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名人研究 > 葦間自是富貴堂——蘆雁畫家邊壽民

葦間自是富貴堂——蘆雁畫家邊壽民

2014/11/27 11:11:23    作者:章來福    閱讀:8780    評論:0

 

  邊壽民是清代的著名畫家。他善于寫生,為了便于觀察蘆雁飛鳴、食宿、游泳的情態(tài)。便在蘆葦叢生的四面環(huán)水蘆葦灘上,用蘆葦、泥巴壘墻,搭建了屋子,起名“葦間書屋”。
  邊壽民所畫的蘆雁圖被國內(nèi)、國外多家博物院和私家珍藏,目前他的作品每平方尺價格平均在人民幣二十萬元以上。
  葦間居士的傳略
  邊壽民(1684--1752) 年,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淮安區(qū)),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號墨仙、葦間居士等,21歲時,中秀才,后屢試不第。初以教館謀生,后便徹底斷絕仕途之心,一心鉆研繪畫藝術(shù)。
  邊壽民是一位不用于時,所志未遂的奇士,同時也是一位詩名為畫名所掩、吟邊筆底常見性情的詩人,更是一位以水墨蘆雁著稱、出神入化的畫家。
邊壽民是活躍清代畫壇上的著名畫家。他善于寫生,特別是蘆葦中生活的鳥類。他生活在蘇北的淮安,地處在京杭大運河的中部,氣候溫暖濕潤,這里環(huán)境非常適合各種鳥類尤其是蘆雁生活。
  為了便于觀察蘆雁飛鳴、食宿、游泳的情態(tài)。他便選擇遠(yuǎn)離市井繁鬧,清幽靜寂,四面環(huán)水,蘆葦叢生,風(fēng)景絕佳,入秋尤宜,秋水澄碧,蘆花飄白,蓼花透紅,游憩其間,此身如同在畫卷之中的景致,于是就在古城水巷口北邊,靠近文渠梁陂橋附近,僅有一小橋與外相通的四面環(huán)水蘆葦灘上,用蘆葦、泥巴壘墻,搭建了屋子,起名“葦間書屋”,(舊址現(xiàn)東門大街北側(cè),化機(jī)廠宿舍后邊蘆葦塘畔)自稱“葦間居士”,便生活在此。每于秋日棲身于“蝸殼” 般的茅棚之中,全不顧“夜寒”、“冷風(fēng)”、“ 霜凍” 的侵襲,從窗中洞觀蘆雁的棲息。
邊壽民,所畫蘆雁,或潑墨寫意,筆法瀟灑,形象筒括、生動;或淡墨勾勒,干筆皴(音“村”)擦,富有立體感,畫面大片空白,形象突出。
  邊壽民之前,從來沒有人能把雁畫得這樣可愛、這樣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他能做到這一步不是靠臨摹,而是靠結(jié)屋水邊,長期觀察。這種功夫在揚州畫派也不多見。他又能作詩,畫中有詩境。鄭板橋稱贊他是:“畫雁分明見雁鳴,縑緗颯颯獲蘆聲。筆頭何跟秋風(fēng)冷,盡是關(guān)山離別情”。在他之后,也有人畫蘆雁,但都差得很遠(yuǎn)。他畫的蘆雁,可謂古今獨步。
邊壽民子溶,未能傳其業(yè),甥薛懷,號竹居,桃園籍,居山陽。承舅氏畫法,所作蘆雁,幾可亂真。
  淮安地方史料清.同治《重修山陽縣志》中記載有關(guān)邊壽民的生平小傳,也僅僅只有七十余字。而其他的一些記載,如家世、墓志等也沒有傳略下來。
  邊氏家族雖是書香門弟,但邊壽民上兩輩都沒入仕,邊壽民屬寒門之子。他雖是出了名的畫家,卻淡泊名利,甘守清貧。
  邊壽民在家一般不輕易將畫贈予他人,凡想得到他墨寶的商賈巨富、達(dá)官貴人必須找到他的好友出面周旋說好話,才肯收下“潤筆”但還不能著急,有時放在角落的“潤筆”外面包的紅紙都落下灰塵,他還沒有替人家動筆。遇到性急之人不斷地來崔畫,他便扔下一句話:“你把銀子拿去吧!”這時,求畫的人便彎腰合手作揖說道:“對不起先生,怪我無禮,不急!不急!等先生有空再畫!
  邊壽民一家人吃的是粗茶淡飯,生活非常拮據(jù)。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每一個家庭主婦來說是頭等大事。每當(dāng)邊壽民家的師娘把存放糧食的米壇子抱到邊壽民面前拍拍,邊壽民便講曉得了,這便是邊壽民夫妻之間的一種默契。
  邊壽民作畫遇到兩種情況他便提筆就畫,他家米壇子空了,已無米下鍋了,另外就是剃頭匠在替他逛頭時,提出請邊先生為他畫幾只小鴨子(剃頭匠竟把蘆雁與家養(yǎng)的鴨子都混淆了)。但到年底邊壽民付給剃頭匠的時俸(剃頭匠的薪水)是一個子兒都不會少的,(早先淮安剃頭匠都是上門為老主顧服務(wù),平常每次剃頭不收錢,等到年底一次結(jié)清。鄉(xiāng)下的農(nóng)民到年底沒有錢付時俸,也可用糧食來抵帳),當(dāng)剃頭匠每次為他逛頭時,他感覺是最愜意的。所以他逛完頭便給剃頭匠畫蘆雁。
  像邊壽民這樣的窮畫家,也沒有給后人留下什么家產(chǎn)。他的畫室葦間書屋后來便委托在附近種菜的菜農(nóng)代為看管,到了上世紀(jì)四十年代,邊壽民第七代的一位侄孫,在早已倒塌多年的葦間書屋舊址,發(fā)現(xiàn)了一塊陰刻有邊頤公名字頭像石碑,便叫了一輛黃包車,把石碑運到位于東長街的邊家祖屋內(nèi)(也就是現(xiàn)在的淮安區(qū)實驗小學(xué)南側(cè),工商局宿舍大樓處)放在條幾上供起來。令人可惜的是到了六十年代,被邊家的后人用作殼(砸、打的意思)鋼炭的墊石,一件珍貴文物便這樣毀壞了。
  蕭湖之畔的“曲江十子”
  曲江園是河下蕭湖之畔的私家林,康熙中期,園主人是僑居淮安的徽州程氏鹽商。主持文社的才是程爽林、程風(fēng)衣兄弟。正因為風(fēng)衣如此風(fēng)流儒雅,在他與其兄主持曲江文社期間,以文會友,吟詩作對是文人結(jié)交的一種方式。邊壽民,能詩,參加曲江文會,為“曲江十子”之一;窗脖疽氐闹T名宿中,周白民(振采)、劉萬資(培元)、劉萬吹(培風(fēng))、王素珍(家賁)、邱庸謹(jǐn)(謹(jǐn))、邱長孺(重慕)、吳慎公(寧謐)、邊頤公(壽民)、戴白玉(大純)與風(fēng)衣并稱為曲江十子?逃小肚瓨俏募罚绱藟延^的陣容,使得曲江樓稿風(fēng)行海內(nèi),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邊壽民擅詩詞,然散佚未刊,詩名為畫名所掩!度旈g老人題畫集》乃百年以后有心人從畫本錄出者,計詩70首。皆題畫作,詞35首,其中14題17首為題畫,另5題18首非題畫作,乃錄附于此者。非題畫之作,想必甚多,年遠(yuǎn)自難于收輯!度旈g書屋詞稿》雖系邊壽民自輯,然僅晚年的某一時期的詞稿,遠(yuǎn)非全貌,計詞27首,其中15首為題畫,12首非題畫作。
  揚州八怪與邊壽民
  邊壽民一生好出游、交友、與金農(nóng)、鄭板橋等文人墨客交往甚篤。就出游時間而言,所謂“廿載余”,約指他25歲至49歲,即康熙四十七年至雍正十年(1708-1732) 這段時期。其間,他40歲至49歲,即雍正元年至十年(1722-1732) ,他的行蹤,或寓居揚州賣畫,或赴蘇州,或游杭州西湖,或在家會友,或作江漢之行。25歲至39歲,即康熙四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708-1722) 這15年間,正當(dāng)狀盛之年,罕見記載,未悉行蹤。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qū)一批風(fēng)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在中國畫史上指金農(nóng)、鄭板橋、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邊壽民等人。因其藝術(shù)活動多在揚州、故有“揚州八怪”之稱。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jīng)濟(jì)繁榮而著稱,雖經(jīng)歷代兵禍破壞,但由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mào)易中心。富商大賈,四方云集,尤其以鹽業(yè)興盛,富甲東南。經(jīng)濟(jì)的繁榮,也促進(jìn)文化藝術(shù)事業(yè)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匯集揚州。在當(dāng)?shù)毓賳T倡導(dǎo)下,經(jīng)常舉辦詩文酒會。詩文創(chuàng)作,載譽全國。有些鹽商,堪稱豪富,本身亦附庸風(fēng)雅,對四方名士來揚州者,多延攬接待。揚州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詩人、作家、藝術(shù)家。所以,當(dāng)時的揚州,不僅是東南的經(jīng)濟(jì)中心,也是文化藝術(shù)的中心。
  “八怪” 乃揚州話,意為“奇里怪狀”,“ 八” 不能以數(shù)目實數(shù)論。由于諸書所記互有出入,可以將這些通稱“揚州畫家”。由于乾隆皇帝喜愛四王流派的作品,宮廷貴族也跟著叫好,無形之中把這一類繪畫奉為正宗,使得繪畫界摹古成風(fēng)。在這樣的潮流下,“八怪” 為人異于道統(tǒng)不務(wù)俗,為藝取材平凡畫出不平凡,作畫筆端脫略任自由。他們不受陳法約束,自由構(gòu)思,任性放筆,強(qiáng)調(diào)在筆墨上的個性表達(dá),認(rèn)奔放的筆調(diào)抒寫心靈。這種注重自我的表達(dá)不合流俗,被祟古、摹古之人視之為“怪”。
  說邊壽民 “揚州八怪”之一。是他中年以后棄教從畫,名聲日噪。擅畫蘆雁,時稱“邊雁”。他曾離家在揚州虹橋舟中作畫,若干游人便驅(qū)船聚來觀看,傳為美談。每與文士唱游,便請其題句,先后題詠者達(dá)80人。雍正年間,他曾游歷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經(jīng)常往返于淮安、揚州之間,與揚州諸畫家交往甚密。
  雍正為親王時,室中曾懸邊氏所繪4幅蘆雁畫。系雍正初年,作《葦間主人潑墨圖》。
  乾隆二年(1737),邊壽民葦間書屋筑成,華新羅等6人各作《葦間書屋圖》1幅,有50位名流題詠其上。邊壽民69歲時,逝于寓所。
  邊壽民存世的作品有《葦間書屋詞稿》,收詞27闋。又有《葦間老人題畫集》1冊,為后人從其畫幅中錄出,收其詩70首、詞35闋、跋語3則。
  邊壽民所畫的蘆雁圖被北京、南京、無錫等地博物館,以及國外博物院和私家珍藏。目前他的作品每平方尺價格平均在人民幣二十萬元以上,如果是全套冊頁并且品相完整,那么其價格起碼要上升三倍。因為據(jù)權(quán)威考證,他的作品經(jīng)過文化大革命紅衛(wèi)兵的損毀,能夠幸免并傳世的完整作品幾乎是絕品,所以其文物價值、藝術(shù)價值更加顯得珍貴。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