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茶文化
2015/2/7 13:17:29 作者:李正林 閱讀:3893 評論:條
淮安悠久的歷史文化,蘊生出豐富多彩的文化財富。古淮安的茶文化,當是這一寶庫中不可遺缺的一頁,這是歷史的沉淀。
淮安人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边@茶與人相伴,也與淮安的歷史相隨。從淮安的茶文化中,我們不難體味到茶文化的發(fā)展與一定時期的地方政治、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難解難分。
古往今來,被譽為“長淮重鎮(zhèn)”的淮安與茶結(jié)緣,當是歷史的必然;适屹F人、朝宗要官、文賢騷客、商賈豪眾,于淮安或經(jīng)過,或長居,或做官,更有“鹽、漕、河、關(guān)”設(shè)在淮安,成為集軍事前哨、文化教育、漕運樞紐、山陽醫(yī)學、美食重鎮(zhèn)等五大特色的“殷阜區(qū)”,茶文化就在富庶風雅的生活中孕育。
讀一讀有關(guān)古淮安茶文化的詩文吧:
宋神宗熙寧進士、歷任臨淮主簿、著作郎、史館檢討、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的張耒《他鄉(xiāng)》詩:“春寒客古寺,草草過鶯花。小榼供朝酒,溫爐煮夜茶。柏庭鳴曉吹,樓角麗朝霞。莫嘆萍蓬跡,心安即是家!薄皽貭t煮夜茶”道出了張耒一再被貶黜以煮夜茶消愁的心跡!哆楚州天慶觀高道士琴棋》也有:“圍棋盡掃一堂空,烹茶旋煮新泉熟”之句。
明代金銑《游紫霄宮》也談茶:“一庭寂寂無人到,三洞茫茫有路通。風裊茶煙籠竹外,鳥銜花瓣出云中!鼻尻懬罂伞洱埮d寺》詩曰:“偶過竹院嘯煙霞,愛客山僧自煮茶!
有首《淮陰竹枝詞》唱道:“管家湖上踏青莎,為讀《茶經(jīng)》幾度過。寂寞荒陂何處是,雨前猶聽采茶歌!惫芗液嗍枪呕窗策\河西的名湖,又稱“西湖”,這里不但種茶,還有采茶歌可聽。
淮安人對茶的興趣不僅僅在歷代文人詩篇中有反映,據(jù)《河下志》記載,淮安人對茶的研究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雍乾年間,山陽劉源長著《茶史》二十卷。唐朝肅宗、代宗時期,陸羽著《茶經(jīng)》云:“山陽南二十里,有茶陂(同坡)。”明末秀才靳應升取號“茶坡樵子”,其家中有一椽笆壁草頂?shù)男≤幘驮弧安杵虏萏谩薄n櫷ち、傅青主、萬年少、閻古古等抗清志士曾與望社中人潛集于此,清茶碧濤,祭奠剩水殘山。
縱觀淮安的茶文化,在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中都有一說。茶藝:備器、選水、取火、候湯有講究;茶禮:茶事中的禮儀、規(guī)范有講究;茶境:茶事活動的場所、環(huán)境有講究;修道: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有講究。
淮安茶文化的形成,走過了從民間到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過程。
在民間,茶的概念是寬泛的,有上乘綠紅茶葉沖泡的茶,有蓮子芯沖泡的茶,有麻油茶馓茶,有炒米茶、杏仁茶、大麥茶、雞蛋茶、竹葉茶、蠶豆殼茶等等,不管是貴客還是親朋好友、男女老少上門,好客的淮安人都會相應地端出某種茶來招待,精制的茶具配以古樸的茶盤,一句“請用茶”恭讓中略顯文雅。別看有的茶取料偏俗,甚至有些不可思議,但淮安人祖祖輩輩口手相傳,他們會從不起眼的茶中講出許多茶的故事,到哪個季節(jié)該喝哪種茶,有清熱解暑、消渴開胃、祛濕利尿等功效,還有點科學依據(jù)呢。
茶館業(yè)之興盛,為茶文化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推波助瀾。河下鎮(zhèn)有條百米多長的石板街,街面商家樓閣相接,幾乎都做茶館生意,故名“茶巷”。鎮(zhèn)上有座建自唐貞觀年間道宮——古天興觀,內(nèi)有七泉,水質(zhì)甘美,俗稱七泉山。其三官殿神座下一眼井水質(zhì)最佳,“茶巷”人家就從此井中取水烹茶售客,很受茶客歡迎。茶館的名字也起得好:如望月樓、香云館、云腴閣、小澄潭、隱仙閣、桐蔭園等,有的從早開到晚,茶客們海闊天空神侃窮聊;有的茶館是帶說書的大茶園,如攬秀山房;還有半紅樓則為喜歡聽清音的茶客專享,古楚交響樂“十番鑼鼓”等皆為知音;窗勃毺氐牡胤絼》N——淮劇的前身上河調(diào)、下河調(diào),也在這里孕胎萌芽并廣泛傳唱。故樓聯(lián)曰:“知樂知音逢知己,新泉新火試新茶!苯ㄓ诘拦獍四辏1828年)的河下文樓飯店,興辦初期只賣清茶、早點,乃為茶館。那些鹽商們家富百萬,來淮安客居的也很多,商事活動中對于茶文化的要求很高,一度成為茶館里的貴客?梢哉f,酒宜喧,茶宜寂,古鎮(zhèn)街坊、南來北往者根據(jù)自己喜好,總會找到如意的去處,品茗人自己會品出無可言說的茶味。
茶樓賣茶外,還備有一些精致的茶食蜜餞、水晶楂糕等。樓外的小販們會用籃子準備一些干果炒貨、時鮮水果在門前兜售?腿巳粜锜狳c心,自有當?shù)氐拈e漢們供其驅(qū)使,咄嗟立辦,收點小費。文人雅士則最愛在下半天登隱仙閣,其門上楹聯(lián)云:“一甌春露長留客,兩腋清風幾隱仙!贝碎w不設(shè)方桌長牙凳,全用紅木茶幾圈椅,多備各地名茶。每日天亮前汲取三官殿神座下的新泉,養(yǎng)于綠釉荷花缸中,以砂銚煮水,陽羨紫砂注湯,以景德鎮(zhèn)白瓷甌供酌,人各一壺,自斟自飲,茶客們悠然自得,或賦詩聯(lián)句,居然集成《隱仙閣茶社詩鈔》三卷。
淮安的茶樓常被茶客們看成養(yǎng)尊處優(yōu)之所。三仙樓是以專烹枸杞井水聞名的,此樓共三層,飛檐翹角,背城面湖。李東垣《本草注》云:“淮有枸杞井,水味甘,補臟明耳目,止腰膝疼痛,固精氣,圣水也!贝司丛陂_元寺內(nèi),隔著萬柳池與三仙樓相對,有木長橋凌空飛架。清任后山有句云:“杰閣銜虹立,平堤穿鏡來。仙蹤今寂寞,橋上且徘徊!痹伒木褪侨蓸情L橋。傳說唐末,呂洞賓來楚州探望時任太守的伯父呂溫,曾在樓上與漢鐘離、鐵拐李二仙品茗。清戴時遴《萬柳池晚眺》記載:“雉堞煙中過帆影,仙樓云外落棋聲!闭f明這里還有計棋局勝負收取茶資的。康熙年間,這里曾走出一位在圍棋“四大國手”中排名第一的梁魏金。
舊時,淮安農(nóng)村里一般都用燒柴禾的三眼灶,有一眼俗稱“湯罐”,是燒飯時利用爐灶的熱量順便燒的儲備開水,來客時從中舀一碗。相傳,這“湯罐”里的水是觀音老母的仙水,人喝了此水能延年益壽、百病皆無。在農(nóng)村,每年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還要“送灶”,讓灶老爺上西天說些好話,祈求全家平安。城里人大多提壺到茶爐灶沖開水,大街小巷分布著很多專營開水的茶爐灶,大家都稱“老虎灶”!豆P生花》作者邱心如就有記載,她夫家在河下茶巷頭的天興觀右側(cè),人稱張氏恬素堂。娘家住楊天爵巷,離茶巷不過二百余米!豆P生花》第一回寫侍郎姜近仁拜訪其堂兄,姜壽仁即命小僮去局子沖茶。道光末年,山陽縉紳先生們不知聽了何人之言,說山陽人與虎犯沖,遂倡言發(fā)起“清虎運動”,將城里白虎橋改作太平橋,還將全城所有老虎灶,一律喚作太平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