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書院
2015/8/10 10:47:52 作者:高建平 閱讀:6695 評論:條
最近,在淮安淮城鎮(zhèn)發(fā)現(xiàn)一張距今已整整一百二十年的珍貴的奎文書院生員發(fā)案(發(fā)案,即古代公布上墻)膏火(膏,類似于現(xiàn)在的獎學金;穑袋c燈用的費用)票簽。
票簽眉頭寫有:“奎文書院得票自行獨去發(fā)案之領膏火”字樣;下左寫有:“光緒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二月”字樣,中間工整書寫著生員的名字:程桂森三個俊秀的字體。此票簽的發(fā)現(xiàn),再一次證明了古城淮安悠久的文化積淀。
奎文書院,原名惜陰書院,原位于淮安夾城內。始建于清乾隆初期,為淮安郡伯(即當時淮安封建士大夫)課士之所也。乾隆初淮安太守陶公易,于城北寺中得周公、孔子像,建樓祀之,名曰悅道,旁起蘆舍,名曰:惜陰書院。集諸生講學其中。嘉慶初太守宮懋弼捐養(yǎng)廉銀捐修,六邑官紳助經(jīng)費,立課程,改名曰:奎文書院。咸豐中,毀于亂。顧公(指淮安知府顧思堯,早年做過淮安山陽縣令,因救郡堂火有功,升任淮安知府。)毅然興之,得地于淮安淮城西北隅十王堂(十王堂,即地藏寺)鳩工庀材,工半而公卒,代任者章公儀林,尤以作興文教為己任,勸董(董,即紳董,地方上有權有勢之人,這片地域歸他管。)督工,力畢斯役。為屋一百余間,高堂者廊回而檻曲,齋房周列,額仍其舊。上述見淮人高士魁《淮安郡城新建奎文書院記》。
奎文書院,在民國時為淮安縣第一高等小學,現(xiàn)為文通中學。根據(jù)同治十二年《奎文書院圖》分析:“奎文書院,分東西二部,南面有圍墻,大門建于東部圍墻之中。二門有屋四間,中間兩間為過道,院中建有高臺講堂,悅道樓在講堂后供奉周公、孔子二像。二門東有魁星閣,閣后向北皆是群房,接近磚墻有磚井一。書院西部南面是圍墻,與東部二門相連,與講堂并排為四公祠,里面祀淮安知府陶易(乾隆初任淮安知府)、宮懋弼(嘉慶二年任淮安知府)、恒廉(道光二十九年任淮安知府)、顧思堯(同治元年任淮安知府),與悅道樓并排西邊為征軒,為在任的淮安知府來此講學休息的地方。征軒北為大荷花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