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認識淮安 > 漕運研究 > 漕運線上的秘密組織

漕運線上的秘密組織

2014/6/1 20:46:12    作者:張璞    閱讀:3672    評論:0

元朝完善的南北運河,最終成為了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它的貫通,徹底解決了南糧北調(diào)的運輸問題,從而可以將糧食直接從南方直接運抵北方的京城,而且溝通了中國東部主要水系,且加強了南北之間文化、經(jīng)濟的交流,也對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鞏固政權(quán)也起到一定作用。

明清時期,是漕運的高度發(fā)展時期,自明初起,朝廷就設立了一整套完備的漕軍把總、千戶制度,來專門負責漕運。然而這些漕軍官兵幾乎都是陸軍,要讓漕船由南至北,跨越長江、淮河、黃河,安全的將糧食、物資運抵京城,這就要大批的去雇傭?qū)I(yè)水手來駕馭漕船才行。

如此一來,大批的民間水手被雇傭到漕船上,他們負責起了船只航行,用自己的經(jīng)驗讓漕船避過航行中的風險,順利進京。

正是因為如此,跨越數(shù)個省份的運河沿線上,“漕幫”應運而生,尤其是清朝,發(fā)展到了旺盛期。不過說到“漕幫”,還必須提到前明“漕幫”的原型教派。

“羅教”正名“長生教”,是成化十八年(1482)由北京密云衛(wèi)的士兵羅清結(jié)合了佛教禪門臨濟宗、凈門白蓮宗,道家老莊思想、道教正一派、全真派,儒家仁愛思想而創(chuàng)立的一支教派。因為羅清當時身處軍營之中,他所在的衛(wèi)所部隊又是參與漕糧運輸?shù)能娙耍运闹饕乃枷、教義便首先在漕軍中開始傳播

“羅教”思想從明朝末年開始從華北向江南傳播,流寓杭州的密云人錢堅、翁巖,松江人潘清,在杭州大興“羅教”。

當時,三人在當?shù)馗鹘ㄒ烩,供奉佛像,吃素念?jīng),后來還有了“錢庵”、“翁庵”、“潘庵”之稱,并被封為“三祖”。因為當時該處臨近糧船水次,就有了一些漕運水手借居在其中,時間長了很多人也皈依了此教。

漕運水手和“羅教”相輔相成,也讓其成為了早期其教派中的重要信眾來源。在富庶的江浙一帶,“羅教”思想很快的擴張開,眾多無業(yè)的信徒,都聚集在江浙一帶各個水次的附近,最終還出現(xiàn)了漕船雇傭的水手,幾乎都是無業(yè)之民的局面。

這種局面一直發(fā)展到清雍正年間,最終成為清朝運河沿線上著名的幫派組織“漕幫”。他們以運漕為業(yè),又被稱為“糧船幫”,從江南到華北,入幫者頗眾!颁顜汀币彩乔宄跻詠砹餍凶顝V,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組織之一。

實際上“漕幫”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在其籠統(tǒng)的概括下,實際上包含著在各種矛盾的激化下而分裂出的各個漕運水手幫派,它們密布在運河沿線的各個地方。其中“錢庵”、“翁庵”、“潘庵”也在不斷的社會矛盾下發(fā)展成為三派,各自發(fā)展。

因為錢堅、翁巖同為密云人,所以“錢庵”、“翁庵”兩派相安無事,和平共處,當時被稱為“老安”。而松江人潘清的“潘庵”一派,則自立門戶,被稱為“新安”。由此一來,運河上作為漕運水手的羅教信徒,被分為了兩大幫派。

兩大幫派的局面一旦被確立,它們便開始了爭奪地盤的斗爭。這種關系的確立和互相利益沖突的發(fā)生,又為晚清以后“黑社會幫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漕幫”因漕運而生,其內(nèi)部雖然有嚴格的組織機構(gòu),但是其存在的性質(zhì)一直不明確。它的存在形式,究竟是一種社會團體,還是一個黑社會幫會,也無法具體作出一個準確的定義,這使得“漕幫”一直處于一種半灰色的尷尬境地。

其實在雍正年間,“漕幫”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合法地位,但是這種民間的“黨派”組織,不斷的進行“地上”、“地下”的發(fā)展和壯大,最終在乾隆時期,勢力發(fā)展到讓朝廷難以處理的狀況。更有民間傳言,乾隆皇帝也已經(jīng)加入“漕幫”,并成為鎮(zhèn)江金山寺一僧人的弟子,可見其當時在大江南北的影響力之大。

“漕幫”之間,雖然體系龐大,但是人員組成卻相對單一。它的成員基本都是運河上的成年男性水手,當然也吸收了一部分社會上的知識分子,作為幫派中的“理論支撐”。而組織紀律上,漕幫擁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體制,漕規(guī)、家法,便是規(guī)范成員絕對服從的行為準則。當然,除此之外,可以說漕幫也是在準軍事化下進行著管理,其實這都是漕幫內(nèi)部對成員進行有效控制的一種方式和方法。

“漕幫”實際上就是以漕運水手為主的苦力型行幫組織,成員除了遍及漕船之外,還要負責漕船裝卸、碼頭停靠、河道治理、運輸安全等諸多相關漕運的事務。組織漕運水手結(jié)黨販私,也是幫派組織的重要任務之一,尤其是可以謀取暴利的食鹽和物產(chǎn)。幫會組織,有時也像是一個“工會”,他們也會為成員進行謀利,并會為此組織策劃一些事件,比如為漕運水手的加工資,以及爭奪就業(yè)機會。

道光年間江蘇省整飭漕政,清查涉漕人員開始,眾多漕運人員被官府查處、裁減,并被付以路費,遣回原籍。但是眾多人員,并沒有離開運河沿線,而是大量的滯留在漕糧征收的各個水次,雖然最后官府怕這些已經(jīng)無業(yè)的人員逗留滋事,便號召士紳捐款,由官府押送他們回到原籍。但是仍然有不少人為了逃避官府的遣送,而不得不因生活的窘迫而淪落江湖。如此一來,那個著名的“青幫”便開始孕育。

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將八省漕運全部停止,所有“漕幫”成員被迫上岸。隨著漕運沒落,原有大批“漕幫”成員涌入上海,謀求生計。

進入民國后,“漕幫”正式改稱“青幫”(清幫),主要信奉前羅教“三祖”中的松江人潘清,也就是曾經(jīng)的“潘庵”一派中的“新安”。而在上海的工人群體中,80%均為幫派成員,青幫所占比重最為之大。

“青幫”組織一直到民國結(jié)束才在上海徹底消失,而這支曾經(jīng)活躍在漕運線上的封建社會寄生組織集團,也隨之成為了永遠的歷史。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