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心如出生于山陽邱氏文學世家,而山陽邱氏文學世家,興起于明末,興盛于清初,沒落于清道光、咸豐年間。山陽邱氏“籍隸淮安衛(wèi)”,“族多聞人,為淮郡冠!逼渲哂星裣笊、邱象隨兄弟。
邱象升(1630—1690),字曙戒,號南齋,順治乙未(1655)進士,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著有《南齋詩集》、《白云堂集》。邱象隨,字季貞,號西軒,生卒年不詳。“年十四,工詩詞,與兄象升有‘淮南二邱之目’!币园呜暽鷳鞑⿲W鴻詞,授翰林院檢討,著有《葩經山房集》、《西軒紀年集》,編有《淮安詩城》。兄弟都是名噪一時的文學家、詩人。山陽邱氏家族清初居住在城內西長街“桐園”,后來由于家族的繁衍擴大,有的支系即搬出桐園,散居于城內其他地方和河下鎮(zhèn)。
據(jù)考證,邱心如五世祖邱如升即遷居河下鎮(zhèn)楊天爵巷。其父邱廣業(yè)居所為“臥云居”。其弟邱廣德,號潤之,嘉慶癸酉拔貢,居所在竹巷魁星樓東,“數(shù)典不敢忘”,自題曰“小桐園”。邱廣業(yè)兄弟及其好友嘉慶舉人黃以炳,清代著名詩論家、詩人,道光解元潘德輿曾多次在臥云居、“小桐園”優(yōu)游唱和。
邱廣業(yè),字晴沚,亦作“勤子”,幼年喪母,“父永慶,以諸生,兩運糧而北,家產為罄”,“歿于通州”。17歲的廣業(yè)親歷這次家庭變故,不得不投靠程姓舅氏“肆力讀書”。后“補博士弟子,入都師同邑汪文端公”。汪廷珍是乾隆末年榜眼,十分賞識這個好學上進的青年,“數(shù)稱其才”。嘉慶十三年(1808),邱廣業(yè)中江南鄉(xiāng)試舉人。此后數(shù)次進京會試不中,至道光六年(1826)“大挑二等,選安徽鳳陽縣臨淮訓導”,此時年已近六旬!盀橛枌Я,引疾歸,未一載,歿!奔辞裥娜缭凇豆P生花》十二回開篇中所寫“一自那,老父歸來悲棄世,即便使,家門顛沛遇迍邅!鼻駨V業(yè)為人“篤于倫紀”,對兄弟姐妹極為“友悌”,在鄉(xiāng)里設帳,在皖任學博,凡“貧苦嗜學”生徒,不但免其“束脩”,而且常!帮嬍辰陶d之”,“君志氣伉爽”,治家族、鄉(xiāng)黨“公事,不屑規(guī)財貲”,即“先君一世人忠厚,里黨中,品學堪推兩字兼”。著有《臥云居詩抄》。
“諸兄淪落錐難立,寡妹伶仃針代拈。”再說邱心如的“諸兄”與“寡妹”。
據(jù)《邱氏家譜存略》載:邱心如有“諸兄”三人,其實是一兄、兩弟,即“奐”、“奕”、“際華”。邱奐,字芙白,稟貢生,生于嘉慶五年(1800),卒年不詳,著有《醒廬雜著》。邱奕(1810—1828),字祥仲,幼年聰穎過人,13歲隨父去安徽鳳陽任上讀書,19歲客逝異鄉(xiāng),有《薔種遺草》十二題,五、七言詩共十八首問世。雖然年未弱冠,其詩不多,可首首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如《病劇口占》:
不是愁中即病中, 廿年身世太匆匆;
應知此后高堂苦, 地下相思恨無窮。
六年未得采芹香, 況復身亡在異鄉(xiāng);
有姐遠離終不見, 一棺仍愿葬山陽。
另一“兄”邱際華,承嗣給堂叔邱承業(yè),具體情況待考。舊時家譜,可記載“夫人”情況,女兒一般不入譜,更何況邱氏家譜僅為“存略”。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考證,無法確知邱心如兄弟姐妹共有幾人,但至少還應該有一個妹妹!肚窬覀鳌分杏校骸坝嚅L子亮弼……君次女夫也。”也就是說,這個妹妹嫁給了潘德輿(號四農)的長子潘亮弼!渡疥柵耸霞易V》載:“亮弼,……配邱氏,生嘉慶丁卯(1807)二月七日,卒道光己酉(1847)十二月十七日……”潘、邱兩家乃世交,又是兒女親家,老一輩有深厚的“兄弟情誼”,小一輩關系亦十分密切。如邱奕的《寄潘元直》:
幾時君買棹, 重到敝廬來。雪意今猶漬, 梅花此正開。
好詩供詠嘆, 閑坐獨徘徊。惆悵殘年度, 何當共舉杯。
邱奐《醒廬雜著》中有《人日謁四農丈澗河舟中感賦》:
父執(zhí)此相契, 情同骨肉深。新姻憐小妹, 高誼屬知心。
原注:舍妹適嗣君閎軒五月。
邱奕“有姐遠離終不見”,即指邱心如姐妹,而邱奐“新姻憐小妹”,則是《筆生花》中提到的“寡妹”。
另外,邱廣業(yè)孫,邱奐子,邱心如的內侄邱祿來(字少白)的《依草書屋詩抄》中有《題陳也園姐丈掞云小庵詩抄》詩。在陳師濂(字步溪,號霽堂,乾隆舉人)的著作《聰訓堂集》卷首署名下有“孫男晉孚蝶園編輯,曾孫陳同勛掞云?弊謽印j愅瑒准聪特S七年(1857)為《筆生花》初刊本的作序人。陳同勛與邱祿來是姐夫與內弟關系,陳比著邱祿來的稱呼邱心如為“表姑母邱太夫人”,末尾署“愚表侄 陳同勛頓首拜題”,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了。
總之,邱心如出身于世代書香家庭,父親、兄弟均為儒家、詩人,她繼承了邱氏的“文化基因”,從青少年到晚年,所接觸的都是能文善詩之人,在這樣的“文學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才女,再有“艱辛獨特”的生活經歷,創(chuàng)作出《筆生花》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關于邱心如的生平,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邱心如:(生卒年不詳)清彈詞女作家。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嫁至清河(今江蘇淮陰),作有《筆生花》彈詞,有咸豐七年(1857年)刊本。其夫為張姓儒生。張潦倒平生,以致家徒四壁。邱晚年設帳授徒為生。
由于邱心如生活的年代距今較遠,更因封建社會男女、貧富的歧視和動亂,這位偉大的民間女作家沒有留下多少翔實可靠的文字資料。如今,淮安有了邱心如女子文學研究會,還有了女作家創(chuàng)作基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對于邱心如及其《筆生花》的研究將上一個新的臺階,有更多女作家的文藝作品問世;窗参膶W傳統(tǒng)源遠流長,必將迎來文藝創(chuàng)作輝煌璀璨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