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水車
2015/8/4 9:25:45 作者:蔡桂林 閱讀:4473 評論:條
家鄉(xiāng)的溝河港汊縱橫交錯,構成一張密密麻麻的水網。記得小時候在家種田,幾乎天天都要和水車打交道,踩水車就成了家常事,有時候在水車上踩著踩著就睡著了,經常會從水車上掉下來,腳上腿上被撞成青一塊紫一塊的,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心有余悸呢。
水車都是木制的。通常由車架、前后車軸、車糟和佛榷幾部分組成。車架是用來承載車軸的,車軸兩頭各有一只鐵圈,正好放在車架上的軸瓦內,使用過程中,經常加點潤滑油,使其轉動起來更靈活,也更省力。車軸一般設四人的居多,也有設六人的,比較少見。腳拐是用兩根方木呈十字型穿軸排列,上端裝有木拐,人的上肢伏在一根橫桿上,雙腳踩著四只木拐,呈有規(guī)則地運動而使水車轉動車上水來。
車糟的下半身與后軸通常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在水中先打下兩根木樁,系上一根繩子,車糟的尾部就放置在繩子上,繩子的高度可以調節(jié)。通過調節(jié)繩子的高度,可以改變車糟的吃水位置,如果吃水過深,車上的水量就大,當然,踩水的人付出的勞動量也就大。
記得小時候,常去踩水車的就是祖父帶我和大哥。祖父肩扛一根草杠,約四米來長,是家鄉(xiāng)用來抬草用的,放在地上的一個個小草堆,用兩根草杠朝草堆肚里一伸,前后各一人雙手抬起就走,地上不留半根草屑。來到水車旁,祖父將草杠朝兩頭的車架上一穿,祖父一人在一邊,我和大哥在一邊。其實水車的運轉全靠祖父一人用力,而我們只是輔助而已。七月的驕陽似火,蟬兒在枝頭叫個不休,滾燙的空氣烤得我們透不過氣來,年邁的祖父頭戴一頂破斗笠,上身赤膊,肌膚已成古銅色,只見他渾身上下大汗淋漓,仍在吃力地用勁踩著,我和大哥由于腳底板疼痛,便使勁地吊在草杠上,腳上并沒有使力,由于車軸運轉較慢,車糟內的水斷斷續(xù)續(xù)地細流出來,祖父望了望秧田里奄奄一息的秧苗,無奈地嘆了嘆氣,又不忍心地催促我們哥倆腳下用點勁。
到了排澇的季節(jié),十幾部水車一字排開,每部水車有八人,分兩班運轉,歇人不歇車。那陣勢相當的熱烈和熱鬧,為了提高效率和驅除疲勞,選定一部龍頭車,在車前掛起一面銅鑼和大鼓,邊踩水車邊敲鑼打鼓,有時還有人唱上一段《踩水歌》。歌詞大多無定式,都是一些即興編詞,且大部分都是郎呀妹呀和大姐夫、小姨子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這在當時的農村,也算是一個最為壯觀、熱鬧的場景了。
開始踩水車的時候,腳底板會疼得厲害,因為那時家里窮,是舍不得穿著鞋子去踩水車的,要不然,一雙鞋底很快就會被磨通,踩的時間長了,腳底板會生出厚厚的老繭來。還是八叔聰明,他首先使用了靸板,他在靸板底部刻了一道道的花紋,又將水車的腳拐上也刻上了一道道花紋,這樣踩在上面就不打滑,大大地減輕了腳底板的疼痛。一時間,八叔的靸板,很快傳了開來,四鄰八鄉(xiāng)的人們紛紛跑來效仿。
我家的那部水車,祖父視如掌上明珠,愛惜如命。每次使用過后,他都要下河割一些蒿草之類的東西,將車身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生怕它們被太陽曬著。待不用時,祖父將水車運回來,將幾個部位分解開來,用清水刷洗干凈、曬干,然后再刷上桐油,將它們藏于屋內,留待來年再用。
時光荏苒,年華已逝。這踩水車的往事,已成為歷史,只能留在記憶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