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與《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
2015/7/15 10:56:01 作者:劉懷玉 閱讀:7117 評論:條
吳承恩創(chuàng)作神話小說《西游記》,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它是我國文學發(fā)展史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必然。
十六世紀前后世界文壇空前繁榮。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人們開始爭取個性解放。東西方出現(xiàn)了一批偉大的文學家和許多世界名著。如意大利的阿利蓋里•但丁和名著《神曲》、喬萬尼•薄伽丘和《十日談》,英國的莎士比亞和名劇《哈姆雷特》,法國的弗朗索瓦•拉伯雷和他的長篇小說《巨人傳》,西班牙塞萬提斯和小說《堂•吉訶德》。與此同時,在東方古老文明的中國,文壇也是一片繁榮。文學形式由漢賦、唐詩、宋詞、元明雜劇、評話小說,發(fā)展到高峰,出現(xiàn)了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為代表的一批長篇章回體的通俗小說。資本主義萌芽和市民階層的出現(xiàn),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潮逐漸產(chǎn)生。當時王陽明心學的發(fā)展,宣揚良知哲學,主張心外無物,人人皆可成為圣人,萬物皆有佛性,于是《西游記》也應運而生。
就《西游記》故事情節(jié)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來源。一是唐僧取經(jīng)故事,二是猿猴故事,三是文言小說和民間傳說中的故事。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起源于我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事件。陳玄奘到印度取經(jīng)過程中,親身經(jīng)歷的奇遇和異域風光,具有不同尋常的傳奇色彩。根據(jù)他口述沿途見聞而寫成的《大唐西域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又作了種種夸張,開啟了神化唐僧取經(jīng)故事的先河。此后取經(jīng)故事不斷得到加工、潤色,愈傳愈奇。在《獨異志》、《大唐新語》等唐人筆記中,取經(jīng)故事已帶有濃厚的神異色彩。后來有些人把這些故事作為俗講和話本,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和藝術興趣加以改編、豐富、發(fā)展,使唐僧取經(jīng)故事更加神奇化。話本《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的猴行者已成為成為孫悟空形象的雛型。深沙神則是《西游記》中沙僧的前身。其次,神話故事的創(chuàng)作日益繁榮,以玄奘西天取經(jīng)為題材的故事,日益豐富完整。零碎的評話,片斷的戲曲,已不能滿足人們文化生活的需求,這就具備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的條件與必要。五代、宋元以來,人們將唐僧去印度取經(jīng)的故事編成戲曲、話本,繪成壁畫,在流傳過程中,經(jīng)多少代人不斷加工、補充。
《西游記》故事情節(jié)另一個來源的神猴故事。上古神話傳說及后來的文學作品中,以猴為主角的神怪故事層出不窮,形成豐富多彩的猴文化。古籍中的無支祈、袁公、長樂白猿,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到了宋元時代,取經(jīng)故事與神猴故事逐漸合流。宋末元初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在取經(jīng)隊伍中首先增加了一個事實上根本沒有的人物猴行者。另外,元人吳昌齡創(chuàng)作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楊景言創(chuàng)作的6本24折雜劇《西游記》,里面出現(xiàn)了孫行者。
孫悟空的原型是從中國古代猴文化中的無支祈演化而來的。在唐人小說中,無支祈被大禹鎖在楚州龜山之下,是淮安地方的故事。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猴子的家族:孫行者“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齊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贝撕筇粕纳裨捴饾u淡化,神猴孫悟空成為這個故事的主角。這時以西游故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異彩紛呈。以繪畫、雕塑、說唱、戲曲、表演,宗教、民間文學、器物造型等域全面推開。西游故事孕育成熟,給當時的人提出了一個光榮任務:創(chuàng)作一部綜合各種版本長處的通俗小說《西游記》。
當時那些評話和雜劇,故事內(nèi)容分散零星、結構簡短、文字古拙、缺乏創(chuàng)作技巧。僅僅利用這些材料,要想創(chuàng)作出一個長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首先必須將原有故事情節(jié)加以改造,使之更易于被人接受,其次必須在中國古代神話和唐宋傳奇中廣采博引,用一枝神奇的筆加以鋪張,充實更多神奇的情節(jié),寓以一個統(tǒng)一的深刻的社會涵義,方能 成為一部洋洋八十萬言的巨制。這就必須有大的計劃,有一個搜集資料的長期過程。
天才作家吳承恩應運而生,他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他具備這個條件和本領。
首先,吳承恩從小就在父母的引導下,產(chǎn)生了“好奇聞”的習性。有了這一條,就能主動搜集材料,積極鉆研神話小說的創(chuàng)作技巧,閱讀包括唐宋傳奇在內(nèi)的野言稗史。后來,交游的朋友中藏書豐富,又是他的一個優(yōu)越條件。
吳承恩的家鄉(xiāng)淮安,淮河、大運河縱橫貫穿全境,使淮安成為“九省通衢、七省咽喉”。達官貴人、巨商大賈和騷人墨客,經(jīng)常在這里駐足,帶來了燦爛的文化。關漢卿在這兒留下了千古名劇《竇娥冤》,施耐庵在這兒留下了古典名著《水滸傳》。于此同時,各地的關于西游故事的書籍、繪畫、戲劇,優(yōu)伶的演出,才人的書會,經(jīng)常涌現(xiàn)在這里。南北文化中西游故事在這里匯聚。吳承恩從小即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各種形態(tài)的西游故事文化,深受到這些文化的影響。
另外,家鄉(xiāng)淮安,有許多與《西游記》有關的神話傳說,譬如猴形水神無支祈的故事與古跡,旃檀佛故事和龍興寺的故事等等。這些生動的故事與遺跡,不僅使吳承恩獲得了故事題材,同時也會使他經(jīng)常產(chǎn)生創(chuàng)作的沖動。在吳承恩的胸中貯滿了這些神奇故事,創(chuàng)作起來自然十分得心應手。
吳承恩很有天賦,而且很勤奮,詩書畫無一不精,表現(xiàn)出非凡的學識與才華。他“髫齡,即以文鳴于淮”,當時名人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督學使者也認為他要考一個舉人進士什么的,就像低頭拾取一棵草芥那么容易。他十幾歲時,剛中了探花的蔡昂在淮安家中大宴賓客,吳承恩直登筵席,應對如流,語驚四座,深受蔡翰林的“雅遇”。因此,一時間遠近許多文人都他當作小學士,“投刺造廬,乞言問字者恒相屬。”
但是吳承恩在科舉道路上很不順利,只獲得一個歲貢生。中年以后即無心科舉。在射陽簃中過起他那默默無聞的生活。回想過去的經(jīng)歷,咀嚼各種人生遭遇,逐漸對人生命運和社會現(xiàn)實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貯滿心中的西游記故事主神怪精靈,一齊涌現(xiàn)心頭。于是,他將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資料都捧出來,進行《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以完成自己的宿愿。他借助神魔來表現(xiàn)“人間變異”,寓以鑒戒,鞭撻丑惡。美猴王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是他理想的化身。他在《西游記》中描繪了一個個天上、地府、人間、龍宮、洞府、魔窟等美妙絢麗的神話境界,通過神妖的言語行動,再現(xiàn)了人間的美好與丑惡,揭露了人間的不合理現(xiàn)象。他讓孫悟空打遍了天宮、地府,令人感到十分痛快,然后又讓他歷盡千辛萬苦,戰(zhàn)勝大小群魔,備嘗了人間“世味”,終于達到“極樂世界”,獲得了一個美好的結局。這是一個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形象,世世代代給人以美好的感受。當年不便在書署上自己的名字,便寫化名“華陽洞天主人!。我們今天看到的早期《西游記》刻本上都是署著這個特殊的落款。
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60多歲的吳承恩為生活所迫,奉母命謁選了一個長興縣丞!翱h丞”名義是八品“副縣長”,實際上只管一些雜七雜八的瑣事。他不甘心情愿,也不副他的所學。當官需要經(jīng)濟之才,混跡官場必須人情練達,順應時世,見風使舵。象吳承恩這樣清高、孤傲、正直的文人名士,當然不能適應。他在長興干了一年多時間,與長官合不來,結果被誣下獄。不久案情大白,得以釋放,于是,便拂袖而歸。不久,被補授為“荊府紀善”,可能又到荊王府去供職了一段時間。大約在隆慶四年(1568),吳承恩回到家鄉(xiāng)淮安,以后再沒出外奔走。
魯迅先生說,吳承恩是“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頗極廣泛。”對西游故事“翻案挪移”、“諷刺揶揄”,“加以鋪張描寫,幾乎改觀!庇终f:“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边@是對吳承恩寫作《西游記》的過程和貢獻,極為中肯的總結和評價。
《西游記》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后來又被列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段饔斡洝返脑侔鏀(shù)量和讀者人數(shù)是世界第一。取材于《西游記》的連環(huán)畫、戲曲、電影、動漫、電視劇風靡全世界。涉及到《西游記》的成語、俗語為數(shù)很多。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孫悟空、豬八戒。因而《西游記》的故事,唐僧的堅忍不拔,孫悟空的勇于戰(zhàn)斗、詼諧樂觀向上的精神,直接影響著所有人的精神生活。在國外,《西游記》已被譯為英、法、德、俄、捷克、羅馬尼亞、波蘭、越南、朝鮮、日本等數(shù)十幾種語言。開始時是片段選譯,接著是比較全的譯本。書名五花八門,諸如《圣僧天國之行》、《猴》、《猴子歷險記》、《猴王》等等。目前完全譯本逐漸增多,特別是東亞、東南亞的各語種,均已有了較為完整的譯本。
西游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積累。百回本小說《西游記》,是《西游記》文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使《西游記》文化達到了高潮。它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塊文學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