一“唱”,眾人也就笑著不鬧了,然后由娶新娘子的人家招待夜餐去了。
送房
鬧過洞房之后就是送房了。
送房由兩位童男子進行。他們分別捧著托盤(盤內(nèi)放有兩碗面條和兩碗湯圓或肉圓)和酒壺、酒杯一起走向新娘房,由全福奶奶給他們掀門簾。童男子一邊走一邊唱:“走進新娘房,喜氣繞畫梁;明年生貴子,后年狀元郎!”等等,如果事先訓練的好,兩個童男子可以輪流著各說兩句,那最后一句兩人一齊重復并加重語氣的,就會贏得堂前掌聲并能多得到喜錢。接下來就由全福奶奶主持讓新郎新娘吃長壽面,吃湯圓(團團圓圓),吃豆腐和魚(富貴有余),最后喝合歡酒(現(xiàn)在已稱交杯酒了),至此,送房儀式結(jié)束,童男子帶著托盤等物退出房外。需要多說一句的是,新郎倌對喜歡吃的東西是可以吃點的,而新娘子則想吃也不敢吃,只能動動筷子,表示個意思而已。為啥,前邊已經(jīng)說過,如果新娘子又吃又喝,那么,她要大小便怎么辦?
解三帶
鬧房結(jié)束后,就由童男子送房。送房結(jié)束了,得由全福奶奶伺候新娘子上床。那時,社會比較封閉,結(jié)婚年齡又偏小,男女大約在虛十五、六歲,遲點的也就十七、八歲。一對新人性愛方面的事多是矇矇眬眬,因此,要在全福奶奶指導下由新郎給新娘解開三帶:一解圍裙帶,二解褲帶,三解扎腿帶,謂之“解三帶”!敖馊龓А边寓有新郎新娘為父母早日帶來第三代的含義!叭龓А苯忾_后,全福奶奶要新娘子當場一一脫去衣服——當然,這時的新娘房內(nèi)是不允許有其他人的,然后叫她先睡到被窩中,再囑新郎倌上床。因為那時是這對新人的首次見面,不能一下子就就各自進入夫妻角色。全福奶奶就將新郎倌和新娘子故意推到一起。她一邊推還一邊唱:“一對新人上床,小兩口子孫滿堂!”說完她就把這對新人的衣服一一疊好,將帳子放下然后便是童男子戳窗戶了。
戳窗戶
筆者小時給人家戳過窗戶。
戳窗戶時,筆者手拿一把新的大紅漆筷子,按照全福奶奶的吩咐,站到房外新房的窗下,先將窗上貼的“紅太陽”窗戶紙中間捅開一個大豁子,將手中的筷子放到一拍即發(fā)的狀態(tài),然后開始唱喜唱:“窗戶里,窗戶外,窗戶外頭一把紅漆筷。戳得快,養(yǎng)得快,養(yǎng)個兒子做員外;戳的歡,養(yǎng)的歡,養(yǎng)個兒子當淮關(guān)!”唱完之后,便按照全福奶奶 “使勁往帳頂上打”的要求,猛的將一把筷子拍打進去。
在窗內(nèi),全福奶奶是用一只竹篩子在窗內(nèi)接筷子。這時,將筷子打到帳頂上才最吉利,據(jù)說是有一根筷子打上帳頂就能生一個兒子。全福奶奶會按照打到帳頂?shù)目曜訑?shù)依次報喜:“一子奪魁哇”、“二龍搶珠哇”、“三元及第哇”、“事(四)事如意哇”、“五子登科啦”、“六六大順啦”、“七子團圓啦”、“八仙過海啦”等等。因為這一把筷子就是八根,所以最多有八根筷子能打上帳頂,而這八句話中前七句都是要男孩,只有第八句才含有一個女性,即“八仙”當中的女神仙何仙姑,說白了就是要生男孩子?梢娔菚r重男輕女到何種程度。
新娘子“回門”返回婆家四件事
喜日子的第二天新郎倌一定要陪新娘子一起回娘家,這就是所謂的“回門”。過去回門最講究的也是用轎子,只是在遮擋上有區(qū)別:喜日子那天新娘子乘坐的轎子的轎門簾、轎窗簾都是放下且扣牢的,即使有風也不能吹卷起來。要保證轎子在抬行期間不使新娘子任何地方讓路人看到,以免觸犯星宿,撞上晦氣;亻T轎就不同了,新郎倌是半遮掩,即他坐的轎子轎門簾只有下半截是遮擋著的,兩邊的轎窗簾都是敞開著的,路上行人可以從前邊和左右三個方向看見新郎倌。新娘子的轎門簾雖從上放到下邊,但不扣牢,要將新娘子穿著大紅繡花鞋的腳露出來,窗簾雖放下但不系牢,刮輕風就能將窗簾揚起,讓行人若隱若現(xiàn)地看到戴著滿頭花的新娘子,給人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粉面桃花不露臉”的感覺。
新娘子回門結(jié)束回到婆家后,全福奶奶會引領(lǐng)新娘子做下面四件事:
一、上鍋煎豆腐。新娘一邊切,全福奶奶會在一邊唱:“豆腐打的兩面光,民也富來國也強”。
二、上鍋燒條魚。全福奶奶則在旁邊唱:“新娘上鍋燒條魚,年年富貴慶有余”。
三、攪豬食缸。全福奶奶“唱”的是:“新娘攪攪豬食缸,肥豬養(yǎng)的油光光,年年豬肉吃不了,剩下來的換米糧!
四、補褲、上襪底。全福奶奶在旁邊的唱詞是:“要得富,補條褲;要得發(fā),做雙襪。”
至此,娶新娘子的儀式全部結(jié)束,進入正常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