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認識淮安 > 古代史略 > 處于商周時期的淮安

處于商周時期的淮安

2014/6/19 16:34:08    作者:秦九鳳    閱讀:3807    評論:0

  淮夷與徐國

  淮安在夏商周時期是淮夷、徐戎的活動范圍;匆氖蔷劬釉诨春又邢掠蔚貐^(qū)的一個土著民族,屬于東夷大郡族。沭陽萬匹遺址的上層,有典型的商周時期淮夷的墓葬群,這批墓葬中,有一座殉葬仆人和獵犬的大墓。該墓隨葬器物豐富,除大量陶器外,還有不少青銅器,如銅戈、銅矛等,表明墓主人具有較高的身份地位,其生前可能是負責(zé)征戰(zhàn)的軍事首領(lǐng)。同時期的古遺址各縣都有,如金湖的時墩、磨臍墩,盱眙的六郎墩、大墩子、潘墩,漣水的楊莊遺址等,均屬其文化遺存。
  徐是夏代初年伯益后裔的贏姓封國之一。伯益也寫作"伯翳",佐禹王治水有功。夏王朝建立時,封伯翳次子若木于徐為徐氏,徐國從此立國!稘h書·地理志上·臨淮郡》記載:"徐(縣),故國,盈姓",故城叫"大徐城",在今泗洪縣臨淮頭附近。該縣境內(nèi)的掛劍臺、半城、香城、龜墩、穆墩等,都是古徐國的遺址。徐國封域在淮水、泗水之間一帶地方,成為淮夷的方國部落的諸侯之長。夏朝末年,徐君費昌反對夏桀的暴政,后成為商湯的卿士,商湯又"封費氏之庶子于淮、泗之間徐地,以奉伯益之祖,復(fù)命為伯,使主淮夷。
  從諸多的徐文化遺址得知,徐人創(chuàng)造了發(fā)達的農(nóng)牧漁獵業(yè)。種植的農(nóng)作物有:稻、麥、粟等,并開始飼養(yǎng)狗、牛、馬、羊、豬等家畜。農(nóng)牧漁獵工具用料有:石器、骨器、銅器等。制陶業(yè)也是色彩斑斕的。陶器種類繁多,還創(chuàng)造了彩陶,其圖案多為水波紋、魚網(wǎng)紋、貝殼紋等。紡織業(yè)也頗為發(fā)達。金文中有"淮夷舊我帛賄人",說明這一帶的絲織業(yè)在當(dāng)時遠近聞名。前些年,在金湖、泗洪、盱眙、洪澤等地,陸續(xù)出土大量的郢愛、蟻鼻錢和"郢愛"金板。說明徐國商貿(mào)業(yè)亦很興旺。
  徐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徐國制作的青銅器。就目前出土的有銘徐器來看,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技藝高超。其申青銅樂器音色優(yōu)美,造型獨特,紋飾繁復(fù),堪稱同時代的最高技藝。
  商王朝統(tǒng)治時期,徐君與商王關(guān)系一直密切。
  周朝立國之初,武庚叛亂,徐與奄、蒲姑、淮夷等17國也聯(lián)合反周,被周公旦擊敗,并北遷魯國境內(nèi)安置。在淮、泗之間的徐人又被周王朝封為徐國。西周中期以后,徐的勢力逐漸強盛,成為九夷盟主("九"是眾多之意),徐君誕在周穆王時先被"賜命為伯",繼則自行僭號稱徐偃王,徐人也稱為駒王,他曾率領(lǐng)淮夷等東方夷人反周,打到黃河附近。徐偃王以"好行仁義"著稱,一度稱雄江淮,史載他"處漢(水)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當(dāng)時,周穆王正在西北各地巡狩,征犬戎、西戎,得知徐偃王反叛,立即合楚國、六國等討伐徐,"偃王仁而無權(quán),不忍斗其人,故致于敗。乃北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shù),因名其山為徐山。徐國又臣服于周王朝。后復(fù)封徐偃王之子宗于徐。周厲王、周宣王時,徐國再度崛起,曾進兵中原。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西周對淮夷、徐國用兵,征伐失敗,損失慘重!妒酚洝ぶ鼙居洝份d:"宣王既亡南國之師,乃料民于太原。"后徐國又臣服于周王朝。
  延至春秋時期,隨著南方楚國、吳國的強盛,和北方齊、魯?shù)却髧鴦萘Φ哪舷,徐國在不斷的爭斗中逐漸由盛而衰。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吳公子光(吳王闔廬)刺殺吳王僚奪得壬位,僚的兒子公子掩余和燭庸分別從徐、鐘吾(今宿豫縣東北)逃往楚國,闔廬借機對徐、鐘吾用兵,徐君章禹堅守都城(顧炎武認為,此時的徐國都城,就是沉淪的泗州城),闔廬令軍士堰蓄淮河,"防山以水之",以水灌徐城,徐君章禹倉皇棄城西逃楚國,國遂亡。


  豐于交通灌溉之利

  《尚書·禹貢》述九州貢道:揚州貢道是"沿于江海,達于淮泗;"徐州貢道則是"浮于淮泗,達于河。"顯然,二州貢道以淮安境內(nèi)淮、泗交匯處的泗口為轉(zhuǎn)軸。周敬五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溝通江、淮,然后經(jīng)由泗水北上爭霸,邗溝人淮處末口也在淮安境。春秋戰(zhàn)國時期,江淮之間還有一條重要的陸上交通干道--善道。這條干道大致從今南京江北岸至天長汊澗、盱眙舊鋪、穆店以達古善道(盱眙縣城北),然后過淮河經(jīng)個泗洪半城、青陽等地北上。盱城向東南還有一條經(jīng)東陽城(今盱眙東陽鄉(xiāng))達揚州的輔線。諸侯國常在這一線入盟、爭戰(zhàn)。如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楚人敗徐于婁林";周靈王四年(公元前568年),"魯仲孫蔑、衛(wèi)孫林父會吳于善道"。周景王十九年(公元前526年),"徐子及郊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吳季札會盟的篆書銘文銅匝,是1985年在盱眙縣舊鋪出土的。1982年在穆店則出土了著名的陳璋圓壺(燕王室重器)。婁林(今睢寧境)、蒲隧(約當(dāng)今宿遷、睢寧境)、善道、穆店、舊鋪,都在這一條古交通干道上。
  商周時期,淮安境屬青州!吨芏Y》載:"青州數(shù)日孟諸,川日淮泗,浸日沂沭。"浸,《辭源》解釋為"引以灌溉之水";窗簿硟(nèi)的古老湖泊碩項湖和桑墟湖都在沂沭水下游。又據(jù)《淮系年表》記載,古徐國的蒲姑陂(在今宿遷、泗洪縣境),是淮河流域最早的灌溉設(shè)施之一。可見,商周時期,淮安不僅扼交通要津,而且富灌溉之利。所以《淮系年表·序言》稱,古淮河中下游地區(qū),"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國"。無怪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淮安地區(qū),成為大國爭奪的重要地域。

  淮陰城、泗口鎮(zhèn)和北辰鎮(zhèn)的興起

  淮河的主要支流,如泗水、汴水、渦水、穎水等,上游都接近黃河,淮安位于淮河下游,離黃海和長江尾閭很近,邗溝開鑿以前,南船北上,系由長江入黃海,由云梯關(guān)溯淮而上,至淮陰故城,向北可由泗水而達齊魯,向西可由渦、穎等水直達皖豫而人中原。所以,在以自然河道作為交通主動脈的上古時代,控扼淮水、泗水咽喉的淮陰城最早興起并繁榮起來。幾乎同時興起的是位于泗水入淮處大清口的泗口鎮(zhèn)。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溝通江、淮,南入長江茱萸灣,北達淮河末口,然后人淮水、泗水北上,與晉定公、魯哀公等會盟于黃池。此后,邗溝入淮處末口迅速興起了一個重要城鎮(zhèn)--北辰鎮(zhèn),它就是歷史文化名城淮安的前身。
  先秦兩漢時期,淮陰城、泗口鎮(zhèn)和北辰鎮(zhèn),各據(jù)沖要,同為南達長江、北達河濟、西出中原之綰轂,三位一體,缺一不可,而淮陰故城居中策應(yīng),襟帶二口,并西控長淮。
  在這時朔中,淮陰故城最為繁榮,為淮、泗水下游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1978年,在淮陰故城以東數(shù)里的高莊戰(zhàn)國墓中,出土了大型銅飾馬車,從其制作之精美分析,墓主人生前地位很高,應(yīng)為王侯。同時可知,這一帶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相當(dāng)寬闊的馳道,是舟車通達的重要都會。秦滅楚以后,曾作為上卿甘羅的封地,在這里筑"甘羅城"。秦王朝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這里作為淮陰縣的治所,其轄境東達黃海之濱。當(dāng)時,"淮陰市"商業(yè)非常繁榮,商業(yè)是城市居民的一個主要謀生手段,家住淮陰城的韓信微時,就因為"不能治生商賈",而落得從人乞食。
  泗口鎮(zhèn)作為交通咽喉、兵家必爭之地,也屢屢出現(xiàn)于史傳。西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吳、楚等七諸侯王叛亂,叛軍出淮泗口,周亞夫派弓高侯率輕騎兵抄叛軍之后,襲取泗口鎮(zhèn),斷絕其后方運輸線,叛亂終被平定。
  交通發(fā)達,經(jīng)濟繁榮,文化必定昌盛,即所謂"地靈出人杰"。唐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李邑在《淮陰娑羅樹碑文》中描述淮陰城是"江海通津,淮楚巨防";"勝引飛轡,商旅接艫";"《七發(fā)》枚乘之丘,。三杰'楚王之窟",就是對當(dāng)初"淮陰市"這一區(qū)域性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生動寫照。而同時期的泗口鎮(zhèn)和北辰鎮(zhèn),不僅城市規(guī)模小,而且不及淮陰城繁榮。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