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西游文化 > 淮河水神水母娘娘與《西游記》

淮河水神水母娘娘與《西游記》

2015/3/27 11:04:12    作者:劉懷玉    閱讀:9930    評論:0

  據百回本《西游記》,唐僧西天取經,自長安出發(fā)西行,在到大雷音寺見到佛祖的漫長途中,書中有交待的,經過了和牽涉到大約五十余個國家和地方。其中實有地名只有八九個,但多數與實際時代、方位不盡相同。有一處與實際地理相合,但事情比較奇特:唐僧在小雷音寺遇難時,孫悟空曾回過頭來到東土不太起眼的地方盱眙請救兵。
  這段故事出在《西游記》第六十六回。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唐僧師徒取經途經小西天小雷音寺,被黃眉怪捉住,行者被合在金鐃之內,虧得二十八宿救出。行者出鐃后,打破金鐃,驚動黃眉怪,與二十八宿復被妖怪擒去。行者遁脫,請來武當山蕩魔天尊的龜蛇二將與五大神龍救難,但一戰(zhàn)即潰。除行者走脫外,其余全被妖怪捉住。后來,行者又到“南贍部洲盱眙山蠙城,即今泗州”,因為“那里有個大圣國師王菩薩,神通廣大。他手下有一個徒弟,喚名小張?zhí),還有四大神將,昔年曾降服水母娘娘”。行者“拜請菩薩,大展威力,將收水母之神通,拯生民之妙用”,去救師父一難。國師王道:“你今日之事,誠我佛教之興隆,理當親去,奈時值初夏,正淮水泛漲之時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廝遇水即興,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頑,無神可治”,即派其小徒領四神將去救難。黃眉怪嘲笑小張?zhí)颖绢I不高,“只好收捕淮河水怪”。果然,小張?zhí)右稽c兒也不頂事,一下子就被妖怪擒去。孫大圣白跑了一趟盱眙。
  這段故事在書中完全是個過場戲,但是,它引起我們思考這樣幾個問題:一、《西游記》與“淮河水怪”關系密切;二、《西游記》與僧伽也有著聯系;三、這段故事加強了《西游記》的地方色彩,為吳承恩作《西游記》說提供了內證。
  “淮河水怪”,或稱“淮河水神”,是個古老的神話話題。神話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力低下,征服自然力很差的情況下,對自然界神奇現象的解釋。在我國古代,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樹木,飛禽走獸,無一樣沒有神話傳說。洪水猛獸是人類最可怕的災害,因此,河神水怪的神話傳說就更多了。河有河伯,湘有湘君;淮河是四讀之一,有山神水怪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傳說淮河之神是無支祈,有的書中寫作“無支祁”、“巫之祁”等。關于無支祈的傳說由來已久,有人指出《呂氏春秋·諭大》中所說的“岐母”,就是說的無支祈。但最早明確講無支祈的,是唐代李公佐的小說《李湯》,或題《古岳讀經》,F據《太平廣記》卷四六七轉錄如下:
  貞元丁丑歲,隴西李公佐泛瀟湘蒼梧,偶遇征南從事弘農楊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徵異話奇。楊公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湯任楚州刺史時,有漁人夜釣于龜山之下。其釣因物所制,不復出。漁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見大鐵鎖,盤繞山足,尋不知極。遂告湯。湯命漁人及能水者數十,獲其鎖,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頭,鎖乃振動,稍稍就岸。時無風濤,驚浪翻涌。觀者大駭。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自首長號,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誕沫腥穢,人不可近。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fā)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復出。時楚多知名士,與湯相顧愕栗,不知其由。爾時乃漁者知鎖所,其獸竟不復見”。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餞送給事中孟簡至朱方,廉使薛公蘋館待禮備。時扶風馬植、范陽盧簡能、河東裴蘧,皆同館之,環(huán)爐會語終夕焉。公佐復說前事,如楊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訪古東吳,從太守元公錫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廬。入靈洞,探仙書。石穴間得古《岳讀經》第八卷,文字古奇,編次蠧毀,不能解。公佐與焦君共評讀之: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驚風走雷,石號木鳴,五伯擁川,天老肅兵,不能興。禹怒,召集百靈,授命夔龍。桐柏千君長稽首請命。禹因囚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乃獲淮渦水神,名無支祈,善應對言語,辯江淮之深淺,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鳥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鴟脾桓木魅水靈,山襖石怪,奔號聚繞,以數千載。庚辰以戰(zhàn)逐去。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圖此形者,免淮濤風雨之難!奔蠢顪姡c楊衡之說,與《岳讀經》符矣!
   《西游記》中雖然沒有直接說出無支祈的名字,但書中已稱之為“淮河水怪”,又稱之為“水猿大圣”,被一個稱之為國師王菩薩的收伏在盱眙一帶,這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這個水猿大圣的故事與無支祈一樣,實際上就是指的無支祈。淮河水怪無支祈是研究《西游記》的專家們經常碰到的敏感問題之一,許多學者認為,無支祈與孫悟空關系密切,甚至認為無支祈是孫悟空的原型。例如魯迅先生說:“我以為《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正類無支祈”,孫悟空的“神變奮迅之狀”是吳承恩從無支祈身上“挪移”來的。后來,胡適提出孫悟空的形象“是由印度傳來的”,他的模特兒是印度古神話中的哈奴曼。然而魯迅先生仍然說:“由我看來”,“我還認為孫悟空是襲取無支祈的”。有的學者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哈奴曼,但哈奴曼進入中國以后,“又與無支祈傳說混合,沾染上一些無支祈的色彩”?傊,不管怎么說,反正孫悟空的形象是受到淮河水怪無支祈的影響的。
  從以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孫悟空的外貌、語言、神通等,與無支祈多么相似!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孫悟空形象比無支祈更豐滿,故事性更強!段饔斡洝废慈チ怂墓謿庾兊镁哂腥饲榈奈兜,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這就是小說家吳承恩的特殊本領。
  在這里,我要強調指出一點,許多研究者認為淮河水神無支祈外形僅是“象猿猴”,而不一定是猴子。這是因為無支祈故事如《李湯》等,都說他“形若猿猴”,而中國的水神、水怪又多為牛形,且無支祈傳說后世又常與金牛傳說相混淆。然而,在《西游記》作者的心目中,則不僅僅是“象”的問題,而直接就是“是”,因而他徑直說他是“猿”,是一個“水猿”。這是與我們今天許多學者的看法頗不一致的地方。我們可以把《西游記》 中的這一細節(jié),作為作者吳承恩將無支祈與《西游記》、孫悟空扯上關系,并進而有意識地對無支祈故事進行挪移改造成孫悟空形象,豐富《西游記》的內容的內證看待。
  其實,中國古代關于神猴及《西游記》的小說、故事和戲曲中,是經常將無支祈與猴子列為同類,并說他們是兄妹關系的。元明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圣》中的猴精,自稱“吾神三人,姊妹五個。大哥通天大圣,姐姐是龜山水母,妹子鐵色獼猴,兄弟是耍耍三郎”。龜山水母也是無支祈的變象。楊景賢雜劇《西游記》第九出中,孫行者自言“兄弟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_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齊天大圣,小圣(孫行者自己)通夭大圣,三弟耍耍三郎。”這些小說、戲曲中,猴精都有個“大圣”的頭銜,而且還有叫“齊天大圣”的,這正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稱號。這些小說、戲曲中將無支祈與猴精齊天大圣等說成是兄妹關系,無支祈無疑也是猴子了,無支祈是孫行者的家族成員,孫悟空的形象受到無支祈的聚響是自然的,也是不容懷疑的了。這是我國古代創(chuàng)作《西游記》的戲曲家、小說家額賄的概念并不因為我們今天的研究者的承認與否,他們就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寫的。孫悟空的形象是深深扎根于我國古代水神故事和猴精故事的土壤之中的。
  淮河水神無支祈的故事,在后世流傳過程中,有過許多“版本”,因而有許多變異。例如,南來朱熹在《楚辭辯證·天問》中說:“世俗僧伽降無支祈,許遜斬蛟蜃精之類,本無依據,而好事者遂假讬撰造以實之!边@說明南宋世俗間的傳說中,大禹已演變?yōu)樯ち。羅泌《路史》卷九《余論》中說,“釋氏以為(巫支祁)即泗州僧伽所降水母”,力辨僧伽降水母為無稽之談。這反映了當時不但降伏者變?yōu)樯ち耍疫B被降伏者無支祈也變?yōu)樗噶。水母又稱“龜山水母”、“水母娘娘”,亦是淮河的水神。因為龜山、泗州、盱眙都在淮安西面淮河邊上,所以這一帶的各種神話傳說,極容易混雜起來。水母、無支祈傳說均很古老,僧伽是泗州的神僧,它們的故事在淮河水神這點上有共性,并在這一點上融合起來,也是正常的事情。宋元時代,在這一融合的基礎上,出現了以此為題材的小說、繪畫和戲劇。吳承恩和他的摯友朱曰藩很熟悉這類故事。朱曰藩《跋姚氏所藏大圣降水母圖》一文說,他于嘉靖十五年(1536)在南京曾讀過元人小說《大圣降水母》,后來見到此《大圣降水母圖》“較之小說益奇”,并說:“若曰支祈銷而淮渦平,黃犢驅而漢江導,此又一說也”。元人《大圣降水母》小說今不見傳,不知其具體內容,但從題目和朱曰藩的跋來看,當與已逸的兩部元代雜劇——高文秀的《木叉行者降妖怪,泗州大圣降水母》、須子壽的《泗州大圣淹水母》——大致相同。大圣當即泗州大圣,指的是僧伽,因為僧伽在宋代有泗州大圣的封號。朱曰藩說的比小說要早的《大圣降水母圖》,是宋代李龍眼所作。由此可見,僧伽降水母故事,在宋代即已流傳不絕,廣被民間,因而致勞了朱熹、羅泌等人彈糾。到了明代,關于淮河水怪的傳說便逐漸形成了三種說法:禹——無支祈、僧伽——無支祈、僧伽——水母。這三個說法同于一源,是淮河水怪故事的三個“版本”而已。但是,這些故事在長期的融合演化的過程中,與猴精的故事越來越密切,與《西游記》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以致它的神奇、情節(jié)以至于名號,逐漸被《西游記》故事、戲劇所挪移。到了吳承恩的手里便發(fā)展到了頂峰,連“水猿大圣”、“水母娘娘”等等名號、情節(jié),無支祈的形狀、神變奮迅等,全部被移植到百回本小說《西游記》書中去了。
   在百回本小說《西游記》中,降伏淮河水怪的不是大禹,也不是僧伽,而是一位“大圣國師王菩薩”。這位“大圣國師王”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現在收伏了“水猿大圣”,并且還看管這水猿。由此看來,這位“大圣國師王”其實就是僧伽。僧伽在唐代曾被封為“國師”,以后又被稱為“泗州大圣”,傳說中它曾降伏過水母,故此國師王菩薩必是僧伽化身無疑。書中將水母與“水猿大圣”并列入書,這是小說作者經常使用的狡獪手法之一,是不足為奇的事情。其實,國師王的徒弟小張?zhí)右矐兴镜。楊景賢雜劇《西游記》第十七折《女王逼婚》中,女王曾說到“巫枝祇把張僧拿住在龜山上”。這個佛門的張僧與小張?zhí)油諒,大概不是偶然的巧合,依我看來小張也是從張僧那兒承襲來的。
  有趣的是,淮河水怪的故事一直與淮安密切相關。無支祈首先是唐楚州(今淮安)刺史李湯發(fā)現的,因為盱眙在唐代大部分時間屬于楚州的,是李湯所轄的范圍之內。僧伽的故事與淮安的關聯也很突出。僧伽是個真實人物,本是唐代的一名高僧,大約生活在公元628年至710年之間。贊寧《宋高僧傳》卷第十八《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傳》云:“釋僧伽者,蔥嶺北何國人也。自言姓何氏……詳其何國,在碎葉國東北,是碎葉附庸耳。伽在本土,少而出家。為僧之后,誓志游方。始至西涼府,次歷江淮,當龍朔初年也,登即隸名于山陽龍興寺!鄙疥柤唇窕窗病Iぷ噪`名山陽龍興寺以后,“始露神異”:
  “初將弟子慧儼同至臨淮,就信義坊居人(一說為山陽令賀跋元濟家)乞地,下標志之,言決于此處建立伽藍。遂穴土獲古碑,乃齊國香積寺也。得金像,衣葉刻普照王佛字。居人嘆異云:‘天眼先見,吾曹安得不舍乎?’
  “通天萬歲中,于山陽眾中懸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萬錢奉助功德,勿生橫議!び诨窗墩泻粢淮唬骸暧胸斒┪幔蓪捫酞z。汝所載者剽略得耳!I依言盡舍,佛殿由是立成。無幾,盜敗,拘于揚子縣獄。伽乘云下,慰喻言無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
  據《宋高僧傳》記載,僧伽的“神異”還有很多,但奇怪的是與淮河水怪有關的事一件也沒有!端胃呱畟鳌烦捎诒彼纬跄辏蟾拍莻時候僧伽的故事尚未與淮河水怪故事發(fā)生橫向聯系,即未與無支祈、水母故事進行錯雜;或已發(fā)生錯雜,但佛門亦認為此為不經之談,而未能寫入他的傳記。僧伽生前曾被詔入內道場,“帝御法筵言談,造膝占休咎,契若合符。”死后安葬泗州普光王寺,屢顯神異,保障地方,唐末宋初時被稱為“證圣大師”、“大圣僧伽和尚”、“泗州大圣”,并為之建立靈瑞塔。他死后的名聲逐漸大起來,天下皆建廟崇奉他!端胃呱畟鳌吩疲骸疤煜聨自炀珡],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尚’,有所乞愿,多遂人心!睋f連福建平潭縣、福清縣都有他的廟宇佛像,喚做“泗州佛”。泗州在淮河之濱,僧伽又如此“神異”,民間傳說中用他來取代遙遠的大禹來降伏無支祈或者水母,當然是非常合適,而且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僧伽在淮安的事跡卻與淮河水怪有關。明楊大伸纂輯的《淮陰龍興禪寺志》卷三載:
  僧伽大士,碎葉國人。則天萬歲通天元年,詔番僧配寺,所在皆配住。時僧伽自碎葉國來,住楚州法華禪院,意淡如也?へS登橋下有井,俗傳井有怪龍,必作暴水,郡中當沉沒。僧伽因架石井上,作廟名“大圣”以鎮(zhèn)之。中宗景龍二年戊申(708),詔僧伽入宮,帝稱弟子禮,三臺百辟無不問法歸心。僧伽以久晏息楚州法華禪院,奏帝,帝遣中使繕治,更“龍興萬壽禪寺”額,立“尊勝塔”,賜常住田千畝。
  《淮陰龍興禪寺志》卷一載龍興寺下院“大圣堂”條云:
  唐中宋景龍二年,僧伽大士游市中,見郡城西北坊豐登橋下有古井,俗傳井通海,有龍藏其中,當以某年作暴水,郡城沉沒。僧伽因架石井上,為高臺,臺上建堂,以制龍怪,后稱為大圣堂,亦名其橋為大圣橋。時遣本寺僧惠慈住之。
  這里所說的古井、大圣堂、大圣橋,淮安歷代編纂的地方志中均有記載:尊勝塔今名文通塔,仍然巍然矗立在淮安。井、堂、橋當年都是實有的。正德《淮安府志》卷五云:
  大圣橋:在治西,即宋北市橋,又名豐登橋。橋旁有大圣堂,因名。
  與僧伽有關的那口古井叫甘泉井,天啟《淮安府志》卷三云:
  甘泉井:今名龍窩,在豐登橋側。水與淮潮消長,上建大圣廟鎮(zhèn)之。大圣者大禹,命庚辰鎖水怪巫支祈盱眙龜山之麓。唐時僧伽顯靈泗洲,后人祀之,今冒大禹之號也。詳《盱眙縣志》。此井相傳景泰間,有鴨墜井,半月余復出,剖腸嗉,其中有黃沙,以為通淮河也。
  這里所說的“大圣廟”、“大圣堂”是一回事,因在甘泉井條下已講了,所以天啟志未再單獨列條!独m(xù)纂山陽縣志》卷二有“大圣堂”條云:
  大圣堂:大圣橋側,本僧伽所建之佛堂,后遂供僧伽像于上,名為大圣堂者,以僧伽宋時有“泗州大圣”之號也。
  大圣橋東端,甘泉井所在之處,有一條南北的巷子,因甘泉井又名龍窩,所以這條巷子即名龍窩巷。正德《淮安府志》卷五中,有此巷名的記載。解放后拓寬馬路搞城市建設,大圣堂已被拆除,甘泉井被蓋好弄到某屋基下面,大圣橋改建后易名為“和平橋”,而“龍窩巷”則基本如舊。
  僧伽降水母的故事,不僅在淮安、盱眙等地有影響,在整個淮河下游一帶民間也是流傳甚廣。有一出戲劇名《泗州城》,解放后曾被改編為《虹橋贈珠》,就是此類故事的衍化。每為御旱潦,慶秋成,鄉(xiāng)間常請道巫做“青苗會”等活動,也演唱水漫泗州、大圣降水母的故事。天長宣瘦梅《夜雨秋燈錄》卷六《巫仙》開頭便記錄了這一情景:
  巫之一教,流傳已久,曰端工,曰香火,曰童子,名雖不一,總不外乎鄉(xiāng)儺之遺意。古之巫也,僅僅逐疫癘,御早潦。近則愈幻愈奇,擊腰鼓,吹畫角,口吐秦腔,弟子鳴鉦相和,跳舞若狂。更有搭臺演戲若優(yōu)伶,瞑目過陰若亡者。鄉(xiāng)愚不知其謬,每秋萬寶告成后,輒斬豕炰羊,延若輩來跳神,數晝夜不為倦。丁男子婦環(huán)坐,聽唱九郎官、水母娘娘各政事。然后飽啖神胙,不醉無歸。
  目前,淮安人們仍在傳說城內大圣堂的故事。筆者采錄一則如下(據退休工人包百齡口述整理,包78歲。):
  古時候,龍興寺有個下院在淮安城內北市口,里面有個住持長老,道行很深,他收了一個小沙彌,禿頭跋足。其實,這個小沙彌就是他收伏的一個妖魔。長老將它控制在自己身邊,不許它出外危害生靈。院內有一書塾,長老命小沙彌在書房內充雜役。小沙彌害怕長老,奉命惟謹。但它魔性未改,仍時時想離開這里。有一年歲底,長老外出,小沙彌站在塾師身邊哭泣,偽說思念母親,但長老法規(guī)很嚴,不得輕離。墊師不知底細,認為他孝意可嘉,長老不近人情,便叫它立即先走,長老處由他去講,后果由他擔當。小沙彌得到他的擔保,磕頭謝命,轉身向后院走去。后院沒有后門,外出不向前門,為什么反向后去?塾師生疑,便尾隨察看,只見小沙彌到了后院井旁,一頭便栽到井里去了。霎時間天空陰云密布,大雨頃盆。長老回院后得知此事,跺足不已,告訴塾師說:“這個小沙彌原是妖魔,系水母的第九子。因它常在淮水作亂危害生靈,被我降伏收在身邊,不許須臾擅離。現在它得了你的允許大膽地走了,你看這一路頃盆大百雨不知要淹沒多少莊稼!遍L老立即命人將井蓋上,并將后院墻推倒覆上,在一旁作起法來,頓時雨止天晴。據說長老就這樣又降住了這個妖魔。為了淮安一帶永安,不受淮水侵擾,長老立即化緣,在井旁建造大殿三間,塑大圣像一尊供于上以鎮(zhèn)壓之。后來這個大殿便被稱為“大圣堂”,西邊的橋亦名“大圣橋”。而旁邊的巷子則稱為“龍窩巷”,因為孽龍的第九子鎮(zhèn)壓于井中的緣故。
  這個故事與淮安地方志中記載的僧伽大圣堂的說法差不多。在淮安民間還有一些這類民間傳說,但都大同小異。這些故事傳說都是禹伏無支祈或者僧伽降水母的翻版,它們對于小說《西游記》起了很大的影響!段饔斡洝分袑懥嗽S多河神水怪的情節(jié),比如鷹愁澗孽龍作怪,后被收伏變成龍馬(第15回),流沙河妖精要吃唐僧,后被收伏為徒,取名沙悟凈(第22回)。還有黑水河鼉龍假船賺唐僧(第43回),通天河金魚精沉唐僧于水宅(第48回),碧波潭九頭駙馬盜佛寶(第63回)等等。這些故事中描寫了各種各樣的水怪,性格各異,模樣也不一樣,但其后果卻都差不多。孽龍、沙和尚被收伏了為唐僧效勞,鼉龍、金魚精被囚禁待處理,這里全都有無支祈或水母的影子。黑水河的鼉龍,是拙計犯天條的涇河龍王的第九子,這與上述僧伽建大圣堂及大圣堂龍怪故事尤為相象。通天河靈感大王騷擾陳家莊,孫悟空變成童男供他食用,言談伶俐,作者用了“善能應對”四字來描述”怎么不令人想起《李湯》中,描寫無支祈時所用的詞語“善應對言語”來。本文開頭所引第六十六回孫悟空見大圣國師王菩薩一節(jié)中,則直接點出了僧伽降無支祈(水猿大圣)和降水母的故事。這足以證明吳承恩對這類故事非常熟悉,并且善于移植和翻新,將它騰挪到《西游記》小說中去。
  淮河水怪還有另外一種變態(tài):幻為木頭形狀,名之為“神木”。這在明代一度甚為流行。吳承恩的前輩友人潘塤,曾編纂了一部筆記《楮記室》,其中有一篇題為《淮河水怪》。內容如下:
  自神禹導淮,鎖水神巫支祈,迄今不知幾千年,淮絕無患。弘治十六、七年內,荊涂峽間忽有水怪作孽,阻拒峽口,淮水不得泄,則壅而旁溢。春、六、濠、潁之間,田廬多浸。商船至湖,時遇怪風浪,多顛覆;往來棹浪小船,或至中流,或近岸,若旋風起,即大浪三四掀逐而來,人艇俱沒。以是土人名其怪曰“趕浪”,相諱不敢犯。又或夜靜月明,梢人見有物若巨木偃臥沙際,方報告驚諦,則倏然入水,風波迭作,于是又名“神木”。如是者蓋四、五年。正德以后,患息,人復見于渦河中!喽却宋锘蚣次字硪,世俗寡識,妄謂“趕浪”、“神木”云耳。蓋此物鎖于龜山,唐時為漁者掣出水,常一獻形,計今必尚存……余記《岳讀經》云:禹得渦河水神巫支祈,鎖之龜山之下,淮乃安流。今世俗所謂“大圣降水母”,即此事而后人傳誤耶?抑別有說也?
  《楮記室》內容皆為抄撮各書異聞。此則故事末尾注明抄自《墨談》,即明陳霆的《兩山墨談》。此故事影響頗廣,劉獻庭的《廣陽雜記》卷三,趙吉上的《寄園奇所寄》卷五等均有所轉錄。大概到了清代此故事仍盛傳不衰。潘塤淮安人,進士出身,官至河南巡撫。五十余歲落職家居,久薦不起。他雖編刻了自己的詩集、當官時的奏議文稿,編纂了《潘氏統宗譜》,還編了一部《淮郡文獻志》,但不以文名。然而他編的這部《楮記室》收集了不少奇聞怪事,有許多與《西游記》關系密切。例如該書第一卷中就收集了上述“淮河水怪”神木的故事,在卷三十一,又記載了真定府阜平縣東南的水簾洞,并抄錄宋熊鼎的《水簾洞詩》:“石泉飛雨亂淋漓,翠箔銀絲萬縷齊。云屋潤□(左氵右亟)蛛網密,月鉤涼浸玉繩低。鮫人夜織啼痕濕,湘女晨妝望眼迷,恍似水晶宮殿里,四檐花雨亂鶯啼”。卷十三從《菽園雜記》中抄錄了一條,題為《石中男女》,內容在拙文《〈西游記〉與淮安地方掌故》中已提到過了。這些淮河水怪、水簾洞、石中人等故事,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吳承恩小說《西游記》的有關情節(jié),如石中生猴,花果山水簾洞等等。吳承恩一生愛好“奇聞”,是不是潘塤受了吳承恩影響,也愛好“奇聞”了呢?或者是受了《西游記》的影響,有意識地搜集有關的傳聞異事,甚或是為了供給吳承恩寫作《西游記》的素材而刻意搜集的呢?潘塤編撰《推郡文獻志》時,吳承恩曾參與“商評校訂”,在編纂《楮記室》時是不是也參與了一部分工作?反過來說,這些材料如果是吳承恩提供給潘塤的也是很有可能的。當然這些都是推想,但這些與《西游記》有著密切關系是不容忽視的。
  現在我們仍然回到僧伽的問題上來。僧伽為什么如此神異呢?據《宋高僧傳》,唐中宗曾問萬回:“彼僧伽者何人也?”對曰:“觀音菩薩化身也。經可不云乎?應以比丘身得度者,故現之沙門相也”。觀音本佛教中的著名菩薩,按佛經所言本為男性,只是在中國的長期流傳中,從五代起逐漸變?yōu)榕。在《西游記》中,他的形象就是一個姣好的女子:“烏云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第八回)然而,在第十二回中,她奉如來佛祖之命來長安尋取經人時,竟變化成一個古怪的男性:“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的“癩和尚”。這副尊容與行為和僧伽當年的形象頗為相似。僧伽“唐高宗時至長安、洛陽行化,歷吳楚間,手執(zhí)楊枝,混于緇流!眲t天元年來淮后,“冬宴于楚州法華禪院,或振錫長街,或乞食他處,淡如也。”這大概也是所謂“現之沙門相”罷,但其中很有些僧伽影響的成分。首先說出僧伽是觀音菩薩化身的是萬回。萬回是中國本土河南閿鄉(xiāng)的和尚,也是僧伽同時代的神僧,《神僧傳》說他對僧伽“禮謁甚恭”。一說為僧伽大士弟子,他是傳說中與玄奘取經有關的少數幾個人物之一!端胃呱畟鳌肪硎恕短齐街蓍斷l(xiāng)萬回傳》云:
  貞觀中,三藏奘師西歸云:“天竺有石藏寺,奘入時見一空房,有胡床錫杖而已。因問此房大德,咸曰:‘此僧緣闕法事,罰在東方,國名震旦,地號閿鄉(xiāng),于茲萬回矣’”。奘歸求見,回便設禮。問西域,宛如目矚。奘將訪其家,回謂母曰:“有客至,請備蔬食!倍矶手。
  在《太平廣記》卷九十二《萬回》、《指月錄》卷二中,均有此故事。吳承恩熟悉家鄉(xiāng)的僧伽故事,進而聯帶地熟悉了萬回的故事,并將他們的故事與萬里能一日來回的神變挪移到小說中去。如果說,淮安是僧伽初顯神異的地方,那么泗州則是他成名的地方,他的“泗州大圣”的稱號就是從這里得到的。泗州城在盱眙西北淮河北岸,與盱眙城一水之隔,僅二里左右。宋元以來,僧伽的神話越來越神,最后演變?yōu)榻捣春铀值娜宋。但是,歷史卻愛開玩笑,到了清代康熙年間,由于淮河水位日漸提高,僧伽非但沒有降住淮河水怪,他的廟宇大圣寺(即普光王寺)、靈瑞塔、絮香閣竟連同泗州城一起沉沒于淮河水底。而所謂大圣降水母等等故事,也逐漸演變?yōu)椤八糁莩恰钡纳裨捄蛻騽。這是一個歷史的諷刺。
  吳承恩的《西游記》沒有將“大圣國師王”的廟宇“安置”在泗州,而說成在淮河南岸的盱眙城內(寺名倒還相同,曰大圣禪寺),并不是作者不熟悉僧伽的故事,或不了解泗州。事實上,當時淮安人對泗州也非常熟悉。泗州,元代屬淮安路,明代屬鳳陽府,與淮安府同屬南直隸。明漕運總督府設于淮安,漕運總督全稱為“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所謂“鳳陽府等處”是指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和鳳陽府,還包括徐州、和州和滁州三個州。因此,在明代,泗州及所屬盱眙雖不屬淮安府,但與淮安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卻是十分密切的。嘉靖間抗倭,泗州與淮安同遭倭亂,吳承恩好友沈坤組織“狀元兵”在淮安抗倭,功勞甚巨。侍御史馬斯臧在泗州修城御倭,沈坤還特地為他寫了一篇《泗州修城記》。吳承恩將“大圣國師王菩薩”安在盱眙,一是盱眙山水形勝,古跡甚多;二是盱眙有無支祈的古跡,也有僧伽的廟宇,鎖無支祈的龜山即在盱眙;三是盱眙與淮安的關系歷來密切,吳承恩對那兒十分熟悉。這在書中所提到的地名方面得到充分的反映。書中說到的地名,現地方志中均能找到。例如:
  盱眙山:本名馬鞍山,在治東四十里!短藉居钣洝芬赌蟽贾萦洝罚浩渖酱ㄈ赳R鞍,遂名。天寶中改為盱眙山。
  蠙城:盱眙縣故城,古名蠙城。作者用這個偏僻的古名代稱當時的盱眙縣,是為了虛化背景,避免過于寫實!段饔斡洝分忻枋鲰祉粜蝿俚捻嵨脑疲
  上邊有瑞巖觀、東岳宮、五顯祠、龜山寺,鐘韻香煙沖碧漢;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臺、杏花園,山光樹色映蠙城。
  這當中提及的名勝,除了五顯祠以外均為實有,但并不在一處,小說中將它們弄到一起來了,F據高延第、段朝瑞(均系準安人)等編纂的光緒《盱眙縣志稿》卷九的記載,轉錄如下:
  瑞巖觀:治西。明馬卿(按,馬卿明嘉靖九年至十二年在淮安任漕運總督)《游瑞巖觀詩》:“載酒瑞巖觀,煙霞仙徑深。古崖多賦詠,今日復登臨。春早鶯花景,天空鸞鳳香。塵勞欣暫憩,一寄白云心。”
  玻璃泉:縣治第一山下。有石龍虎,口中噴水,注石池中。
  五塔寺(峪):治西南山下。乾隆志:寺與塔昉自唐時,后廢。
  八仙臺:治東。乾隆志:縣東三里石巖下,有八仙坐石。石下溪流,名洗觴池。其上有石棋抨遺跡。
  杏花園;治西。乾隆志:在瑞巖下,今為學宮基。其地杏花尚 。
  龜山寺有二,曰上龜山寺,曰下龜山寺。
  上龜山寺:治西,宋天禧二年建。元末兵廢,明初重建,有鐵鑄羅漢百五十尊。
  下龜山寺:治東北,宋天禧建。在盱眙縣城東北三十里龜山上。
  此就是與無支祈有關的龜山。此山西南隅絕壁下有支祈井,即所謂鎖無支祈處。山上有一座淮瀆廟,在瀆神旁邊有一尊“赤面而僧服”的神像,據說就是僧伽大圣。明嘉靖九年,漕運總督唐龍曾撰《淮瀆廟碑記》,記中對淮瀆廟神究章是誰,列了兩種說法:一是庚辰,另一是無支祈,因為有“支祈之宮”在這里。唐龍是反對無支祈是淮瀆神的說法的,他認為“山妖水怪,直惟驅之而已,豈可宮耶?其誕明矣!碧讫埮c吳承恩的交往也是密切的,吳承恩曾撰《海鶴蟠桃篇》詩為唐龍母親祝壽。明初鄭真《龜山水母廟》詩:“青山如伏龜,巨石壓情浪。岡巒相起伏,隱隱城郭狀。憶惟南渡余,金戈嚴保障。封疆南北分,放歌一凄愴。鐵鎖錮支祈,禹功千載上。吁嗟水母稱,誰能辨誣謗”。
  以上所提及的名勝,宋代以前即有之,并多被米芾列入都梁十景之中去,其名目是:“瑞巖觀清曉”、“玻璃泉浸月”、“五塔寺歸云”“八仙臺招隱”、“杏花園春晝”、“龜山寺晚鐘”。
  孫悟空到盱眙來請救兵,在《西游記》全書中完全是個過場戲,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細節(jié)。作者加上了這個小小的插曲,意在增強故事的曲折性,使內容豐富多采。然而,它卻讓我們看出《西游記》的一些海底眼。它使我們確信淮河水神給了《西游記》巨大的影響,這不僅僅是“大圣國師王”是僧伽的投影,而且“水猿大圣”無支祈也給了孫悟空以重大影響。“國師王”是“大圣”,無可非議;淮河水怪這只猴子也稱“大圣”,這是一個重要內證。使我確信孫悟空的確曾以神猴無支祈作為原型的;并使我們確信,《西游記》曾從我國古代神話、宋元小說、民間故事、元明雜劇中的神猴故事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段饔斡洝泛蛯O悟空是我國古代文學土壤中的必然產物。這段過場戲寫的盱眙地理名勝、地方故事,這比同一回中同樣是過場戲的武當山一節(jié)寫得真實有據,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這足以證明作者是淮河下游一帶的人。孫悟空西天路上遇到困難時,習慣上是西天請佛祖,南海請觀音,上天請李靖父子,東海請龍王,這一次卻反常地去既不是道家名山,也不是佛教圣地的盱眙,請什么“大圣國師王菩薩。”中國古代各種神魔小說中,從未見說盱眙藏著這樣一位大神。作者讓孫悟空象請北方真武大帝那樣請他出山救難,而且并未解決問題。這是作者有意在顯示家鄉(xiāng)名勝,抖抖本地的風光。這對吳承恩作《西游記》來說,無疑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