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淮安歲時紀勝
2015/2/15 9:42:05 作者:高建平 閱讀:3763 評論:條
淮安歷史悠久,這里的民風民俗文化也具有一定鮮明的特色。
立春
時令節(jié)日,是二十四節(jié)令頭一個,又稱為“打春”。 明清時期淮安每年立春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漕運總督穿朝服知府知縣按照級別緊跟隨后,執(zhí)事人等黑天壓地而來,如出東岳廟會一樣。此條見《乾隆山陽縣志·卷五·壇廟典禮》;淮安人也于這天,家家戶戶包春餅,以示迎春,一直延續(xù)至今。
元宵節(jié)
過去正月十五曰“上元”、亦曰“元宵”,燈市至十六更盛。上元之夜,家家吃元宵,取團圓之意。這天也叫燈節(jié),觀燈看焰火,楚城、河下的豪門富商、仕女、兒童、萬千游客齊逛燈會。
每至燈節(jié)。察院、漕署、衛(wèi)署、道署、府署、縣署,宴會放焰火,市肆張燈,城里院門口、縣市口、府市口、府學市口、南門大街、東長街、西長街、漕院前街、刑部街等重要街道燈市最盛。
燈的種類有:走馬燈、蓮花燈、荷花燈、羊角燈、牛角燈、繡球燈、寶塔燈等等,精致別致,爭妍斗勝。有的燈上有古今故事人物、花鳥山水、仕女人物,讓人目不暇接。
觀音會
佛歷農(nóng)歷二月十九為觀音大士誕辰日。淮安東門內(nèi)大觀音寺香火極盛;城內(nèi)外水月禪心、白衣庵、觀音庵、大悲庵、紫竹庵、海會庵、清蓮庵、廣勝庵、送子觀音庵等廟宇不下數(shù)十,皆誦經(jīng)聚會,善男信女頭一天還要宿廟,提前準備。
清明節(jié)
冬至過后一百零五天為清明節(jié)。古人最重之。明清時期淮安有一舊俗,城內(nèi)外及其周邊各鄉(xiāng)善男信女均從四面八方隨“府城隍會”至聯(lián)城外簾子蓮花街郡厲壇趕城隍會,時有“府城隍”、“縣城隍”、“都土地祠”三神像會審。有廟祝申黃表,說些迷惑人心的鬼話,此俗在解放后已廢。
中元節(jié)
舊時農(nóng)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又叫“鬼節(jié)”、“盂蘭盆節(jié)”。在過去舊社會各街兒童以荷葉燃燈,又以青蒿拈香燃之,市人之巧者,又以各彩紙制成蓮花、蓮葉、花盆、鶴鷺之形燃之。
中秋節(jié)
農(nóng)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又稱仲秋節(jié)、團圓節(jié)。節(jié)日這天,淮安有祭月、拜月、賞月之風俗。
過去淮安是一座封建地主消費城市。特別注重禮儀方面諸事。每逢中秋,府城各官宦世家、豪門富商、府邸、大宅門、平民老百姓,皆以月餅、果品饋贈親戚朋友,講究的人家還要舉行看月會。在月亮升起的東南方擺八仙桌。其祭果、餅必圓,桌上清新果品有玫瑰紫的葡萄、泛綠色的鴨梨、鮮棗、秋果,五光十色。
比較講究的人家,還與市上購彩紙扎成的“月光馬神”上繪有“太陽星君”、下繪“廣寒宮及其搗藥之玉兔”,造型別致,金碧輝煌,供九節(jié)藕,焚香行禮。市人之巧者用彩紙扎成“玉兔”出售,謂“兔爺”。飾以五彩妝顏、千奇百狀,聚集在院門口、縣市口、府市口、府學市口、刑部市口、中長街等重要街市,熱鬧非凡。
重陽節(jié)
農(nóng)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jié)”舊時淮安達官顯貴、文人雅士有出城登高的習俗。南則在蛟龍崗、龍光閣、巽關(guān)文昌樓、魁星樓(在淮城東南角上,也作為東南角樓)、宴花樓、南角樓;北則在北角樓(原樓下有鐵人,以鎮(zhèn)水患、朝宗門(清代改名承恩門)城樓、虹飛閣(八角三層,為比丘尼主持,佛教場所)等清凈之處。東則在觀鳳門城樓、望海樓等處;西則在勺湖大悲閣、文佛閣、勺湖草堂奎照閣、文通塔等處;窗补胖ぃ幕滋N深厚,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