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古城內有好多條承載著歷史滄桑的古街巷,如:府學街、胯下橋巷、竇娥巷、打銅巷、駙馬巷等等,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shù)駙馬巷了。駙馬巷位于淮安古城標志性建筑——鎮(zhèn)淮樓西北不遠處,是一條古老而幽深的古巷,全長約二三百米。駙馬巷出名不但因為它歷史悠久,更因為敬愛的開國總理周恩來于1898年3月5日誕生在這條古巷中。
駙馬巷為何名為駙馬?和哪位駙馬有關系?裴偉先生在《鎮(zhèn)江城南駙馬莊得名緣由——兼談淮安駙馬巷由來》(《江蘇地方志》2011年第6期)一文中作了很有意義的探討。但因在這篇文章只是附帶考證淮安駙馬巷,且多是轉述,所以對駙馬巷的由來考證略顯簡單,且有一些史實和細節(jié)錯誤,稍顯遺憾。筆者不揣淺陋,試圖通過更多史料,對駙馬巷的由來作更深入地探究,以作為對裴先生文章的補充。
據(jù)現(xiàn)存淮安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明正德《淮安府志》記載,駙馬巷原名望仙巷,因附近有望仙橋(又名升仙橋)而得名。望仙橋的得名是由于當?shù)匾粋傳說:
宋朝楚州(即淮安)城里有一個隱士叫孫賣魚,他后來羽化成仙,所以附近的橋就被得名為升仙橋。孫賣魚成仙后,當?shù)厝藭r常在他升仙的地方望天祈禱,所以又叫望仙橋。望仙橋旁的巷子也就被稱為望仙巷。
望仙巷在明初被改為駙馬巷是因為有一位駙馬居住在這里,這位駙馬就是明初的駙馬都尉(簡稱駙馬)黃琛。比起一般的駙馬,黃琛是一個頗為特殊的駙馬,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娶(古代叫尚)的是一位“破格”的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的堂侄女慶陽公主!睹魇贰泛汀睹魈鎸嶄洝份d朱元璋有一個叔叔,生有4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就是蒙城王,這個慶陽公主就是朱元璋堂兄蒙城王的女兒。蒙城王在史料中并沒有留下具體名字,他在朱元璋稱帝前就已經去世,只留下一個女兒。蒙城王妻田氏早寡,有節(jié)行,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女兒,朱元璋非常敬重她,很照顧她們的生活。在堂侄女長大后,親自挑選手下的得力干將黃琛(當時還叫黃寶)作為她的夫婿。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稱帝,大封親屬和功臣。按照古代禮法制度,只有皇帝的女兒(或姑姑、姐妹)才能封公主,慶陽公主只是親王的女兒,按例只能封為郡主,其夫也只能封為儀賓,而不是駙馬。但朱元璋顧念兄弟手足之情,加之敬重堂嫂德行,破格將這位堂侄女封為慶陽公主,其夫黃寶也理所當然地被封為駙馬。洪武四年(1371),禮部官員上奏說慶陽公主只是皇侄女,不應該封為公主,應改封為郡主,黃琛也不應該稱駙馬。朱元璋稱他只有兩個侄女(另一個是親侄女福成公主),不忍心降奪她們公主的封號,所以依然稱公主、駙馬如故。封號是不降,但待遇還是降了。慶陽公主每年只給祿米500石,比其他公主減少了三分之二,黃琛也只拿官俸而不拿駙馬的俸祿。朱元璋死后,慶陽公主封號在建文帝時還是被降奪了,被改封慶成郡主。靖難之役時,明成祖朱棣南下爭奪侄兒建文帝的皇位,這位被剝奪了公主封號的慶成郡主還到朱棣營中勸和,因為她是朱棣的堂姐。當然她的勸和是不可能成功的。永樂二年(1404),慶成郡主去世,朱棣為她素服輟朝一日,命有司治葬,朱棣的幾個兒子也都派人祭奠。可以看出,朱棣對這位堂姐還是比較尊重的。
說過這位“破格”的公主,接下來詳說駙馬黃琛。黃。1337—1386),湖廣江夏人,原名黃寶,很早就投奔朱元璋,從帳前參隨的小官擢升為兵馬副指揮。朱元璋喜歡他的謹厚,就將堂兄之女嫁給了他。黃寶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立下不少功勞,官職也做到龍江翼守御千戶。洪武元年(1368),他的妻子被封為慶陽公主,他也被封為駙馬都尉、鎮(zhèn)國上將軍兼明州(今浙江寧波)衛(wèi)指揮使,不久又被改為淮安衛(wèi)指揮使(正三品),從此常住淮安。按明制,公主成親后,皇帝要賜駙馬府,作為公主和駙馬的居所,黃寶和慶陽公主所住的駙馬府大約就是這時期興建在淮安的望仙巷。洪武三年,淮安發(fā)生周文良和李妹兒的抗暴斗爭,黃寶鎮(zhèn)壓了斗爭,地方志稱“淮賴以安”。同年,朱元璋將黃寶改名為黃琛。洪武四年(1371),又下誥令黃琛的子孫世襲淮安衛(wèi)指揮使之職。洪武十四年(1381),朝廷設中都留守司,統(tǒng)領鳳陽長淮等八衛(wèi),維護中都安全,守護皇陵,留守司的正職為正二品,黃琛被命為留守。朱元璋將“龍興之地”的中都交與黃琛管理,可見對這位堂侄女婿的看重和信任。洪武十八年(1385),黃琛病逝于任上,享年49歲。朱元璋“為之悼惜”,賜葬鳳陽白塔之原,并在駙馬府所在地的淮安為他建了祠宇,也就是當?shù)厝怂Q的駙馬祠。
黃琛和慶陽公主育有兩個兒子,長子黃鑒,初為蟒衣玉帶舍人,奉旨征討哈密有功,但早早病逝,賜葬父側,追封輔國上將軍。次子黃鉉,初為錦衣衛(wèi)親軍指揮,以恩擢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正二品),壽終,賜葬鳳陽虎山。黃琛死后,他的孫子黃鼎襲淮安衛(wèi)指揮使,所以他后裔中有一支就世代居于淮安。因為慶陽公主的封號后來被剝奪,黃琛的子孫和皇室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遠,所以他們在淮安的后代也漸漸沒落,史料記載駙馬祠最遲在天順時就被廢棄,駙馬府在正德以前廢為了民居。到明末,他的八世孫黃本中,九世孫黃周就只是沒有任何官職的普通百姓了。
黃琛在淮安任職10多年,這期間和慶陽公主一直居住在駙馬府,其在當?shù)氐挠绊懞吐曂上攵,所以駙馬巷的命名是因為駙馬黃琛這是不容置疑的,明清時期的《淮安府志》和《山陽縣志》都記載了這一點。但細究起來,駙馬巷到底是因為駙馬府還是駙馬祠而得名,這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裴偉先生在《鎮(zhèn)江城南駙馬莊得名緣由——兼談淮安駙馬巷由來》一文中認為:
黃琛死后,明惠帝朱允炆在望仙巷內建了駙馬祠。地方官遂將望仙巷改名為駙馬巷……
即駙馬巷是因為駙馬祠而得名,筆者認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首先,駙馬府無論在規(guī)模上還是時間上的影響力都遠超過駙馬祠。按明制,駙馬的爵位在伯以上,駙馬府是由朝廷欽建,供公主和駙馬居住,其規(guī)模應該不下于淮安府署,而駙馬祠只是幾間屋子而已。而且駙馬祠是在黃琛死后才修建的,駙馬府要比駙馬祠早存在十幾年。在淮安當?shù)毓倮艉桶傩招哪恐校馬府的影響力無疑遠超駙馬祠。如果要改巷名,影響力較大的駙馬府更可能是決定因素。其次,現(xiàn)存最早的明代淮安地方志——正德《淮安府志》在駙馬巷條下有注:“在大圣橋西,舊有駙馬府,后廢為民居,故名!泵鞔_說明駙馬巷是因為駙馬府而得名的,這里沒有提到駙馬祠。萬歷《淮安府志》仍沿正德《淮安府志》的記載。如果駙馬巷是因為駙馬祠而命名,這兩部較早地方志應該注駙馬祠而不是駙馬府了。盡管在后來的天啟《淮安府志》和清乾隆《山陽縣志》中載駙馬巷是因為駙馬祠而得名,但這兩部地方志都晚于正德和萬歷時的志書,而且也沒有任何新的證據(jù),兩者相比,肯定采用更早的說法為準。
至于網上有文章稱當?shù)乩先嗽诮夥徘翱催^駙馬祠,這就完全屬于道聽途說,不足為信了。駙馬祠最遲在明中葉就荒廢消失了,后來也沒有重建,明后期、清代乃至民國的地方志提到駙馬祠都注明“舊有”或“故”,表明早就沒有實體祠堂存在了,一個消失了幾百年的駙馬祠怎么可能在解放前被看到呢?
裴偉先生的文章中還有一些史實和細節(jié)值得推敲。一、文中寫慶陽公主原名無嬌,但筆者在《明史》《明實錄》《淮安府志》和《山陽縣志》中都沒有查到此說法的出處。按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大多數(shù)女性都沒有正式的名字。即使公主地位尊貴,有名字,史書也基本不會記載,這是一個慣例,如在中國歷史上很出名的平陽公主、文成公主、太平公主等都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名字,再如朱元璋的親生女兒在史書上也都沒有留下名字,慶陽公主的名字沒有記在史書上也屬于正常。慶陽公主原名無嬌應該只是民間傳說而已。二、文中記黃琛在淮安任職3年,在鳳陽整整30年,此說法應該有誤。淮安地方志書中沒有詳細記載黃琛的生平,但從《明太祖實錄》中可查知黃琛于洪武元年來到淮安任職,洪武十四年(1381)到任鳳陽,洪武十八年(1385)去世。由此可知黃琛在淮安任職有14年,在鳳陽不到五年,他在淮安的時間遠多于在鳳陽的時間。三、文中提到駙馬祠是明惠帝朱允炆為黃琛修建,似有誤,駙馬祠應為洪武時修建。天啟《淮安府志》載黃琛死后,“賜本府西駙馬巷宅一所,欽建祠宇”,黃琛是死于洪武時,所以駙馬祠最有可能是在洪武時修建的。而且從史料來看,建文帝對她的堂姑也沒有特別地關照,反而慶陽公主的公主封號是被他降奪的,那他為什么剛即位就迫不及待地為已經死了十幾年的堂姑父修建祠堂?顯然這種可能性很低。
總之,駙馬巷是因明初黃琛駙馬府修建在此而得名。此后,雖時過境遷,駙馬不再有,駙馬府逐漸荒廢成民居,但駙馬巷之名卻一直沿用了600多年,只有“文革”的短時間內曾被改為紅光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