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福利入口在线观看,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中文,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国产视频1区2区3区

首頁 > 認識淮安 >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前后之南社四邵

辛亥革命前后之南社四邵

2014/6/22 11:11:51    作者:吳亞卿    閱讀:4989    評論:0

  成立于1909年11月13日的南社,是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文學團體。其社名“南”,即“寓不向滿清之意”(陳去病語)。無論其主要發(fā)起人陳去病、高旭、柳亞子,還是大多數(shù)隨后入社者,亦均為參與辛亥革命之重要人物。本文僅就祖籍浙江或出生于浙江的邵天雷、邵力子、邵飄萍與邵元沖,作一簡要介紹。 
  一、邵天雷 
  邵天雷(1871~1934),字無妄,譜名崇炳,字灼之,一字肅廷,別號瓜傭。祖籍浙江馀姚,十世祖于明中葉遷居江蘇淮安。出生于淮安府山陽縣車橋鎮(zhèn)的邵天雷,十五歲即有詩文傳誦鄉(xiāng)里。1906年后,邵天雷任淮安澗東學校教員,與同鄉(xiāng)周偉、周實、張冰等革命文學青年關系密切。周偉(1883~1940)字人菊,幼與周實同就塾師嚴叔平。周實(1885~1911)字實丹,號無盡,又號吳勁、和勁、山陽酒徒、湖?裆。張冰(1883~1939)原名紫文,一作子文,后更名冰,字雪抱,又號馀生。三人均南社社員,并投身辛亥革命洪流,為光復淮安之功臣。其中周實更因遭反動縣令姚榮澤陰謀殺害而成為“辛亥烈士”。周實的文學主張與學術思想,具見于其《與邵肅廷書》中,且對邵天雷多所推崇:“詩古文詞頗得先輩養(yǎng)一齋家法!薄按笾娢模S誦再三,無任心折。雖未敢推當代作者,然在吾郡可云鶴立雞群矣。”養(yǎng)一齋即清代著名詩人、詩論家潘德輿。 
  1909年,南社成立后,周實、張冰函邀邵天雷入社,邵欣然同意,并于1911年仲夏赴南京造訪周實。周實有《端午日偕同人游玄武湖》詩以記之。邵天雷則在周實被害后所撰《無盡庵遺集序》中云:“去年五月,江寧旅次訪烈士于兩江師范學堂,相與悄立乎垂柳斜陽之際。流水易逝,人代全非。撫今追昔,回首有馀痛焉!”此外,猶有詩文一再贊頌周實有“大略”、“奇志”、“生為萬夫雄,死演革命史!薄安粌H為吾鄉(xiāng)之益友,且士林學者之矩矱!
   1914年5月,邵天雷赴上海愚園出席南社臨時雅集,結識陳去病、柳亞子、葉楚倫、胡樸安等南社鉅子與辛亥革命元老。其時辛亥革命果實已為袁世凱所竊取,軍閥混戰(zhàn),蒼生涂炭。天雷詩中有“回首不堪家國恨,中原無術解群紛”之句,憤慨之情溢于言表。
    另有《題亞子分湖舊隱圖》云: 
  慘淡人天寄遠情,襄陽耆舊早知名。 
  結茅難得分湖曲,煙水漁竿過一生。
    又有《海上雜詩》云:
    黯淡春愁都不眠,茫茫生死憶人天。 
  英靈多付紅羊劫,經(jīng)梵猶存白馬年。 
  楚徑荒涼花落雨,章臺寂寞柳飛綿。 
  登臨一縱離人目,吳苑奎光照大千。 
  又有《杭州》云: 
  嚴城吹角破煙霜,隱約晴湖晝有光。 
  萬嶺雪殘?zhí)炷啃,隔江云聚禹陵荒?nbsp;
  東來甲楯憐勾踐,南渡君臣憶宋康。 
  寂寞錢塘門外路,一泓寒水咽興亡。 
  臺灣學者蔣一安評其詩稱:“細研其詩,倘分析比擬,其高曠雅逸,恬淡自然,有類田園詩人彭澤宰之寧靜;其豪邁清俊,吞吐奔放,一若飄逸詩人李翰林之豪情;至其傷時憫亂,懷才不遇,則又似社會詩人杜工部之苦吟長喟也。三家詩法,各成風格,竟能匯集一身,非功力深厚者,不克為也! 
  邵天雷一生,于《周易》、《左傳》、《史記》及莊、孟、韓、蘇詩文均有深入研究,惜未見刊印。已印行的僅有與張冰合著之《冰雷合稿》而已。
    二、邵力子 
  邵力子(1882~1967),初名景奎,又名聞泰,號力子。祖籍浙江會稽縣陶堰鄉(xiāng)邵家,出生于江蘇吳江縣盛澤鎮(zhèn)。其父邵霖,字箱齋,號誠齋,曾任吳江縣丞,惜于力子十六歲時去世。 
  1902年,其叔邵蓮坡為其捐得監(jiān)生身份,督促其赴杭州應考,其母亦竭力相勸。力子為不傷母、叔之心遂赴杭州應試,中第六十七名舉人。隨后入上海震旦公學、復旦公學,肄業(yè)于南洋公學。1906年赴日本留學,與于右任同謁孫中山,遂加入中國同盟會。
   自1907年春起,邵力子與于右任在上海先后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民呼報》、《民吁報》、《民立報》、《生活日報》、《民國日報》等!睹窈簟贰ⅰ睹裼酢、《民立》三報乃同盟會上海支部機關報,《民國日報》則先后為中華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之機關報。
   《民吁報》創(chuàng)刊于1909年10月13日。一個月后,革命文學團體南社在蘇州虎丘張公祠成立。高旭《南社啟》、寧調(diào)元《南社詩序》,以及柳亞子等合擬的《南社條例》,均率先發(fā)表于《民吁報》。《民吁報》儼然南社之喉舌。 
  邵力子于1914年正式加入南社。1923年10月14日,柳亞子、葉楚傖、胡樸安、余十眉、邵力子、陳望道、曹聚仁、陳德征等共同發(fā)起成立新南社。柳亞子任社長,邵力子、胡樸安、陳望道任編輯部主任。《民國日報》亦即成為新南社之大本營。《新南社條例》、《新南社成立布告》、《新南社編輯部組織法》等,均率先發(fā)表于《民國日報》的《覺悟》副刊。 
  在此期間,邵力子還于1912年為復旦公學復校奔專呼號。1913年,又出任復旦公學國文教師,并于1916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1919年5月,《民國日報》最早在上海報道北京學生運動,并動員復旦學生奮起響應。 
  1920年2月,陳獨秀自北平抵上海與邵力子等討論成立全國性政黨,即居住于上海法租界打浦橋三益里5號邵宅。5月,邵力子與陳獨秀一起會見共產(chǎn)國際代表魏辛斯基夫婦,不久即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邵力子還請孫中山為該會題寫了“天下為公”四字。8月,時任《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助理編輯的陳望道在邵力子支持下譯成中文的《共產(chǎn)黨宣言》由上!吧鐣髁x研究社”(實際上是出版《新青年》的“新青年社”)出版發(fā)行。8月下旬,陳獨秀、李達、邵力子、李漢俊、沈定一、陳望道、施存統(tǒng)等醞釀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以陳獨秀為負責人。邵力子則以國民黨員身份跨黨參加共產(chǎn)黨,對外仍以國民黨員身份活動。 
  1921年7月,邵力子與李達、李漢俊、張國燾等一起參與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當“一大”無法持續(xù)進行而于7月30日轉移至嘉興南湖,邵力子因不能突然離開上海而未能參加。但在7月31日的《覺悟》上則發(fā)表了其化名“光亮”的文章《再論太樸倫主義的選擇》,宣稱“我所信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布爾什維克主義”。
  1922年10月,邵力子出任國共兩黨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1923月12日,任代理校長。1924年1月,邵力子雖未親自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但仍當選為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 
  1925年5月,邵力子因參與領導上!拔遑Α边\動而遭軍閥通緝,離開上海赴廣州,隨后即歷任黃埔軍校秘書處處長、秘書長、校史編纂委員會主席、政治部主任。 
  三、邵飄萍
    邵飄萍(1884~1926),原名振青,字飄萍,筆名阿平。浙江金華人。 
  1902年,十九歲的邵飄萍考入浙江高等學堂,即模仿梁啟超為《申報》撰寫通訊,受聘為《申報》特別通訊員。中華民國成立后,即與其師杭辛齋在杭州合辦《漢民日報》。因抨擊袁世凱之倒行逆施,曾三次被捕!稘h民日報》于1914年被查封后,邵飄萍逃亡日本,在日本創(chuàng)設東京通訊社。 
  1916年春,邵飄萍應《申報》等報社之邀,回國任《申報》、《時報》、《時事新報》主筆。于此期間,邵飄萍加入南社,并受聘為《申報》駐北京特派員。由邵飄萍主導的《申報·北京特別通訊》,不斷揭露北洋軍閥的丑行。 
  1918年7月,邵飄萍在北京創(chuàng)辦新聞編譯社。10月,又創(chuàng)辦《京報》。其《創(chuàng)刊詞》稱:“必使政府聽命于正當民意之前,是即本報之所為作也!迸c此同時,由邵飄萍倡導并擔任導師的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亦于10月14日成立。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京報》因勇于揭露段祺瑞政府的賣國罪行而遭查封,邵飄萍再次逃亡日本。至1920年,其《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與《新俄國之研究》二書相繼問世。段祺瑞政府垮臺后,邵飄萍回到北京重新主辦《京報》,并受聘于北京平民大學與北京政法大學,講授新聞采訪技術,完成《實際應用新聞學》與《新聞學總論》二書。 
  1924年冬,孫中山為謀求合作,應段祺瑞、馮玉祥之邀而北上,直至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京報》持續(xù)予以報道。對于1925年上!拔遑Α睉K案和1926年北京“三一八”慘案,邵飄萍均在《京報》接連發(fā)表評論,揭露與抨擊中外反動派。終因段祺瑞政府與奉系軍閥張作霏聯(lián)手于1926年4月24日將邵飄萍誘捕,以“宣傳赤化”之罪名于26日殺害于京東刑場。 
  四、邵元沖 
  邵元沖(1890~1936),名庸舒,字元沖,號翼如。浙江紹興人。1903年中秀才,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考入浙江高等學堂。1911年赴日留學,結識孫中山。1912年歸國任《民國新聞》總編輯。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后,出任上海交通部評議員、編輯部主任。同年加入南社。 
  1913年3月,中國國民黨元老宋教仁被刺殺,兇手應桂馨匿居上海租界。邵元沖力促罪犯引渡伏法!岸胃锩北l(fā)后,邵元沖于1913年7月赴江西九江投入討袁行動,任長江各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失敗后再次東渡日本,隨后加入中華革命黨,歷任《民國》雜志編輯、中華革命軍紹興司令官、山東戒備司令。 
  1917年9月,廣州軍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大元帥,邵元沖任大元帥府機要秘書并代行秘書長職。1919年冬,邵元沖赴美留學,并奉孫中山之命視察海外黨務。1923年11月,參加赴俄考察團,在莫斯科與蔣介石相晤。1924年,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侯補中央執(zhí)行委員,隨后遞補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 
  1924年9月,邵元沖與同為南社社員之張默君在上海結婚。隨后赴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委兼政治委員會委員、大本營法制委員會委員、粵軍總司令部秘書長、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兼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職。孫中山北上,邵元沖任隨行機要秘書兼《民國日報》社長、北京政治分會委員。孫中山逝世,邵元沖為遺囑證明人之一。 
  此后,邵元沖參加謝持、鄒魯?shù)日偌拔魃綍h”,并為蔣介石所賞識,于西安事變中遭西北軍士兵擊傷致死。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最佳瀏覽:IE8、1680x1050或以上 蘇ICP備13030079號-2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
网站地图琼icp备83016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