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屐
2014/7/8 14:54:19 作者:章來福 閱讀:5299 評論:條
淮安市井中,經常會有老人之間講話時,說出這樣的話,“好了!好了!“你六格”高抬我了,請別把“高木屐”給我穿了,我又不是三歲的小孩”。這話的意思是為,“自己曾做過的某件事被別人過分地夸張,形容某一方面的能力比他人強或比他人技高一籌的意思”。 而高木屐又是何物呢?高木屐是用蘆葦花和細芩繩作莖(同麻一類的草本植物),編織起來類似毛窩式樣的“木頭鞋”。 每年深秋季節(jié),勤勞聰明的農民割下蘆葦后,剪下蘆葦花,撕成一縷縷,用木榔頭把莖尾砸軟。再用廢布條摻進去,一根緊挨一根混雜編織,最后再把細芩繩的后尾打散,用來收毛窩沿口。高木屐底子用柳樹板做成,薄厚大致像布鞋底,并有尺碼大少區(qū)分,底子下面釘上前后兩個,也用柳樹做成的像鞋跟樣子,約有3寸高度。再用皮條鉆,在鞋底子邊上均衡鉆上眼,把高木屐用細芩繩扣扎在木板底上洞眼內(類似鞋匠用線把鞋面縫在鞋底上)。 穿上高木屐遇上雨雪天,在室外走路既暖和又不會濕腳,這是高木屐最大的優(yōu)點。對穿著講究一點的人,再用舊絨布把高木屐沿口一轉邊縫絞起來,那看上既漂亮又結實。里面墊上碎棉花,穿在腳上勝過現今的羊毛皮棉鞋。 如今高木屐在淮安早已悄然絕跡了,但在蘇北沭陽,至今還有人腳上穿的下面類似高木屐式樣,上面是黑色燈芯絨面料做成的兩瓣瓦棉鞋。 筆者記憶中,淮安城內銷售高木屐地點在府市口(淮陰市碑)南,上坂街北頭的地上,擺有大大小小的高木屐。都是從距離淮安70里遠的漣水等地販來,每雙價格都在3元錢左右一雙。 寒冷的冬天,淮安的農村和城里的工廠、學校都能看到穿高木屐的男女老少,為何那時有許多的成年人和小孩子穿高木屐呢? 上世紀六 、七十年代, 每家?guī)缀醵加姓陂L個子的孩子。令家長煩惱的是這些孩子,上年穿的棉鞋到來年,就未必還能穿的上。而有的家長為解決冬天孩子穿鞋保暖的方法,在孩子愿意的情況下,于是每年冬天買一雙高木屐,便把穿鞋的問題解決了。 那時到了冬天,淮安城內就會出現穿高木屐,走街串巷的生意人,拽著木水桶大聲叫賣的吆喝著:“熟山芋噢!穿高木屐拖著平車,車子上放滿了存醬油、醋的壇壇罐罐,從老遠就聽見了打醬油、打醋!鹽和味精噢!還有穿高木屐騎自行車,在衣架旁挎上油紙圓竹簍,叫賣:“稱馓子啊!甚至還有穿高木屐騎自行車的十三、四歲的男孩,在車子衣架上綁著竹籃,從河下騎車到城內叫賣:“大卷子噢!”伴隨著高木屐踩在老街石板上的嗒、嗒聲音,聽著很有韻味的吆喝聲。這也是寒冷的冬天,淮安城內獨特的一道風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道風景已在老城消失了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