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淮安城內(nèi)駙馬巷有兩位有名的寓客,一個是仗義好客的倪之煌,另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毛奇齡。
據(jù)吳玉搢《山陽耆舊詩》注及其他資料,倪之煌字天章,山東臨清人。其父名倪鸞,字和鳴,明末為總兵官,鎮(zhèn)守宿遷,明亡客于淮。倪之煌在淮安娶了老婆王氏,便在淮安定居下來。他“為人坦易簡直,不樂仕進(jìn)。雅好為詩,慷慨蒼涼,意興豪肆,至于酒闌香灺,觸緒成吟,亦復(fù)流宕清華,沉綿婉約,一時操觚家莫有過之者!彼窃娙酥壅撸私浴安桓乙晕淙俗幽恐。”他在淮安的寓所叫一草亭,就在駙馬巷中。當(dāng)時凡海內(nèi)名流往來過淮者,“無不延攬結(jié)納,唱酬無虛日!彼诨窗沧钜玫呐笥呀袆h中。倪之煌將自己的寓所,割出一半給了劉漢中,讓他住到自己身邊,因而他倆“晨夕聚樂,不知為兩姓也。”
淮安的各種版本地方志中都有劉漢中(1621—1701)的傳。他字勃安,晚號拙安,貢生。他家本是振武衛(wèi)人,其地在山西代縣,在太原的北面,靠近雁門關(guān)。他的曾祖父開始來淮,經(jīng)營鹽業(yè)而定居于淮安,當(dāng)時屬于商籍。到了劉漢中時已經(jīng)衰落,但他家貧力學(xué),仍然仗義好施舍。親故在他家吃飯的正常情況都有十余人,喪葬婚嫁不能辦者,他便傾資幫人家把事辦了。蕭山毛奇齡避難淮上,還有臨清倪之煌皆與之友善。八十歲時曾選官東流縣訓(xùn)導(dǎo),因年老未去赴任。他的兒子叫劉信嘉,字孚眾,進(jìn)士,官岑溪知縣。孫子叫劉培風(fēng),字萬吹,性純篤,以文行并優(yōu)貢入太學(xué);劉培元,字萬資,拔貢生,篤行績學(xué),文名冠一時。官虞
鄉(xiāng)令,改咸安宮教習(xí)。此二人都是曲江十子中人,大名鼎鼎。
另一寓公是毛奇齡(1623—1716)。毛奇齡,字大可、于一、齊于,又名甡、晴,號秋晴,蕭山人,明末諸生。明亡,入保定伯毛有倫軍中抗清。因言得罪了南明權(quán)臣方國安,方國安欲殺他,他隨即逃亡。又被怨家屢次陷害,便改名為王士方,亡命浪游。后事情緩解,以原名薦舉博學(xué)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纂修官。當(dāng)時淮安同去應(yīng)試的有張新標(biāo)、張鴻烈父子,以及邱象隨、李鎧、閻若璩等。后來毛奇齡得了痺疾,遂不復(fù)出。他是清初經(jīng)學(xué)家、文學(xué)家,治經(jīng)史及音韻學(xué),著述極富。所著《西訶合集》共400余卷。
當(dāng)毛奇齡避難至淮安時,匿跡寺中,沒有人知道,惟劉漢中及倪之煌一見奇之,即定交于蕭寺之中。后聽說有人還在追蹤他,劉漢中便將他藏到自己家中。毛奇齡回憶此事說:“他家無偏僻小屋,在‘屏牖之間’用蘆葦給他搭了一個床鋪,劉家上下人說話聲音都能聽到。劉漢中‘日夕備酒脯,潔旨恭敬’,如是者一個月。”
關(guān)于一草亭的位置曾經(jīng)有些爭議。阮葵生《茶余客話》云,一草亭在湖嘴,后來的人多持這一說法。丁晏根據(jù)倪之煌另一好友杜濬的《一草庵記》,提出不同意見。他的《柘塘脞錄》轉(zhuǎn)錄了《一草庵記》中的相關(guān)文字:
吾友倪子天章,忽薙髪為浮圖……一日,語余曰:“吾既已僧矣,偃然而廬吾廬,非是也。吾向者之一草亭,今欲改以為庵奉西竺古先生。方思名一草庵可矣!卑福阂徊萃ぴ诨窗部こ俏鏖T內(nèi),而倪子山東人也,僑居此亭于其室之左偏。
杜濬(1611—1687)字于皇,號茶村,黃岡人,亦前明遺民。明亡,避地金陵,寓居雞鳴山之右。著有《變雅堂文集》,《一草庵記》載其卷七。丁晏說“茶村與天章同時友善,所言必得其實(shí)。吾山《淮故》謂一草亭在湖嘴,非也!保ㄒ姟渡疥栐娽纭纺咧驮姾蟾戒洠杜先生說一草亭在西門內(nèi),是他親身所見,不會有錯。雖未說是在駙馬巷,大體方位近似,卻肯定不是在河下。段朝端先生的《椿花閣續(xù)筆》、《葉打庵隨筆》,很明確地認(rèn)定一草亭在城內(nèi)駙馬巷!痘窗埠酉轮尽肥珍浟艘恍┯嘘P(guān)一草亭的詩,憑詩中內(nèi)容都無法判定一草亭在何處。段先生從毛奇齡的集子中,挑出兩首,卻能有力證明是在駙馬巷中。第一首是《夜飲倪之煌一草亭放歌》,詩云:
十日九過草堂坐,一日不過思煞我。
檐前況復(fù)梅花開,啾啾鳥雀啄蕊來。
镴盤燒燭閉柴闥,駙馬巷南街鼓發(fā)。
毛的另一首詩《寄和蔣楛》云:
從茲日飲淮市傍,酒徒到處爭相藏。
元王廟后杏花開,駙馬巷邊薜荔墻。
段先生解釋說,“府上坂有漢元王廟,味‘相藏’意,毛曾僦寓其內(nèi)!奔词钦f毛奇齡在淮安的寓所在楚元王廟,倪之煌的一草亭在駙馬巷的南頭,與楚元王廟直對過。因?yàn)轳馬巷之說出自阮葵生,阮的時代較早,且是位達(dá)官兼學(xué)者,段先生不敢輕易像丁晏那樣。因此他委婉地說,“《茶余客話》云在湖嘴,不知孰是!币牢业目捶,兩者可能都沒錯。倪氏本是一寓客,極有可能在河下湖嘴和城內(nèi)駙馬巷都曾住過,只是時間上有先有后,或者同時兼有。至于劉漢中,依鹽商慣例,他家應(yīng)住在河下鹽商群中。然而李元庚的《河下園亭記》、王光伯的《河下志》都無他的住處及園林的記載。大約與鹽商李時謙家仿佛,原居于河下繩巷,后遷居城內(nèi)院東街。繩巷、院東街皆可認(rèn)為是李氏的居住地。倒是阮葵生《茶余客話》還提到了劉漢中,他說“張養(yǎng)重虞山之古調(diào)堂,劉勃安、昭華之綠筠草堂在駙馬巷!眲h中的住處叫綠筠草堂。我猜想這個綠筠草堂與倪之煌的一草亭在一起,即倪氏一草亭割與劉氏的地方。毛奇齡《東昌倪天章遺集序》云:他與倪之煌好像是“驚翔之鳥同集于瀨,其意氣相得豈顧問哉?”又說:“淮安劉勃安者,君子也,其交天章先于予,而意氣相得即與予同。”毛、倪、劉的寓所應(yīng)當(dāng)靠得很近,段先生的說法可能是對的。昭華即劉琯,為劉琯之字,是淮安土著梅花老人的十世孫,與劉勃安是同時代人。二人本非一家,不知因何同一草堂。劉琯又號寄園老人,豈寄居于勃安處耶?
按照杜濬的敘述,一草亭“亭三楹,南向,上不瓦而茅,是之謂一草。前列花石,后植梧竹。窗牖四辟,庭戶光潔。晴明不燥,陰雨不暗。詩書飲酒,無所不宜。”是當(dāng)時文人經(jīng)常聚會的地方。靳應(yīng)升有《重九雨中坐一草亭詩》、《長至日同張虞山過一草亭留飲、先生抵舍,張虞山過草堂,風(fēng)雨留宿》、杜!栋嗽掳巳,同天章飲虞山張子齋中,歸經(jīng)一草亭夜談》、張養(yǎng)重有《倪天章薙髪為僧,暫歸一草亭奉訪》、邱象升有《倪天章招同陳子九、王任公、舍弟季貞夕飲于一草亭,有憶靳茶坡》等等,給人的印象一草亭應(yīng)在城內(nèi)。邱象升、邱季貞就住在城內(nèi),張養(yǎng)重住在駙馬巷北頭,與倪之煌、劉勃安是鄰居街坊,所以他們詩酒交往很頻繁。這也印證了丁晏和段朝端的說法。
毛奇齡在淮受到很多人的關(guān)懷與照顧,淮安是他的福地,淮安人是他命中的貴人,他人生命運(yùn)的轉(zhuǎn)折點(diǎn)就是在淮安。因而對淮安很感恩,對一草亭和駙馬巷印象尤深,終生難忘。一草亭前,駙馬巷中有一堵長滿薜荔的墻。當(dāng)倪之煌割其堂一半與劉漢中后,倪、劉兩先生“共居堂前,薜荔墻則兩家同之”。此薜荔墻上的薜荔是倪之煌親手所植,雖“高才數(shù)仞,霜棲而葉紅”,但卻是有典故的。屈原《離騷》云:“攬木根以結(jié)芷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這里屈原以薜荔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因而長滿薜荔的墻一直為后世文人所鐘情。柳宗元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云:“驚風(fēng)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芙蓉出水,何礙于風(fēng),而驚風(fēng)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這可使詩人產(chǎn)生人生需要庇護(hù),和友朋情誼值得永遠(yuǎn)懷念的無限聯(lián)想。吳玉搢《山陽志遺》記載,毛奇齡與劉漢中及倪之煌每次賦詩飲酒時,看見這堵墻,薜荔“丹黃爛然”,必徘徊其下,惻然大發(fā)感慨。劉漢中說:“我所難忘者,就是這一堵薜荔墻。 睋(jù)說倪之煌后來暴死于宿遷,因?yàn)闊o子,倪家人讓劉漢中任意挑選倪的遺物,并準(zhǔn)備將倪住的另一半房子低價給劉漢中。劉先生仰天說:“毛奇齡離開淮安時曾指著此墻說過:‘吾他時來淮,仍當(dāng)與君共飲此,以無忘此墻!’現(xiàn)在倪先生去世了,毛先生也不在此,我怎么能獨(dú)對此薜荔墻哉?”毛奇齡離開淮安時戀戀不舍,他曾經(jīng)說:“離開自己的老家和親人,即使是仰星而行,子女牽衣者呱呱,景況凄慘,都不如離開淮安讓人難以割舍,讓人揪心,三次出門而又三次退回頭,很難決定是否應(yīng)該離開!彼凇痘窗苍O(jiān)
州七十壽序》中說:“獨(dú)于淮陰故交,則思之憬然,語及之而惺然,有道淮人事于予前者,則心目俱瞿瞿然,雖醉亦醒,夢亦覺!贝撕笏诮o淮安友人的書信中說:“韓信在淮的恩人只有一位漂母,而我的‘漂母’實(shí)在太多了!彼f的“漂母”主要是淮安的士人,劉勃安、倪之煌等是其主要代表。
毛奇齡的這些話說明他對淮安,特別是駙馬巷的感情深厚,說明了淮安人對人寬厚大度,尊重人才,善待朋友。同時也說明,無論是社會生態(tài)還是自然生態(tài),淮安都是宜居的地方;駙馬巷又是最最宜居之處,尤其適合文人居住與創(chuàng)作。駙馬巷的歷史文化積淀豐厚,那堵“高才數(shù)仞”、“丹黃爛然”長滿薜荔的墻,更具文化特質(zhì)。此堵薜荔墻雖然不在了,但永遠(yuǎn)是文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果我們恢復(fù)一堵薜荔墻,甚至在文渠上架橋,將楚元王廟與駙馬巷打通,再現(xiàn)“元王廟后杏花開,駙馬巷邊薜荔墻”美景,一定會使駙馬巷更美好,旅游事業(yè)更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