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祖父輩所任官職不叫“知事”
2015/10/17 16:16:38 作者:秦九鳳 閱讀:5564 評論:條
1964年8月2日下午,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曾對自己的一部分在京親屬講:“我的曾祖下面有五個兄弟,都搬到了蘇北,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做過縣知事,老五沒做過。我祖父(老四)從紹興師爺升為縣知事……”同一天,周恩來還曾說,“我外祖父姓萬,在淮陰縣(那時叫清河縣——筆者)做知事30年!
以后,一些有關(guān)周恩來的重要書籍皆沿襲此說。如1989年3月由中共中央文獻(xiàn)研究室編寫、中央文獻(xiàn)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的《周恩來年譜1898-1949》第1頁就說:“祖籍浙江紹興,祖父周殿(起)魁曾任山陽縣知事……母親萬氏,系清河縣知事萬青選的女兒……”直至1998年由中共中央文獻(xiàn)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編寫、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大詞典》一書第1頁仍說“周恩來的生母萬氏,系淮安府清河縣(今淮陰縣)知事萬青選的女兒……”
其實,周恩來祖父一輩所擔(dān)任的官職不應(yīng)叫“知事”,而應(yīng)叫“知縣”。
經(jīng)查有關(guān)資料得知,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以縣邑為地方行政單位。其管轄萬戶以上的行政長官叫縣令,不足萬戶的稱縣長。晉、隋沿襲未變。唐稱“知縣事”,宋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員去主持(知)某縣事務(wù),稱“知縣”。元代的縣級行政長官則依蒙語稱作“達(dá)魯花赤”。從明朝起,“知縣”正式成為一縣長官的專用名稱,地方民眾恭稱為“大老爺”。但當(dāng)時品秩不一,有從六品知縣、正七品知縣和從七品知縣。明末固定為正七品知縣。清朝相沿不改,一直為正七品知縣。到晚清,因為清政府國庫空虛,“掛牌賣官”,知縣品秩就又有點混亂了。民國初年有一段時間曾稱知事,后來改叫縣長。周恩來的祖父和外祖父的生卒年代均在清代,所以他們擔(dān)任的官職不應(yīng)稱知事,而應(yīng)稱知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