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與潘塤
2015/9/26 15:56:09 作者:野泉 閱讀:2899 評論:條
吳承恩參加了多次科考(考舉)都榜上無名,他將興趣轉(zhuǎn)移到創(chuàng)作《西游記》上,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正當(dāng)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如癡如迷之際,命運突然與他開了個玩笑,他被照顧為“歲貢生”。取得“歲貢生”,即有了做八品官的資格。吳承恩取得“歲貢生”后即去了北京等候。吳承恩到北京并沒有被選,吏部只把他分到南京國子監(jiān)當(dāng)太學(xué)生。他是高興而去掃興而歸的。吳承恩沒有放棄這渺茫的機會,回家后不久便去了南京國子監(jiān)讀書,從此,在南京與淮安之間奔波。
大概是吳承恩的運氣問題吧,在南京國子監(jiān)讀了很長時間的書仍沒有好的消息。那一次回到淮安,他生出了不去南京國子監(jiān)讀書的想法,甚至還有了放棄終生做官的念頭。他雖有想法,但仍猶豫不決,就找曾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的退休高官、前輩潘塤,向他請教。
吳承恩找潘塤,之前應(yīng)該有來往,且相知,否則,吳承恩是不會向一個素不相識或了解不深說不上話的人問關(guān)系自己人生走向的問題的。
潘塤,號熙臺,淮安南門中長街人,他比吳承恩大近30歲,其祖籍江南,祖?zhèn)鳂I(yè)醫(yī),宋末,因兵災(zāi),天下播蕩,遷居淮安。
作為前輩的潘塤是這樣勸慰吳承恩的,“一個人能否富貴自有造化來安排,我們讀書人要看得開,富貴不應(yīng)該是我們唯一追求的目標(biāo)……耐下性子吧,或許好運氣還在后面呢。”潘塤不僅當(dāng)面勸了,還把自己的意思凝結(jié)成一首詩:《慰吳射陽》,寫出來送給吳承恩。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潘塤詩雖是勸其繼續(xù)入南監(jiān)讀書,但從詩的尾聯(lián)“孔顏亦自鐘情甚,智者何云子夏非!边有慰其傷子之痛!吳承恩之所以有此念頭,是因為他的兒子鳳毛病故。這從詩中用典可見。詩中的典,說的是孔子之子孔鯉、門人顏回早喪,孔子甚慟,見《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
潘塤此時正在編撰地方志《淮郡文獻志》。這本書記載的是淮安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諸多名人古跡。吳承恩樂于幫忙,他不僅跑前跑后,還出謀劃策,當(dāng)發(fā)現(xiàn)提綱里沒有收錄他所了解的一個曾在元代淮安作出過貢獻的醫(yī)者時,就勸其作為淮安“一杰”給補上,并考慮此人是潘塤的祖上,潘塤不方便動筆,吳承恩就代他作了《淮安路醫(yī)學(xué)教授古逸先生傳》一文。
潘塤進士出身。入仕后多坎坷。剛?cè)腠樛荆钟泄Χ獬。不久,兩個兒子相繼病亡,以六七十歲的高齡去撫養(yǎng)三孫,潘氏始得以有繼。當(dāng)官20年,回家又為農(nóng)30余年。他的第九世孫潘德輿,有號曰“四農(nóng)”,可能就是自此而來。自稱平田野老,作有《平莊三記》、《平田野老自傳》和《楮記室》。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楮記室》,它是一部筆記小說體的書,其中收錄了不少遺聞逸事和神鬼異事。例如淮河水怪神木故事、運河中出現(xiàn)石中人事件等!惰浭摇分械墓适聦浅卸鲃(chuàng)作《西游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吳承恩雖然命運坎坷,但眼里并沒有看重過幾個人。他在酒后甚至認(rèn)為,那時候一般的作家,沒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生活基礎(chǔ),勉強修琢文詞,這樣的作品就是寫得再多也不足以傳世(“近時學(xué)者,徒謝朝華而不知蓄多識,去陳言而不知漱芳潤,即欲敷文陳詩,溢縹囊于無窮也,難矣”)。然而,他對潘塤如此敬重,可見潘塤的為人及學(xué)識。更為難得是潘塤,他沒有用世俗眼光看吳承恩,而是向吳承恩這個沒有身份的晚輩投去青眼。他不僅將自己編撰的《淮郡文獻志》草稿拿給吳承恩看,征求吳承恩的看法,而且在書編好后,還請吳承恩替他的這本書作序——《淮郡文獻志后序》!痘纯の墨I志》最后是由淮安府出錢出版的,這可是今天的淮安圖書館收藏的淮安第一部私人地方史著作。這部著作及其后序,見證了潘塤的大家風(fēng)范和兩位忘年交的深厚友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