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認(rèn)識淮安 > 古代史略 > 唐代楚州與淮陰郡

唐代楚州與淮陰郡

2015/6/23 8:05:05    作者:李壽昌    閱讀:8380    評論:0

  《乾隆•山陽縣志》云:“唐楚州淮陰郡,統(tǒng)山陽縣、淮陰縣,屬淮南道!庇衷啤疤茣乩碇荆撼莼搓幙ぃ窘伎ぶ疥、安宜縣地,臧君相據(jù)之,稱東楚州。武德四年(621年)君相降,八年(625年)更名楚州,統(tǒng)山陽縣上,淮陰縣中。武德七年(624年)省淮陰,乾封二年(667年)析山陽復(fù)置。
  《同治•山陽縣志》云:“唐武德中,臧君相據(jù)縣境,稱東楚州。君相歸附。八年,更名楚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淮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復(fù)為楚州。皆以山陽縣為治所。(參用新舊唐書地理志)”
  《光緒•淮安府志》云:“唐楚州。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立東楚州,領(lǐng)山陽、安宜、鹽城三縣。八年,廢西楚州,以盱眙來屬,去東字,治山陽。天寶元年改為淮陰郡。乾元元年復(fù)為楚州,屬淮南道。按:西楚州,今盱眙縣,亦武德四年所立!
  以上縣志、府志所云,依據(jù)均是新舊唐書地理志。但此依據(jù)本身即有不細(xì)和不實之處。所謂“不細(xì)”,主要指建置演變的時間有年無月,甚至年也不明。所謂“不實”,主要指“武德四年立東楚州,領(lǐng)山陽、安宜、鹽城三縣”,因為安宜、鹽城二縣到武德七年才歸屬東楚州。究其“不實”的原因,主要是舊唐書地理志對楚州及其轄縣建置演變的敘述前后矛盾。
  《四庫全書》總纂官紀(jì)昀等在《舊唐書》按語中稱:“舊唐書二百卷,石晉(指后晉)宰相劉晌等撰,因韋述舊史增損而成。林駉、晁公武皆譏其失。蓋其書不出一手,或一事兩見、一文兩載、一人兩傳,復(fù)亂之失,在所不免。又順宗以前(618—805年),其事較詳,宣宗(847—859年)以后,其事多略。宋嘉祐中(1056—1063年),乃命重修。然〔舊書〕敘事條暢,有勝于新書者。楊慎、顧炎武皆謂可偏廢,是也!才f唐書〕向少傳本,學(xué)者罕見。今與新唐書并刊列正史,可以互考矣!庇纱丝梢,新舊唐書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欲知唐代東楚州、楚州與淮陰郡建置演變實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按有關(guān)史籍記載綜合考訂。
  一、州郡名稱演變
  《唐會要》云:“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十九日改郡為州。”又云“楚州,武德初,海州人臧君相據(jù)此,號東楚州。八年(625年)乃改為楚州!
  《新唐書•高祖本紀(jì)》云:大業(yè)十三年(617年),煬帝南游江都,天下盜起,“臧君相據(jù)海州”。由此可見,臧君相據(jù)海州以后不久,又占據(jù)了江都郡之山陽縣,并號稱“東楚州”,其時間當(dāng)在大業(yè)十四年(618年)五、六月份,與《唐會要》所云“武德初”相合。
  《新唐書•地理志》云:“楚州淮陰郡,本江都郡之山陽、安宜縣地,臧君相據(jù)之,號東楚州。武德四年(621年)君相降,因之,八年(625年)更名。”
  《新唐書•高祖本紀(jì)》云:“武德四年六月乙卯,臧君相降!
  《舊唐書•地理志》云:“武德四年,臧君相歸附,立為東楚州!蓖暝陧祉簟爸梦鞒荩每偣,管東楚、西楚!薄鞍四,廢西楚州”,將東楚州改稱楚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淮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復(fù)為楚州!
  《唐會要》云:“天寶元年正月二十日改州為郡”;“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又改郡為州!保ㄗⅲ骸爸恋露辍北緫(yīng)稱“至德二載”,因為唐自天寶三年正  月丙申改年日載,迄至德三載二月丁未改元(乾元),復(fù)以載為年。故以乾元元年二月復(fù)改淮陰郡為楚州。)
  綜上所述,可以認(rèn)定:武德元年六月至七年(618—624年)稱東楚州;武德八年至開元二十九年(625—741年)稱楚州;天寶元年正月至至德二載(742—757年)稱淮陰郡;乾元元年二月至唐亡(758—907年)均稱楚州。
  二、隸屬關(guān)系演變
  在整個唐代二百八十九年中,楚州上隸下屬關(guān)系變化較多,山陽縣志和淮安府志反映均不全,F(xiàn)按有關(guān)記載分述如下。
  上隸:武德四年(621年)隸海州總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隸揚州總管府(此時揚州治江寧縣。隋江都郡為兗州改邗州)。武德九年隸揚州大都督府(是年省江寧縣之揚州,改邗州為揚州)。貞觀元年(627年)分十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為十五道楚州均隸淮南道。后因?qū)龠吘,故隸淮南節(jié)度使!姟杜f唐書•地理志》。
下屬:《舊唐書•地理志》云“楚州領(lǐng)縣五”,《新唐書•地理志》云“楚州淮陰郡領(lǐng)縣四”,均不準(zhǔn)確。因?qū)倏h多寡,常有變動,F(xiàn)將有關(guān)屬縣情況分別著錄如下:
  山陽縣,上:東楚州、楚州與淮陰郡治所。貞元四年(78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升為上縣。(見《唐會要》)
  鹽城縣,上:隋末,韋徹?fù)?jù)其地,置射州,立射陽、安樂、新安三縣。武德四年歸附,因之。七年(624年)廢射州及三縣,置鹽城縣于廢射州,仍屬楚州。(見新舊唐書地理志)但此時當(dāng)屬東楚州。元和六年(811年)九月升為上縣。(見《唐會要》)
  寶應(yīng)縣,望:原名安宜縣。武德四年權(quán)置倉州,領(lǐng)安宜一縣。七年(624年)州廢,縣屬楚州(此時當(dāng)屬東楚州)。上元三年(762年)改稱寶應(yīng)縣。(見新舊唐書地理志)
盱眙縣,緊:武德四年,權(quán)置西楚州,領(lǐng)盱眙一縣。八年(625年)廢西楚州,縣屬楚州。建中二年(781年)改屬泗州。(見新舊唐書地理志)貞元四年(78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升為上縣。會晶四年(844年)十二月升為緊縣。(見《唐會要》)
  淮陰縣,中:《舊唐書•地理志》:“乾封二年(667年),分山陽縣置于隋舊廢縣!薄缎绿茣•地理志》云:“武德七年省,乾封二年析山陽復(fù)置!辈榛搓幙h自隋大業(yè)二年(606年)并入山陽后,至唐初均未復(fù)置,何云“武德七年省”?故新書此說查無實據(jù),當(dāng)以舊書所云為是。
漣水縣,上:武德四年權(quán)置漣州,仍分置全城縣。貞觀元年廢漣州,并省金城縣,以縣屬泗州?傉略辏668年)改隸楚州。咸亨五年(674年)還隸泗州。(見新舊唐書地理志)
  三、州縣等級標(biāo)準(zhǔn)
  《舊唐書•地理志》在州名后邊所注“上”、“中”、“下”和《新唐書•地理志》在州郡名稱后所注“緊”、“上”、“中”等,以及在縣名后所注“望”、“緊、”“上”、“中”等,顯然,均是州等級標(biāo)志。其等級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呢?
  《舊唐書•職官志》云:“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戶以上為中州,不滿為下州!
  《唐會要》云:“武德(618—626年)令:三萬戶以上為上州。永徽(650—655年)令:二萬戶以上為上州。顯慶元年(656年)九月十二日勅:戶滿三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以上為中州。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十七日勅:太平時久,戶口日殷,宜以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滿二萬戶為下州。其六雄、十望州、三輔等及別勅同上州,都督及畿內(nèi)州交同上州。緣邊州三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戶以上為中州。其親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為上州,王去任后仍舊!
  《欽定歷代職官表》引《通典》曰:“開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都督及都護(hù)府之外,以近畿之州同、華、歧、蒲為四輔,鄭、陜、汴、絳、懷、魏為六雄,宋、亳、滑、許、汝、晉、洛、虢、衛(wèi)、相十州為十望,又有十緊州,后又緊者甚多,不復(fù)具列,及有上、中、下之差!
  《欽定歷代職官表》按語云:“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京縣為赤,京之旁邑為畿,其余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為差。而職官志所載,則僅分上縣、中縣、中下縣、下縣四等而已!
  《舊唐書•職官志》云:“凡三都之縣,在內(nèi)曰京縣(又稱赤縣),城外曰畿,又望縣有八十五焉,其余則六千戶以上為上縣,二吉戶以上為中縣,一千戶以上為中下縣,不滿一千戶皆為下縣!
  《唐會要》云:“武德令:戶五千以上為上縣,二千戶以上為中縣,一千戶以上為中下縣。至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七日,以六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戶為中下縣。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戶數(shù),并為上縣。去京五百里內(nèi)并緣邊州縣,戶五千以上亦為上縣,二千以上為中縣,壹千以上為下縣!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