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春天,是誰把周恩來帶出駙馬巷周家老宅這件事,不僅周恩來研究界的專家學者們知之甚少,周家親屬隊伍中能說上的也屈指可數(shù)。社會上關心、詢問這事的人就更多了。于是,這就給某些好鉆空子的紹興人說,是周恩來姑父王子余將其從淮安帶出,然后送至鐵嶺,而且,周恩來當時還在紹興老家停留、生活了近十個月(詳見《淮海晚報》2017年7月11日封8~9版《百歲堂內(nèi)愛蓮人》)。其實,這一振振有詞的說法是完全沒有史實根據(jù)的。
這話我先從周恩來為什么要離家說起。
公元1908年(一說1907年)周恩來在清江浦先后失去生母和嗣母,不得不帶著兩個更幼小的弟弟返回淮安駙馬巷艱難度日。但周恩來酷愛讀書,教蒙學的周家塾師已不能滿足周恩來的求知欲望,于是,周恩來就求請八嬸去東岳廟龔家說情,請龔府塾館收下周家院的幾個孩子繼續(xù)讀書。那時叫“寄館”。經(jīng)周恩來表舅龔蔭蓀當面挨個測試,只同意收下周恩來。因為龔蔭蓀(字天樞)是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人,他家藏有許多進步報刊和宣傳革命的進步書籍。因此,周恩來在龔家讀書的一年內(nèi)是滿意的。但是,大約在1910年初,龔家遭到清政府抄家,致使周恩來在淮安最后一處讀書的“天堂”也失去了。
據(jù)周恩來的親弟媳、周恩壽夫人王士琴老師生前對筆者說,“那時兄長(王士琴對周恩來的稱呼)特別愛讀書,他在老家沒書念了就給四伯父(指周恩來的嫡親伯伯周貽賡)寫信說,‘四家伯,我多么想念書啊!’”
周貽賡(字翰臣,后又改字曼青,并以曼青行)雖前后娶過王、趙、楊三位夫人,但皆無出。因此他深深被侄兒周恩來小小年紀就愛讀書、知上進的童心打動了。于是動了惻隱之心:同意讓這位侄兒到自己身邊讀書。
當時周貽賡供職于奉天省(今遼寧)財政廳,那時交通不便,而且,淮安到盛京(今沈陽)千里迢迢,一個剛十二歲的孩子顯然不能獨自一人出行。這時,正好在奉天鐵嶺縣稅捐局當局長的周恩來三伯父周貽謙因賑災事需要去一趟南方,于是,周貽賡就把接周恩來到東北的事交代給了自己三堂兄,請他幫忙把時在武漢失業(yè)的七弟、周恩來生父周貽能和時在淮安老家的侄兒周恩來一并帶去東北。
周貽謙帶著他的一班人馬,先到武漢,辦完他的公務后找到周貽能再一起登上輪船到浦口。因為他在浦口也有公務要辦,加之當時他和周貽能兄弟倆手頭均不寬裕,且離春節(jié)也很近了,他的那班人馬也個個歸心似箭,沿途不能耽擱太久,所以,早在武漢買好船票時的周貽謙就致信淮安的周恩來和王言伯,請王言伯將周恩來帶出淮安駙馬巷,然后到浦口會合。也就是說,周貽能和周貽謙這老兄弟倆當時都未回淮安,而是請王言伯將十二歲的周恩來帶離淮安,送至浦口與生父和三伯父會合,然后王言伯返回淮安。周恩來他們一行人則隨三伯父周貽謙再乘上輪船至上海小住一兩天,然后于上海乘海輪至東北的牛莊(今營口)。再從牛莊乘小木船到鐵嶺的馬蓬溝上岸步行到鐵嶺市區(qū)。
為什么我說是王言伯而非王子余呢?我又為啥說周恩來離家去東北并未去紹興呢?
1997年3月4日周爾輝同志聯(lián)系了當時南京、鎮(zhèn)江、揚州、淮安和杭州等地50多位周恩來親屬按淮安舊時生日“做九不做十”的習俗,給周恩來做百歲冥壽。當晚,周爾輝住周恩來紀念館招待所,筆者拜訪他時曾專門問他,到底是誰把你們伯伯帶出我們淮安駙馬巷的?他告訴我說:“我聽我奶奶(指周恩來八嬸楊氏)說,是我們父親的一個姑父叫王恩伯的人!
人們都知道,周恩來家從祖父到他這三代人中是沒有女性的,那么周恩來的姑父只能是另外四位祖父的女婿,F(xiàn)在我們所知的是周恩來大祖父周晉侯有個女兒周桂珍,許配紹興王子余,他們在周恩來出生的前一年就已結婚。二祖父周昂駿也生有一個女兒給了周恩來十八舅萬立??為妻。三祖父周駿聯(lián)生的女兒嫁給了淮安本地人王言伯。五祖父周駿厐生沒生女兒不詳,因為舊時歧視婦女,女性不上家譜,這讓我們研究周恩來家世的人很困難。
根據(jù)上面已知情況,顯然,周爾輝對筆者講的王恩伯并非王恩伯而是王言伯,因為他奶奶告訴他時年歲大了,又不識字,“言”、“恩”說得不太清楚,后來我們經(jīng)周家親屬證實確是王言伯而非王恩伯。
在澄清此一史實前有幾個問題必須向讀者交待清楚。
一、明明是周恩來四伯父周貽賡托其堂兄周貽謙將侄兒周恩來帶去東北,他們卻為什么不回淮安老家接呢?原來,當時周貽謙經(jīng)濟拮據(jù)又帶著一班人馬辦公事,加之時間緊迫。因此早在他到武漢之后,一買到武漢開浦口的輪船票就寫信給淮安的王言伯和周貽奎,告知他們船到浦口的時間,請王言伯到駙馬巷接出周恩來把他送到浦口與三伯父匯合。
二、王言伯是淮安人,王子余是紹興人。王言伯是普通百姓,王子余是當過知縣大老爺?shù)墓,到民國時還做過浙江省議會的議員。顯然,無論是周貽賡還是周貽謙,他們都不會請距淮安千里之外且做的官比他們兄弟倆大得多的堂姐夫特意從紹興來淮安接周恩來,更不會把周恩來滯留在紹興達十個月之久,因為耽擱周恩來的上學讀書時間也是對童年周恩來不負責任的做法。
三、王言伯是周恩來三祖父周駿聯(lián)的女婿,而周駿聯(lián)的兒子周貽鼎就是周恩來的五伯父。五伯父娶的是周恩來生母的親妹妹,也就是周恩來的十三姨娘為妻。不過當時是男權社會,十三姨娘嫁到周家后,周恩來從未叫過十三姨娘,而是一直叫她五伯母,F(xiàn)今傳世的周恩來生母畫像就是參照十三姨的照片而由畫家畫出來的。
四、1939年春,周恩來曾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中將副部長的身份到紹興老家祭祖、掃墓,與親屬談話,給親屬們題詞。但是周恩來在紹興期間,沒有童年在紹興的點滴回憶。因為1939年周恩來在紹興會見這位姑父時,不僅周恩來無只言片語提及當年王子余帶他離開淮安,然后到紹興再送去東北的事,王子余也無一絲一毫的回憶,這其實也從側(cè)面證實了周恩來不是王子余帶出淮安而是王言伯帶出淮安的。如果周恩來12歲到13歲之間在紹興長達十個多月,能不留下他兒時的回憶?
從上述史實看,周貽謙請王言伯把12歲的周恩來接出駙馬巷爾后送至浦口與周貽謙、周貽能匯合后王言伯自己返回淮安是合情合理的。而說王子余到淮安將周恩來接到紹興住了十個多月,到1911年春節(jié)后才送他去東北是不合情不合理也不合史實的。因為周恩來到鐵嶺后不久就進入鐵嶺的銀岡書院讀書了,這一點有關文獻有記載,周恩來1962年到鐵嶺訪故時也有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