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培生前的遺物
2015/10/11 22:56:36 作者:野泉 閱讀:2965 評論:條
關天培虎門殉難后,官府快馬來到淮安府山陽縣關家,通知其母吳太夫人。這時的關母首先想起的是兒子關天培三四十天前派士兵送回的木匣子。
關母讓侍童將木匣拿來,打開,木匣里面放的僅是關天培掉落的幾枚牙齒、一綹頭發(fā)和幾件軍服。原來,那時關天培已經(jīng)料到戰(zhàn)爭的結(jié)局,準備決一死戰(zhàn),以身報國了。
本來,關母聽到兒子殉難,十分悲哀,當見到匣內(nèi)的這幾件東西時,關母止住了悲慟,只說了四個字:“吾有兒矣!”
關天培生前已經(jīng)沒有錢物了。
在琦善任欽差大臣的日子里,英軍數(shù)十艘炮艦泊于虎門前沿的海上,琦善為了議和,讓關天培撤防。之后,關天培曾多次提議加強戰(zhàn)備都遭拒絕,當他苦心經(jīng)營的三道防線(三重門戶)的第一道防線——江東岸的沙角和江西岸的大角炮臺,遭到英軍分兵乘虛而入的進攻時,他,還有第一道防線的守將陳連升向琦善求救兵時,都被以“不能影響議和”而拒絕。
英軍的進攻是在琦善的議和令撤除了關天培多年苦心經(jīng)營的海防之后,水師被遣散三分之二,戰(zhàn)斗力最強的募勇被全部遣散,購進的先進大炮也因琦善“不能影響議和”的命令而不能安裝到位。英艦進攻時,艦上的火炮,數(shù)量是清軍的四倍有余,質(zhì)量的差別更如霄壤。同時,還有兩倍于水師的英陸戰(zhàn)隊士兵從背后、側(cè)面偷襲。
戰(zhàn)爭的失利雖有“三重門戶”布防體系本身就有的各防區(qū)相互支援不便的因素,但其主要原因顯然仍是中英兩軍海上實力的差距。然而,關天培在這次戰(zhàn)斗結(jié)束后卻要承擔戰(zhàn)爭失利的全部責任。沙角、大角之戰(zhàn)7天后的正月初五日,清軍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北京,道光皇帝一面轉(zhuǎn)而對英宣戰(zhàn),一面以“平時督率無方,臨時又倉皇失措”的罪名,摘除了關天培的頂戴,責令他“戴罪立功”。
此時的關天培心里明白,頂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戰(zhàn)局,是虎門要塞,是國家門戶。他什么都不顧了,他要戴著沒有頂戴的官帽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更大規(guī)模更加殘酷的戰(zhàn)爭。
沙角、大角戰(zhàn)斗一結(jié)束,英軍就發(fā)出進一步擴大戰(zhàn)爭的叫囂。派人給關天培送來了“照會”,提出五項無理的停戰(zhàn)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應將現(xiàn)在起建之炮臺各工停止,不得稍有另作武備”,并要求限三日內(nèi)允準。而在稍后,英軍又派兵清理“水底暗算”,破壞了第一道攔江鐵排鏈和部分江底的木樁。大戰(zhàn)即將到來。
面對英艦隊溯江而上,進逼虎門第二重門戶的咄咄逼人的局勢,關天培意識到的是沙角、大角戰(zhàn)后,極大地影響了廣東水師的士氣。為安撫士兵,挽留人心,提升士氣,他除向琦善爭取部分兵餉外,還拿出自己全部積蓄,典押了自己的衣物(僅留一把刀),給每個士兵發(fā)銀元兩個,以作激勵士氣之用。
關天培要作最后一搏。他在向琦善請求增援仍然遭拒之后,除了用搪塞的方法應對英方,積極備戰(zhàn),還決定將提督署移至靖遠炮臺,坐鎮(zhèn)前線。臨行前,他脫下了身上立過戰(zhàn)功的官服,又拿出往日收藏著的自己的墮齒,剪下一綹頭發(fā),并家書一封,裝一木匣內(nèi),封好,讓一個因母親病重即將回去探親的安宜籍兵弁幫其送回家。
關天培的靈柩是跟隨關天培十多年的孫立護回的。
隨靈柩回淮安老家的僅有四件遺物:關天培全身官服像,關天培半身官服像,關天培便衣像,關天培為老母八十壽辰請人畫的“延齡瑞菊圖”。
前三件遺物是關天培生前請名畫家繪制的,據(jù)說很像!把育g瑞菊圖”是關天培駐防虎門的第四年請人于關老太太八十誕辰時畫的。
關祠于1843年建成,祠內(nèi)居住的是關氏后裔。關天培的四件文物也保存在祠堂內(nèi),由上代傳下代,一直傳到六世裔孫關家泰手。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那時,紅衛(wèi)兵是以除“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為名到處抄家,無所不作。關家泰怕文物被紅衛(wèi)兵查到,誤將關天培文物當著“四舊”處理,就和母親關薛氏商量,將四件文物送到中共淮安縣委宣傳部保管。1973年,南京博物院了解到關天培有四件文物在關家泰處保存,就派該院侯長榮等兩位同志和關家泰商談,建議將關天培四件文物交到南京博物院。當時關家泰考慮到“文革”尚未結(jié)束,讓南京博物院保存是一件好事,即表同意。后經(jīng)中共淮安縣委宣傳部同意,南京博物院派人取走了。
1997年5月,在香港回歸之前,關家泰又去南京博物院了解關天培四件文物在南京博物院的存放情況和需要辦的手續(xù)。南京博物院負責人和關家泰商量,認為關天培四件文物很珍貴,應由國家長期保存。至于關家后代保存一百幾十年,國家可給予一定的保管費。關家泰再三考慮,認為如果他將文物領回保存,一是不安全,二是一代一代傳下去,勢必損毀。而由國家保存,則世世代代傳下去,可供世代瞻仰。關家泰最后是無償?shù)鼐栀浗o了南京博物院。這四件文物現(xiàn)在仍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隨靈柩回淮安老家的僅有四件遺物:關天培全身官服像,關天培半身官服像,關天培便衣像,關天培為老母八十壽辰請人畫的“延齡瑞菊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