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吳橋雜技
2015/8/31 8:37:06 作者:王衛(wèi)華 閱讀:7087 評論:條
“上至九十九,下至才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這是吳橋縣雜技協(xié)會副會長、長發(fā)雜技魔術(shù)馬戲團團長何書勝對我們說的話。他現(xiàn)在有一個雜技團,他兒子也組建一個,女兒也組建一個,一家就有三個雜技團。到他兒子女兒輩,何家從事雜技藝術(shù)已是五代人了。
何團長所說不虛。我們從高速吳橋口下來,迎面就有“中國雜技之鄉(xiāng)吳橋”的標志,路兩邊也是各種雜技的造型?h城里有一個“吳橋雜技大世界”,它一期建設(shè)工程是1993年11月竣工的。它的南部是江湖文化城、呂祖廟、孫公祠、泰山行宮等仿古建筑群,北部由雜技奇觀宮、魔術(shù)迷幻宮、雜技賓館餐廳等烘托著一個中心廣場,南北之間則由16根巍峨的大理石雜技歷史圖騰柱連結(jié),高空鳥瞰全貌它又是一輛雜技獨輪車。它成了吳橋雜技歷史的畫廊和博物館,也是一個雜技藝術(shù)的4A級旅游景點。
何書勝的家,是典型的河北農(nóng)家小院。室內(nèi)有火坑,室外有大院。他一聲令下,兒子何金貴就到屋里組織出幾個演員給我們表演起雜技來。散發(fā)著農(nóng)家味的雜耍十分親切,蹬方桌也功力不淺。到蹬大缸時精彩出現(xiàn)了:女演員蹬起一個二百余斤的大缸不算,竟還裝進了一個150斤的觀眾,蹬了一圈后缸上再站上一個百斤的小男孩。
看得出,吳橋的雜技就藏之于民,呼之則出,出則能演,演則精彩。
呂洞賓是祖師爺
何團長本人以魔術(shù)見長。進得屋來,他就給我們變起了“三仙歸洞”的近景魔術(shù)。
一邊變,一邊給我們講故事:
雜技的祖師爺是呂洞賓。他是唐代人,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生于公元789年,出身官宦之家。唐武宗會昌年間,曾兩考進士不中,便與妻進九峰山隱居。后遇漢鐘離,成仙。
唐朝末年,江南文舉子紀曉棠和河北武舉子柳樹青同到長安考功名,因同投一店,兩人相識并談得十分投緣?计谝坏,兩人分赴文、武考場。但唐朝后期,考場腐敗,二人均是窮苦出身,無錢行賄,便雙雙落榜。二人此時連回家的盤纏都沒有了,便相約共尋短見。正好呂洞賓路過,救下二人。交談中,呂洞賓啟發(fā)他們,讓他們?nèi)ッ耖g普及小伎倆以救遍地的饑民。于是呂洞賓教了文舉子紀曉棠戲法,如三仙歸洞等360招。又教武舉子柳樹青雜技,如拿大頂、倒立、蝎子爬等。魔術(shù)(戲法)在行里是“文活”,“雜技”在行里叫“武活”。是呂洞賓將雜技——一種苦難自救的技巧傳給了天下的窮人,讓窮人有了一條自救的活路。所以,雜技藝人將呂洞賓奉為祖師爺。
呵,巧得很,呂洞賓與我們淮安也很有關(guān)系。呂洞賓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有人做過兩淮安撫使,F(xiàn)在的淮安有個月湖,湖中有個“三仙樓”,也是因呂洞賓、漢鐘離、鐵拐李而得名。
相傳呂洞賓的伯父叫呂溫,當年在楚州(現(xiàn)淮安)當太守,呂洞賓也常到伯父家小住。聽說呂洞賓在楚州,漢鐘離與鐵拐李就找了來。三人一同到月湖游玩。這里有道觀,有枸杞井,有小橋連著的三層小茶樓。他們?nèi)吮愕搅撕械牟铇巧希昙矣醚幽暌鎵鄣蔫坭骄疄樗麄冎罅嘶窗仓母事恫。三人一邊品茶,一邊品讀小樓墻上名家的小詩。墻上有中晚唐“詩豪”劉禹錫的詩:“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香泉樹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年。”中晚唐“詩魔”又稱“詩王”的白居易也寫有詩:“山陽太守政嚴明,吏靜人安無犬驚。不知靈藥根成狗,怪得時聞吠夜聲!比司瓦@么喝茶品詩,興盡而散。此后,茶樓就改名叫了三仙樓。之后,呂洞賓還到了淮安紫霄宮,題詩曰:“宮近東城城近宮,松遮寶殿殿遮松。月篩竹影影篩月,風弄花香香弄風。鶴伴孤猿猿伴鶴,鐘偕暮鼓鼓偕鐘。去上紫霄霄上去,通玄妙道道玄通!
一個呂洞賓,拉近了淮安與吳橋的距離。
國家總理的關(guān)愛
何書勝家有不少獎狀。他最得意的莫過于2001年在湖南“中國南岳衡山第三屆壽文化節(jié)暨挑戰(zhàn)基尼斯絕技絕活擂臺賽”上,一舉奪得12個獎項中的三金三銀三銅9塊獎牌,其中就有女子蹬缸250公斤金牌,“定點小翻”、“踺子空翻越高”、“倒立登壽壇”、“高空攀云梯”的成績也被我國基尼斯紀錄總部確認為世界基尼斯紀錄,載入2001年世界基尼斯紀錄史冊。之后,他接受過鳳凰衛(wèi)視等電視臺的采訪,他的團隊走遍祖國各地,也到美國、日本、菲律賓、印度等國演出。
我們由衷地贊嘆,何家真是雜技世家,吳橋真是雜技之鄉(xiāng)。
這時,何書勝很敬重地說:吳橋雜技之鄉(xiāng),是淮安走出的周總理給我們的名字。
相傳,吳橋是孫武后代的封地。吳橋古城東南有孫臏與龐涓打仗時擺“迷魂陣”的遺址。附近還有孫公廟,供奉著孫臏。據(jù)說,吳橋人習武練雜技傳之孫臏的后人。
此外,吳橋的廟會也多,每年秋收之后的八月十五至九月十五甚至能辦長達一個月的廟會。這也給雜技演出提供了時機和場地。
有著這樣的條件,吳橋成了雜技藝術(shù)的集中地。至解放初,吳橋已有60個大型雜技馬戲團體,結(jié)伴搭伙的雜技組472個,演員2500余人,在異國它鄉(xiāng)表演雜技的老藝人有400多人。就是現(xiàn)在,吳橋十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雜技藝人,其僅有三百多戶人家的范屯村,就有20多人在異國它鄉(xiāng)演雜技,50多人在國內(nèi)省、市級雜技團擔任主演和教師,村里還有雜技藝人和會雜技的農(nóng)民、學生400多人。像這樣的村在吳橋不下五十個。上世紀五十年代,周總理出訪西歐十四國時,所到之處,發(fā)現(xiàn)華僑中吳橋雜技藝人隨處可見,周總理不由贊嘆并肯定道:“吳橋真不愧是雜技之鄉(xiāng)!”“雜技之鄉(xiāng)”因此得名。
198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吳橋。1985年吳橋創(chuàng)建了國內(nèi)第一所省屬雜技中專學校。1987年,文化部、河北省政府在省會石家莊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吳橋雜技藝術(shù)節(jié)”,使河北省成為繼巴黎、摩納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雜技賽場。2004年吳橋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雜技之鄉(xiāng)”。2006年5月20日,吳橋雜技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雜技,使吳橋揚名天下,吳橋,讓中國雜技在不斷發(fā)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