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名人研究 > 伊秉綬為我祖先作墓志銘

伊秉綬為我祖先作墓志銘

2015/10/17 15:04:49    作者:丁惠增    閱讀:7270    評論:0

 

  淮安丁息陸、丁如玉父子與清代著名書法家伊秉綬交情很深,否則是不可能請他撰墓志銘的。
  讀史常有意外收獲,前曾拜讀2011年11月20日《淮海晚報》刊楊海林先生大文:《淮安狀元丁士美》,文中提及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為我四世祖丁士美作過墓志銘。銘文:“翁諱儒,字希賢,世為淮郡清河著姓……前客安東(今漣水)徙盱眙澗溪……晚因倭變,遷郡城……葬于城東三里壙新阡……”惜銘文《御書堂·丁氏族譜》中并無記載。
  近讀1993年版由我叔祖丁承炎任總編、叔祖丁承建任副總編的《御書堂·丁氏族譜》,又有新發(fā)現:清代著名書法家伊秉綬為我十一世先祖丁行舉(丁士美后裔)太公作墓志銘,甚為驚異。
  查族譜508頁刊:行舉,字景鴻,號息陸,縣學生,敕封文林郎江西永豐縣知縣,晉封奉政大夫,廣東雷州同知。生于康熙辛丑(1721年)閏六月廿九日,卒于嘉慶癸亥(1803年)八月廿三日,年八十三,葬娘子莊;配周氏,敕封儒人,晉封宜人,葬淮安城東娘子莊。子三:如玉、如璋、如焱。
  伊秉綬為丁行舉所作墓志銘刊見《御書堂·丁氏族譜》,標題:《誥封奉政大夫廣東雷州府同知丁公息陸墓志銘》,署名:“汀州愚侄秉綬江南揚州府知府”。
  墓志銘大意為:
  1802年,我與丁如玉先生相遇時,正值我困頓不得志,被罷免廣東惠州知府官職后,由廣州同知丁如玉先生代理此職。丁如玉做事秉公無私,得以免除我的困境,所以我感恩丁如玉。我曾經到丁府拜訪過丁如玉令尊大人丁息陸公,我把他視為我的親生父親。不久,丁息陸公于1803年病逝于廣州行署任上。丁如玉因父逝哭聲不絕,哀傷過度,心中迷惑不寧,誠懇請我協(xié)助他辦理喪事,直至釘上棺蓋。舉辦喪禮中行祭奠儀等一切真實不欺。兩年后于1805年,我平反復職出任揚州知府,正逢丁如玉在淮安辦好父親下葬的祭祀,要做墓志銘,我正是最適合的人,根據丁息陸大人生平事跡撰寫銘文。
  大人名諱行舉。字景鴻,號息陸,姓丁氏。元末明初約1368年有秀才丁鐘先生,為丁氏始祖,自江西南昌縣遷江蘇淮陰清河定居,后成為縣城人,經數代傳至五世祖丁士美,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五世祖丁士美公傳五代至十世祖丁楠,丁楠為嫡傳長子,十一世息陸公也是大宗嫡傳長子。他自小誠信忠實、沉默少語、品質純樸、學習鉆研,對儒家經典與星命相面之術無不精通,就是不喜歡作八股文。他說,我作為大宗嫡長子,要傳承家風以報答列祖列宗。只要得以實現自己的志愿,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于是練習應試文字。以籍錄生員資格教出兩個兒子也取得生員名籍。丁如玉在鄉(xiāng)試中中舉為賢書令,任江西玉山縣知州,經官吏考試成績最上等而升遷廣州府同知(又稱司馬),歷任廣東肇慶、南雄、韶州、惠州等府司馬。因軍功顯著再經過官吏考試并取得成績最上等,升任知府被舉薦給皇帝;实凼パ裕憾∪缬駷楣倭趶V東政績出眾,這都要歸功于他父親丁息陸教子有方。
  息陸公生于1721年逝于1803年。1805年安葬在淮安縣城東娘子莊。有兒子三人:長子如玉。次子如璋:國子監(jiān)學生;三子如焱:附貢生,考入國子監(jiān)肄業(yè)。
  關于伊秉綬史書記載較多。1754年正月十一日伊秉綬生于福建汀州(今寧化)一個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其父伊朝棟,乾隆三十四年(1769)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祿寺卿。史稱伊秉綬:“通程朱理學,幼秉庭訓,從師陰承方,講求立心行己之學。”后受大學士朱珪賞識與紀曉嵐器重,拜紀為師,又拜當時最盛名的書法家劉墉為師學習書法。乾隆五十四年(1789)伊秉綬參加會試進士及第,授刑部額外主事,補浙江司員外郎,開始了亨通的仕途。嘉慶四年(1799)升任刑部郎中,未幾,伊秉綬出任廣東惠州知府。在惠州期間興利除弊,勤政愛民,致力于地方建設,獎掖后學。嘉慶十年(1805)伊秉綬出任揚州知府,有德惠政聲,為清一代名吏。嘉慶二十年(1815)九月十一日,他在揚州病逝,揚州百姓把他供奉在三賢祠內,與歐陽修、蘇軾、王士禎并祀,改稱“四賢祠”。
  書史對伊秉綬書法評價極高。稱其隸書名揚四海,與鄧石如(1743-1805)篆書有“南伊北鄧”之稱。其書得《張遷碑》、《衡方碑》、《郙閣頌》之遺韻,高古博大,雄渾寬厚,樸拙自然。
  伊秉綬與丁息陸、丁如玉父子交情很深,關系密切,否則就不可能請他撰寫墓志銘的。更令我驚異的是,丁如玉逝世后的墓志銘竟是伊秉綬之子伊念會撰寫的,題目為《誥封朝議大夫廣東廣州府海防司同知即陞知府丁公少溪墓志銘》。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