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下?lián)P州或是去上海、南京,均是從運河坐客班輪船前往。一般從淮安坐船到鎮(zhèn)江,大概就是一天時間。在那一天坐船的時間內(nèi),旅客,特別是單身外出的旅客就難免寂寞。于是,就產(chǎn)生了被人們稱為“探花”的民間藝人。他們登船進艙后,或演戲或唱曲,或說書或來一段快板,為旅客消除寂寞,解除困頓。當然,他們在說唱一段之后,也是要收取一點經(jīng)費的。
收費是兩種形式,一種是有錢人點唱。即坐在艙里的個別有錢人向藝人點節(jié)目,要他們唱某一段淮劇,或者唱幾個曲子,然后由這位有錢人付款,其他乘客白聽;一種是藝人進艙就唱,唱了幾段之后挨個收錢,形同乞討。筆者在建國初不久曾隨同家人從淮安西門乘輪船去過一次鎮(zhèn)江。登上船后遇上當班船“忒班”,即晚點。等了近一個小時還未開船。這時一位盲人在一位女子攙扶下進了船艙。他一落座就把胡琴弄出怪異的響聲。開始大家只是覺得奇怪,連響幾次后,不免讓人忍俊不禁。這時盲藝人開口了:
諸位諸位不要笑,我們等輪船,輪船忒班沒到,怕諸位打盹睡覺,我鮑探花來唱幾段小調(diào),保證把你們瞌睡蟲統(tǒng)統(tǒng)攆掉。
說完之后,他就拉起了胡琴,和他的搭檔一起唱了一段《隔墻會》,又對唱一段《楊柳青》。過了二堡,那唱曲的女子離開座位挨個收錢。她說的無非是“幫幫忙”、“講個義氣”、“交個朋友”、“多謝多謝”之類的乞討客氣話。旅客中有給錢的,也有不給的。那時能給的也僅一、兩分錢,能給上五分硬幣的就算大戶了。
這時,坐在原地不動的鮑探花可不閑著,他一邊用手里的胡琴拉著動聽的曲子,像《二泉映月》、《高郵西北鄉(xiāng)》、《聽松》等,一邊嘴里不住地插科、打諢:
收錢要收到了,不要瞧不起人。
收錢要客氣,要禮貌待人。有胡子的喊大爺,沒胡子的喊老太爺。
咳,這位先生真大方,一把就掏了一張一角五分的錢。瞎子,你說瞎話了,人民幣哪有一角五分一張的?是的,這位先生掏的是一角錢,沒想到里邊還裹著一個五分硬幣呢。
諸位把錢請放心,我們唱,你們聽,保證你們快快樂樂到寶應。
掏錢不要留,保證送你到高郵!
就這樣,在不斷的笑聲中,那女子討了一點糊口錢,旅客們也都打發(fā)了船上時光。
船快到高郵,有旅客打聽路程,鮑探花又很快插話說:“高郵到邵伯,一共六十六;路筋兩頭擔,一頭三十三!币馑际歉哙]到邵伯是66華里,路筋正好在這兩地的中間。
1982年,筆者在淮安縣文教局民間文化管理小組“打工”時,還曾接觸到當年那位在輪上唱曲的鮑“探花”。他說他名字叫鮑海鵬,是位民間藝人。當年和他們一起上船的藝人還有一大幫。1958年“大躍進”時,他們被管理起來,不準上船賣唱乞討,安排到紙箱廠糊紙箱生活。改革開放后,民眾喜歡聽民歌民曲和地方淮戲,鮑先生又重操舊業(yè),拉胡琴唱小戲,因此我們就認識了?墒遣痪,我去了淮安縣委宣傳部,這三十年來,便不再知道他們的下落了。
鮑探花,你們現(xiàn)在還平安幸福嗎?