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淮史百科 > 民俗風俗 > 嫁妝的變遷

嫁妝的變遷

2015/3/16 9:11:19    作者:董青春    閱讀:3134    評論:0

  在農村,姑娘出嫁,娘家人總會想盡辦法為女兒置辦一份體面、像樣的嫁妝。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經濟條件較差,姑娘出嫁,娘家陪的嫁妝往往是“就地取材,自家加工”。好多人家姑娘還沒訂親,父母就準備嫁妝了,他們在門前屋后選擇兩三棵粗壯筆挺的洋槐樹,刨倒后放到村頭的池塘里漚幾個月,然后撈上來剝去樹皮,再鋸成樹段后放到自家門前“風干”,這樣的木料日后打成家具不易生蛀蟲。不久媒人上門了,女兒訂親了,父母便請來鄉(xiāng)村的木匠加工嫁妝,嫁妝一般是用自家木料加工的大木箱子、梳妝臺和五斗櫥。那時鄉(xiāng)村的木匠很吃香,經常忙不過來,但也很吃苦,因為當時還沒有電鋸電刨等機械化的工具,將樹段子剖成木板得兩個人拉著大鋸子,斧子、刨子和鑿子都是靠人工,又費勁又耗時,三件嫁妝做成后再油漆好往往需要兩三個月。姑娘出嫁時,迎親的人抬著貼上紅紙的箱子、梳妝臺和五斗櫥,一路吹吹打打,放著鞭炮,既喜慶,又風光。父母喜氣洋洋,很有面子。
  七八十年代,農村經濟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們的追求也水漲船高,條件較好人家的嫁妝力求“三轉一響”,即手表、縫紉機、自行車和收音機。那時手表一般是南京的鐘山、揚州的瓊花,當時價格三四十元錢一塊;縫紉機大都是熊貓或蜜蜂的,一百七八十塊錢一臺;自行車是永久、鳳凰或飛鴿的,二百七八塊錢一輛,收音機是百花的、紅燈的等牌子,一般也是三四十塊錢。置辦“三轉一響”約需五六百元,有的人家為了給女兒籌備嫁妝,年初特地多飼養(yǎng)三兩頭豬,年終豬養(yǎng)肥了賣掉剛好夠置辦嫁妝的,有的人家條件不好,籌不了這么多錢,但又要面子上好看,只好從男方那頭多接些彩金,動用男方提供的彩金置辦嫁妝。這樣一來,男方家壓力就大了,在媒人的勸說下,經濟富裕的人家會很爽快地多給女方一百六、二百六或三百六的彩禮,而經濟條件較差的人家不得不到親戚家借錢、賣糧食賣豬賣羊才能湊足女方提出的“指標”。那時,看似“風光”、“體面”的嫁妝,卻蘊含著莊稼人不盡的尷尬、辛酸、煩惱和無奈。
  九十年代,農村改革開放十多年后,經濟條件大有好轉,姑娘的嫁妝也緊跟形勢和潮流,開始時興電視、收錄機和組合家具“三大件”。剛開始電視機是黑白的,四五百元一臺,后來時興彩色的,大部分人家的嫁妝都是21英寸熊貓的,兩千多元一臺;收錄機品牌較多,有燕舞的、百花的、上海的,一臺一百多元到四五百元的不等;組合家具一般一千五百元上下一套。那時農村涌起外出打工潮,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姑娘、小伙子們外出一年勞務就可以掙得五六千元,農村女孩子出嫁不愿給父母增添負擔,便外出打工自己掙“嫁妝錢”,她們一年掙的錢置辦自己的嫁妝“三大件”綽綽有余。
  進入新世紀后,國家推行和實施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如取消了農業(yè)稅、發(fā)放農機補貼、發(fā)放種田補貼等,還實行了新合作醫(yī)療保險、老人養(yǎng)老金制度,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莊稼人在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中各顯身手,如魚得水,外出務工、經商,從事特種養(yǎng)殖、發(fā)展高效農業(yè),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年比一年紅火。這個年代的姑娘不少是獨生女,她們是父母一生的牽掛,父母希望女兒出嫁后有著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所以女兒出嫁時娘家的“嫁妝”更加體面和風光,不少人家陪給女兒電腦、小車和城里的商品房,姑娘結婚后,經常同父母在電腦上視頻聊天,女兒有時開著小車回家看看父母,有時還接上父母到城里住上一陣子,F(xiàn)代農村年輕人的婚姻,大大縮短了城鄉(xiāng)之間的距離。
  俗話說“一葉知秋”,從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三十多年里農村姑娘嫁妝的變遷,可以看出蘇北農村的經濟條件、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