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英雄關天培
2015/8/20 10:11:52 作者:徐忠 閱讀:4070 評論:條
在鴉片戰(zhàn)爭的第二階段中,《中國近代史》明確記載,關天培是抗英禁煙的代表人物。
傳奇之一:歷史地位被壓低
翻開權威的中外記錄中英170年前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抗侵略戰(zhàn)爭的近代歷史書,凡是《鴉片戰(zhàn)爭》一章,都有記載出生淮安的忠節(jié)報國的民族英雄關天培的光輝一頁。哲學社會科學“六五”期間國家重點項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白壽彝為總主編的《中國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編,上,134—135和1130頁)中明確指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英軍向虎門炮臺發(fā)動進攻,水師提督關天培率守軍400余人英勇抵抗。由于琦善拒發(fā)援兵,虎門陷落,全部官兵壯烈犧牲! “關天培壯烈犧牲,林則徐感到無限痛心。他與鄧廷楨曾催請琦善發(fā)兵增援,仍遭拒絕!
當時蒙冤被革職在廣州等待查辦的兩廣總督、抗英禁煙(鴉片)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對關天培的壯烈報國痛心疾首、欽佩不已,奮筆揮毫、含淚書寫了滿腔悲憤的挽聯(lián):“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雙忠同坎壈,聞異類亦欽偉節(jié),歸魂相送面如生!本俚刂幐枇岁P天培為國為民、六年守土、抗英禁煙(毒)的功績,特別是“異類亦欽偉節(jié)”一句,是指侵華的英帝國主義官兵,以國家職業(yè)軍人的理念,向威風凜然、守護炮臺、為國損軀“面如生”的關將軍遺體列隊鳴槍致敬。據(jù)《鴉片戰(zhàn)爭》中的《虎門之戰(zhàn)》所載,英軍稱關天培是“最杰出的元帥”。
關天培虎門報國的奏章到京,滿朝君臣都表示欽佩。據(jù)《誥授振威將軍廣東省水師提督關忠節(jié)公傳》載,清道光帝“賜謚號忠節(jié),入祀昭忠祠,命翰林院撰墓碑、祭文”,立《關天培》傳,入《清史稿》。
從虎門到廣州,由南粵到江淮,“扶櫬護公”回故里,沿途城鎮(zhèn),萬人空巷,祭奠忠魂。廣州虎門建有紀念關忠節(jié)公祠。故鄉(xiāng)人慟悲至極,崇敬無限。《山陽縣志》在《人物》欄為其立傳。文化名人丁晏著《誥授振威將軍廣東省水師提督關忠節(jié)公傳》,魯一同撰《關忠節(jié)公家傳》。建有關忠節(jié)公祠,以資永久紀念。
新中國之初所建的由毛澤東撰文、周恩來手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的鴉片戰(zhàn)爭虎門抗英銷煙的雕塑上,有關天培的英雄形象。今年初公演的弘揚中華偉大復興精神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序幕中,一開始就有關天培等英雄形象。
一百四十多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座虎門抗英禁煙雕塑群像有英雄關天培的形象以來,在史書和影視文藝作品中對關天培的虎門報國的壯舉也有所展示。但是由于鴉片戰(zhàn)爭的中方英雄人物中林則徐官位最高,按官職排次的傳統(tǒng)觀念,一號都是林則徐,關天培只作為陪襯人物,所以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盡管很崇高,仍然有一種被淹沒的現(xiàn)象。相比之下,正史著作比較客觀公正,影視文藝作品,往往只突出一號人物林則徐的形象,而對關天培有所偏頗。史實上,林則徐與關天培是各有特色的愛國主義英雄人物。在鴉片戰(zhàn)爭第一階段,據(jù)中共中央宣傳部指示《中國近代史》編寫組編著的《中國近代史》所載,兩廣總督林則徐1939年12月到達廣州,“立即會同關天培,大力整頓廣東水師改進武器裝備,加強虎門各炮臺和其他防御工事,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边@就是說,這一階段的前期和中期,抗英禁煙主戰(zhàn)派英雄人物是以林為主、關為輔;林是高層領導,關是基層一線,是身先士卒的海戰(zhàn)將領,是獻身報國的民族英雄。在鴉片戰(zhàn)爭第一階段后期,英國侵略軍在廣東不能得手、改變策略進攻天津、威脅北京,清道光帝被嚇昏了頭,即聽信投降派的饞言,于1840年8月20日,就革職查辦林則徐,改派主和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林則徐在任僅有九個多月年的時間。在這以后的第二階段中,《中國近代史》明確記載,關天培是抗英禁煙的代表人物。
傳奇之二:臨危受命保南疆
關天培的愛國主義精神,突出貢獻之一是臨危受命保南疆。據(jù)《山陽縣志》記載,關天培被委以祖國南疆門戶廣東省水師提督的重任,有下列兩點重要情況:
一是關天培在水運海運方面立過顯赫軍功,受封晉升為富饒、美麗、太平的江南蘇淞鎮(zhèn)總兵,而當他赴任的南國,正處于帝國主義侵略的戰(zhàn)火前哨,他的前任水師提督李增階,就是因為英國侵略者的“兵船駛至黃埔河”的“疏防落職”。據(jù)《廣州府志·前事略》所記,清道光十四年(1834)9月,“英兵船二只,越過虎門各炮臺,直抵黃埔,守臺官不能御,乃燃空炮以拒之”。關天培于當年的10月,就接到圣旨受命出任廣東省水師提督,鎮(zhèn)守祖國的南大門。關天培接旨后,按照封建制度是不能抗旨的。但是,可以另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呈“辭王表”,以老母親年邁有病要兒侍奉,或者以自己年老體弱、健康欠佳為由,辭官回鄉(xiāng),也就是常說的“軟下”、“隱退”;另一種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保國禁煙(毒)赴南疆。而關天培的可貴之處是堅定地選擇不圖安逸、不貪富貴,勇?lián)厝,抵抗外寇!他的家人也以國事為重,支持他離開蘇南寶地赴廣東。那時年近八旬的關天培母親,不愿拖累天培,不想長途跋涉到南國,就堅決要回淮安老家,囑咐關天培:“移忠作孝,不必分心以母老為念!边@一偉大的母教,是對關天培極大的鼓舞。于是關天培便讓夫人楊氏和兒子奉母歸里,替己盡孝,自己全心全意地擔起抗強敵、禁煙毒、保南國的重任。
二是在廣東省水師提督任上切實履行了臨危受命保南疆的重任。
林則徐挽聯(lián)中的“六載固金湯”,就是對關天培六年保南國的歷史功勛的最好概括和評價。關天培在任第五年,也就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十二月,林則徐才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他對關天培的功績充分予以肯定。據(jù)《林則徐集·奏稿》所奏:廣東水師官兵經(jīng)過關天培的精心演練“泅水陣式,正變相生,進步合度,槍炮首尾響應,師船調(diào)戧輕靈。其泅水以及鳧水對械各兵,出沒波心,浮潛并用。爬桅各兵,均能升高演技,膽壯氣雄。所有九臺大炮及施放各項火器,高低遠近,均能做到依所定尺寸施放,尚合準繩,各臺炮火夾攻靶船,輒被擊中。將弁諳于將令,士卒習于波濤!标P天培在廣州任上,“公務無分巨細,事事盡心!北局笆貍錇楸,以逸待勞,以靜制動”的原則,首先認真整頓海防,仔細“檢閱洋圖,摘查文卷”。接著“選帶將備二員”,“親歷重洋,遍觀厄塞”。難能可貴的是他自籌款項,開始在虎門構筑三重門戶。以沙角、大角兩炮臺為第一重門戶,南山、鎮(zhèn)遠、橫檔三處炮臺為第二重門戶,大虎炮臺為第三重門戶。
傳奇之三:忍辱負重抗強敵
據(jù)《林則徐集·奏稿》所載,關天培協(xié)助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后,由于英國領事義律拒絕林則徐要外商具結,保證永不夾帶鴉片的要求,英國的印度總督又派軍船到澳門,英國水兵在尖沙咀行兇打死村民林維喜,義律拒不交兇手,于是珠江口上戰(zhàn)事又起。關天培則親自督率舟師,“數(shù)月以來,常駐虎門二十里之外沙角炮臺巡防彈壓,間赴三十里外之穿鼻洋面來往稽查!钡拦馐牛1839)年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正當英國貨船具結準備進入黃埔貿(mào)易時,英國兵船兩艘硬將已具結貨船追令折回,不得進口。關天培聞訊后親自查究,就在這時,英夷兵船“先開放大炮,前來攻擊”。炮擊我尖沙咀師船。關天培“亟令本船弁兵開炮回擊,并揮令后船協(xié)力進攻”,親身挺立桅前,“自拔腰刀,執(zhí)持督陣”。這時有一顆英船炮彈“飛過桅邊,剝落桅木一片”。關天培負傷后,仍然奮不顧身,持刀屹立,“指揮師船還擊,其本船所載三千斤銅炮,最稱得力”,首先打中敵船船頭,關天培又督令弁兵對準連轟數(shù)炮,“將其頭鼻打斷”,英軍紛紛滾跌入海,英兵船狼狽逃遁。在后來的十天之內(nèi),英兵船還接連六次向駐防在九龍尖沙咀北面官涌一帶的中國水師開炮挑釁。但由于中國方面早有準備,加之關天培身先士卒,親自率領士兵英勇抵抗,英國侵略者的進犯全部以慘敗告終。
英軍在無法戰(zhàn)勝關天培所率水師的情況下,即改變戰(zhàn)術北犯。福建廈門不能得手,又進軍天津。腐敗的清王朝北方沿海地區(qū)疏于防范,英國侵略者的炮艦到達天津?,直逼北京。此時清王朝中的投降派乘機得勢。投降派的代表人物穆彰阿、琦善、耆英等乘機誣告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等抗英禁煙的有功之臣,道光二十年(1840)6月,林則徐、鄧廷楨先后被革職待查,關天培也受到牽連。八月二十二日(9月17日)道光帝派主和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州查辦林則徐,為侵略者“代伸冤抑”。此后半年,鄧廷楨也被革職,回到廣州等待查辦。在這以后的抗英禁煙重擔,完全由關天培擔當。
琦善到廣州后,即與英方和談,一再屈辱退讓,撤除了林則徐、鄧廷楨先后主政下關天培精心構筑的“固若金湯”的海防設施和招募的強大水勇。英帝國主義為了達到割讓香港的目的,在談判中突然進攻大角、沙角炮臺。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與副將陳連生英勇率領水師、拼命反擊,琦善為了和談成功,拒絕發(fā)派援軍和軍火,陳連升父子壯烈犧牲,關天培負傷。終因弱不勝強,大角、沙角炮臺于1841年1月,相繼失守。據(jù)《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所載,無恥的投降派琦善卻推脫罪責,將沙角、大角二炮臺的失陷歸罪于關天培。道光皇帝便以“平時督率無方,臨時又倉皇失措”的罪名,革去關天培的官階頂戴,“令帶罪立功”。
關天培的難能可貴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把個人蒙冤置于度外,忍辱負重抗強敵,誓死保衛(wèi)虎門。據(jù)丁晏《誥授振威將軍廣東省水師提督關忠節(jié)公傳》所載,關天培面臨強敵壓境,虎門危在旦夕,就到制府(琦善處)曉以利害,“慟哭請益兵,不許,守臺僅贏兵二百”,更可恨的是琦善對僅剩的一點水師的軍餉也不發(fā)給。關天培心憂如焚,“自度眾寡不敵,且藩籬既撤,孤力無援”,乃決心與虎門炮臺共存亡,并遣人將自己的遺物“墮齒數(shù)枚,內(nèi)衣數(shù)襲”,一綹頭發(fā)及一封簡短家信,緘封寄家。信中說:“國家多難之秋,正是兒捐軀報國之時,今呈上牙齒和頭發(fā),望老母勿以兒為念。”以示訣別。這時,年過花甲的老將關天培的愛國主義精神高于一切,把個人榮辱和生死存亡全部置于度外,抱定以死報國的決心,率領僅乘的守軍,展開了氣貫長虹的虎門保衛(wèi)戰(zhàn)。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2月26日,英軍乘潮水盛漲,前后夾擊,進攻虎門,關天培“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上受數(shù)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边@時守臺士兵已大多數(shù)犧牲,關天培親自燃放大炮,他深知眾寡不敵,孤軍無援,就把隨從孫長慶喊到跟前,命令他將提督大印火速送回廣州,自己則決心以身殉國,與虎門共存亡。孫長慶徘徊不走,不忍離別關天培。關天培以刀逐之曰:“吾上不能報天恩,下不能養(yǎng)老母,死有余恨,汝歸告吾妻子,但能孝事吾親,吾目瞑矣!碑攲O長慶揮淚告別行至半山時,關天培已為炮彈打中,并受重傷,但依然屹立在炮臺上英勇督戰(zhàn),繼續(xù)與英國侵略軍英勇搏斗。后來由于胸膛又被敵人刺刀刺傷而殞。
傳奇之四:獻身報國盡“大孝”
自古忠孝難兩全,而民族英雄關天培的奇特之處就是在封建社會里,用獻身報國盡“大孝”的超越時代局限性的理念,詮釋了萬古流芳的愛國主義精神。具體有三點:
一是牢記母教忠于國。關天培兒時就是孝子。據(jù)其后人說,關天培以武庠生初授漕督右營把總,在赴任前一天,其母吳氏把他叫到跟前,關切地問道:“吾兒明日上任把總,可知岳母在其子岳飛背上刺上何字?”他答道:“精忠報國四字!标P母又問:“那岳飛抗金之事吾兒可知?”“知之不詳,請老母面諭!庇谑顷P母就將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之事向關天培講述。關天培聽后,非常激動,撲通跪在母親面前,發(fā)誓說:“兒愿學岳飛,精忠報國,為民造福!标P母高興地說:“吾兒誓學岳飛,為娘放心了,明日快去赴任吧!”從此關天培牢記母訓,開始了為國效力的戎馬生涯,最后遵循母教,為國盡忠。
二是重任在肩念老母。道光十八年(1838)仲秋,關天培一心撲在整頓海防、保衛(wèi)祖國南大門的國事上,但同時不忘對母親盡孝。一天虎門提督衙署內(nèi)菊花盛開,爭奇斗艷。據(jù)關天培《延齡瑞菊圖自述》,他看到這些在秋風中精神抖擻的菊花,“有并蒂雙花者,有一蒂三花形同品字者,有重摟花分三層者,有一莖雙頭花開四朵者,更有黃菊一枝,頂開大菊一朵,又于花瓣中另生六莖,長者二寸,短者寸余,莖端各開小花一朵,共成七子之形。”菊花使他觸景生情,思念遠在故鄉(xiāng)淮安的老母親。想到八月二十六日(夏歷)是老母八十誕辰,但由于廣東“洋面遇事多艱”,防務很緊張,自己不能回鄉(xiāng)侍奉慈親,為母祝壽,想到這里,關天培特請友人廣東名畫家何丹山以菊花為喻,繪了一幅《延齡瑞菊圖》,并請林則徐、鄧廷楨賜題,祝愿母親健康長壽。
三是舊俗新意盡“大孝”。古老淮城的舊俗是黑發(fā)人(兒孫)先于白發(fā)人(父母長輩)去世,謂之“不孝”,臨終前,把墮齒和頭發(fā)留下,當父母臨終時陪葬,以示盡孝。關天培在誓死保衛(wèi)虎門的危急之際,把“墮齒數(shù)枚,內(nèi)衣數(shù)襲”,一綹頭發(fā)及一封簡短家信寄往家中。信里說的“國家多難之秋,正是兒捐軀報國之時,今呈上牙齒和頭發(fā),望老母勿以兒為念”告訴母親的錚錚之言,既是對母親盡孝,又是說明兒尊母命,為國盡忠,實現(xiàn)了自己少年立下的為國為母盡“大孝”、盡“全孝”的崇高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