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哪一朝哪一代的規(guī)定,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廿三日起,是灶神爺上天宮的日子。這送灶日是根據(jù)每戶戶主祖輩的不同身份確定的。基本上是“君三,民四,貴人五,王八六,和尚七,尼姑八,道士九”。意思是古代做過帝王人家的后代一般是臘月廿三日送灶,而平民百姓則是廿四日送灶,民間以這兩天送灶的人家最多。其他依次是出過皇后、貴妃的人家后代是廿五日送灶。“王八”據(jù)老年人當(dāng)時解釋是指舊社會里的那些無業(yè)流氓。他們的后代是臘月廿六日送灶。由于誰也不愿做“王八”的后代,所以,這一天送灶的人家是很少很少的。至于三十日那天為何無人送灶則是因為農(nóng)歷的每月有大小月之分,小月只有29天,當(dāng)然不好固定在三十日送灶了。
這里還要說一說灶和灶神爺。舊時每家每戶都使用磚石或土坯等壘砌的柴草灶。這種柴草灶的煙囪是要從房頂伸出屋外的,那么煙囪留在屋內(nèi)的那一截就有了一個灶柜面,形成灶臺。每年年三十時將“請”(買)回的灶神爺像貼到灶臺上面,就算是這家人的灶神爺了。灶神爺也稱“灶王”、“灶君”、“灶老爺”,他是專管這一家人的禍福與道德等等的神。
祭灶一般分兩個階段。第一是每年送灶日的晚上,家人在灶王像前點燃香燭,然后由家人依長幼先后向灶王像磕三個頭,再把湯圓、剪好的麥稈或稻草,還有一點點高粱米、幾粒黃豆、面餅(送灶餅)等一齊祭于灶王像前,再輕輕地將灶王像從灶臺上揭下來,將像面朝南方,嘴里還禱告說:“灶王爺上西天,好話多說,壞話少說。保我們一家平安,保佑明年豐收。”“灶王爺上西天,馬草(指麥稈等)馬料(指高粱米等)多帶些,一鞭下去三千里,平平安安到天宮。”然后,擦亮火柴,將灶王像和像旁對聯(lián)等付之一炬,再放上一掛小鞭炮,送灶就結(jié)束了。這叫“跑灶”。
所說第二個階段,是指到了除夕那天,在貼完春聯(lián)后,最后將灶王像和他的對聯(lián)、橫批等一起貼上灶臺。灶王像類似于舊時縣官的形象,彩色刻板印制的,而對聯(lián)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為“一家之主”或者就是“灶王爺”。貼灶王像前也一定要明燭燃香,灶王像貼上后也要跪拜磕頭,再放一掛小鞭炮,這叫“貼灶”。就這樣周而復(fù)始,一年又一年。
新中國建立后,由于農(nóng)業(yè)合作化,特別是“大躍進(jìn)”吃公共食堂后,土地歸集體耕種,加之各家各戶的鍋灶都被拆除了,送灶的習(xí)俗也就自然停止了。也不知道現(xiàn)在坊間恢復(fù)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